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5000多平文明史,记录在案的老规矩多的去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新中国初期在外交领域的杰出表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方圆之道,既坚持了泱泱大国的原则和底线,又广交朋友冲破封锁,万隆会议中国主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折射出中庸之道的优雅月光。
1、中国的老规矩你知道多少?
称老规矩,不若称之为中国传统的思想精粹,那么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最值得赞誉的便应为中庸之道。天者,浩瀚博大也,育万物之灵,地者,广袤柔美也,聚万物之源;天有日光熹微,月华流转,地有沃土千里,静水流深,我们存在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共荣共济,昼夜更替,岁月枯荣,天以启人,人以合天,天人一体,万物一心。何为中庸?首先,中庸是天人合一的完美彰显,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各司其职,草木荣枯有时,大江东去,星汉西流,昼夜更替,时光流转,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一切都是自然无形的规律与准则,唯有对自然深怀感恩敬畏之心,对生命饱含热爱尊重之意,才能心怀万物,放眼山川,才能跳出自身局限,放眼世界,寻觅到最深刻的美丽,最隽永的风景。
万象皆诗,万物皆友,辛弃疾曾登山眺远感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亦有苏轼望月笑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人较之于天地,虽一小物,岁月长河中也不过流沙一粒,若思想可亘古长存,畅游于青山绿水,共天地而万古长春,又何不为天人合一的致胜之道呢?大儒程颢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有中正平和之意,与其相对的是较为偏激极端的思想,“月圆则亏,物极必反”正阐明此理,如“大象因牙而被擒,蚌因有珠而见剖”,锋芒毕露往往会自伤其身。孔子曾经极力赞扬舜“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强调的是一种从容合理,适度处世的态度,“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庸之道,以方圆为喻再恰当不过。
方者,是礼义的守护,原则的坚守,更是一个人的本心所向与秉性追求;圆者,是个人处世之道的运用,是一种方法的转换,灵活的变通,方圆齐用,功效俱呈,这才是君子的大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新中国初期在外交领域的杰出表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方圆之道,既坚持了泱泱大国的原则和底线,又广交朋友冲破封锁,万隆会议中国主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折射出中庸之道的优雅月光。
除却处世之道,宽和仁厚之心亦不可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素位其行”、“内省慎独”、“至诚无息”,无一不是君子风范的诠释,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学会“慎独”,以一种虔诚的的心态自我修炼,自我约束,反求诸己,方可有容乃大。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虚怀博纳,以仁和宽厚的胸怀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才使大唐帝国昌盛开明,焕发勃勃生机,
2、中国的老规矩,大家还能记得多少?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5000多平文明史,记录在案的老规矩多的去了。由于各地习俗不一,我知道的仅饭桌上的老规矩就不下几十条:客人尊长坐首席,小孩不准上桌子,筷子一般长短,请尊长先挟菜,先素后荤,上菜数也很讲究,六(顺)八(发)吉祥,斟酒应满,茶要浅,上魚时头的朝向应(早出晚归),只能挟自己面前的菜,席间不能讲跟吃饭无关的话(吃饭不言),更不能说赃话(屎尿庇脓等),不能吧唧嘴,不能抠鼻捣耳朵剔牙,咳嗽要转过身最好离席,要温和谦让老祖宗的良苦用心,不无道理,规矩也应与时俱进,现在提倡文明用餐,一律用公筷,不劝酒,在外面吃饭,剩菜剩饭要打包,新老规矩都应提倡,不守规矩不能成方圆,文明的规矩激励文明的人!,
文章TAG:老规矩 广东 广东的老规矩有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