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脱人员贫攻坚十类具体指哪些

脱贫攻坚“十大要件”:一是村级道路畅通工作;二是饮水安全工作;三是危房改造工作;四是特色产业增收工作;五是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六是教育扶贫工作;七是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八是文化扶贫工作;九是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十是电力保障工作。

脱人员贫攻坚十类具体指哪些

2,教育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具体措施:一、精准建立“三区三州”教育扶贫台账1.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教育人口底数台账。2.建立教育扶贫基本情况台账。3.建立教育扶贫工作推进台账。二、稳步提升“三区三州”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1.保障义务教育。2.发展学前教育。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加快发展职业教育。5.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6.实施好“三区三州”现有免费教育政策。7.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8.加大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养力度。三、面向“三区三州”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1.组织开展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培训。2.同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话推广。3.强化学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四、多渠道加大“三区三州”教育扶贫投入1.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2.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3.集聚“三区三州”教育对口支援力量。

教育扶贫政策

3,一问责八清理是指什么

您好,一问责是对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抓住典型,严肃问责,公开处理。“八清理”,是对超职数配备干部、违规进人问题,违规公费出国、公款旅游问题,乱收费、乱摊派问题,领导干部经商问题,滞留截留套取挪用财政专项资金问题,违规配车、用车问题,违规出让土地、违反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懒政怠政、不作为、不在状态问题,进行清理。1、“一问责”,是对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抓住典型,严肃问责,公开处理,严肃问责和通报曝光一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典型,倒逼“两个责任”落实。重点解决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弱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缺失、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缺位四个方面问题。2、“八清理”具体包括:(1)对“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问题进行清理。重点解决简政放权改革不到位、商事制度改革不到位、清单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优化政府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最大程度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对项目落地难问题进行清理。对照中央和河北省有关政策要求,聚焦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审批效率不高,土地、资金及相关配套要素供应不及时,承诺条件不兑现,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促进项目尽早落地投产。(3)对政事政企政会职责不分、谋取不当利益问题进行清理。全面清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存在的政事、政企(事企)、政会不分,职责不清、管理不严、违规兼职、权力寻租等问题,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管理、优化环境。(4)对落实治霾措施不力问题进行清理。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作,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着力解决制度措施不健全、工作执行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完成任务疲于应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问题。(5)对脱贫攻坚政策不落实问题进行清理。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清理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脱贫攻坚政策不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和贫困群众获得感。(6)对招标投标不规范问题进行清理。对2016年7月以来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不规范问题进行回头看,对2015年10月以来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投标、药品集中采购不规范问题进行专项清理,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7)对设立“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问题进行清理。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会团体,依法依规、全面清理未按规定审批开设银行账户或公款私存设立“小金库”问题,以及超标准超范围支出等问题,切实严肃财经纪律。(8)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进行清理。聚焦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全面清理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促进全省各级干部讲政治守纪律、强担当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

一问责八清理是指什么

4,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我国有哪些制度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日发布,《纲要》中提出,要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纲要》中提出,要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培训、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约5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实行社保政策兜底,实现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土地托管、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更多资产收益。要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统计监测,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加强定期核查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建立扶贫工作绩效社会监督机制,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和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纲要》中提出,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建设15.2万公里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建设,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大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力度。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纲要》中提出,要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要强化政策保障。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先保证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贫困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加大贫困地区土地整治支持力度,允许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使贫困地区更多分享开发收益。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和本土人才培养计划。要健全广泛参与机制。健全东西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创新参与模式,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公益信托基金,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

文章TAG:脱贫攻坚政策脱贫  攻坚  政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