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洛阳设为东都,是经济实惠的选择。随着天下大乱,炀帝无法返回长安、洛阳,因此隋朝才将扬州作陪都,这也是无奈之举,一朝三都,就是隋朝管理混乱的特殊现象,从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总监,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
1、隋朝末年,东都洛阳出现了一首《桃李章》,是预言吗?
答:这个文题问的好。事出诡异必有妖,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好大喜功,开运河、征服高句丽、压制关陇集团,最终李代桃僵,失去江山。这是民间传出了民谣《桃李章》: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杨花落,梨花开!当时这首《桃李章》传到了杨广耳中他特别忌惮,就对姓李的朝中大臣下手,处死了李浑家族,将李渊家族打发到太原防备突厥,搞的剩余的李姓家族人心惶惶,
最终大将杨玄感起兵反隋,最终天下群众,开始造反。杨玄感手下一人叫李密觉着这个李就是他,他就继续编造民谣:杨氏当灭,李氏当兴!他最终上课了瓦岗山,开始反隋,最终民变起、朝臣宇文化及趁机发难,勒死隋炀帝杨广。太远留守李渊也趁机起兵,最终夺得天下,李渊事实上是杨广的表弟。这样杨氏隋朝的江山过渡到了李氏唐朝,应验了民谣的所说,
2、隋朝国都是长安还是洛阳?
隋朝国都是长安(即大兴城)唐代长安城,初名大兴城,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唐朝建立后,易名为长安城,属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
隋高祖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隋大兴的总设计师宇文恺,他精心设计了大兴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大兴宫的修建拉开了大兴城修建的序幕,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始筑外郭城部分城垣。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3、杨广建东都洛阳有什么原因吗?它跟开凿运河有必然联系吗?
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古代社会,粮食更是国家政权稳固的根基,杨广迁都洛阳,很大程度与粮食问题有关。隋朝接手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300多年长期分裂的国家,门阀士族连年征战,关中地区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加之生态环境恶化,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灌溉面积减少,耕地撂荒,而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供应已明显不足,已严重威胁到统治者的政权。
同时,由于有门阀士族组成的关陇集团根据地就在长安,这一个利益集团的势力十分强大,关系盘根错节,暗中操纵和隋朝统治者抢夺政治经济利益,一定程度影响和制衡着隋朝政权,为解决粮食问题和摆脱关陇集团的掣肘,以及克服长安位置偏西不利于统治全国的弊端,迁都的议题自然摆上了杨广的案头,那么位于天下之中的洛阳自然纳入了他的视线。
(洛阳隋唐城定鼎门遗址)据记载,杨广即位当年的年底,就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位于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的洛阳不仅是绝好的军事要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且位置适中,便于向山东及江南一带实施兵力机动,镇压不断发生的叛乱。而且由于洛阳是个盆地结构,内部有广袤的伊洛河冲集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茂,可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粮食短缺问题,
因此从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总监,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次年的正月东都建成,隋炀帝随即率六宫百官迁居,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当然,隋炀帝开凿修建大运河,并在洛阳建立含嘉仓、回洛仓等很多大粮仓,自然是和粮食问题紧密相关的。
文章TAG:隋朝东都洛阳怎么回事 隋朝 洛阳 东都 国都 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