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明朝官职问题

府尹为中国古代官制之一,属于地方官制。府尹为一府之主官,总管府事:例如燕京地区,辖四路厅,廿四州县的顺天府的主官就是顺天府府尹。府尹品等为正三品,辖下有分掌教令的府丞、治中、通判等等 府尹差不多是直辖市市长知府为四品官 差不多就是一般的地级市市长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分天下府为三等;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知府秩从三品;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知府正四品;十万以下为下府,知府从四品。后来一律定为正四品。全国之府共有159个。明史上记载,顺天府即旧北平府。洪武二年置北平行省。九年改为北平布政司,皆以北平为会府。永乐初,改为顺天府。十年,升为府尹,秩正三品,设官如应天府。对比来看,府尹官职大还是知府大,要看具体的时期了,一般的,还是府尹品级更高一点。
这还用问吗?指定是府尹官阶高!明朝时:顺天府 应天府 京兆府,此三府长官为尹,官同平章。日本还保留着类似官职,如东京都知事;
府尹,官名。 北宋曾于京都开封设置府尹,以文臣充,专掌府事,位在尚书下、侍郎上,少尹二人佐之,然不常置。明代于应天、顺天,清代于顺天、奉天设置府尹,其佐官称府丞。比如顺天府尹是北京的治安与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为正三品。 知府,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主管)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 明、清两朝,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被称作“府”。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做“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知府之下,设同知、通判等官员,辅佐知府处理公务,分掌粮税、盐税、江海防务、水利等等。 在明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为正三品;纳粮20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20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正四品;10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不过不久就将所有知府均改为正四品。当时,全国有150多个府。 清朝时,知府由正四品改为从四品,各府因自然条件的差异、交通通塞、事务繁闲、人口多寡、路程远近、案件多少、民风顺劣,定有“冲、繁、疲、难”四个字,省会或四个字都含有的为最要缺,含三个字的为要缺,含两个字的为中缺,含一个字或四字全无的为简缺。虽然都是正四品,但是简缺和中缺一般给初次当任知府或当任知府时间不长的官员,尤其初次任职的,往往不是朝廷直接任命正式任职三年,而是由督抚奏请朝廷,署理知府职务一年;要缺和最要缺则给当任知府很有经验的官员。 由此可见,开始的时候差不多官职一样。后来就发生了改变,府尹成为首都和陪都最高地方行政长官的专属称谓,地位明显高于一般的地方知府。

明朝官职问题

2,明朝的官衔

明代官衔1.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属於正一品的官职。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勋位,文官叫左柱国,武官叫右柱国。2.从一品官: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都督同知。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勋位,文、武官都叫柱国。3.正二品官:太子太师、少傅、少保、六部(吏、户、礼、兵、工、刑)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督指挥使、衍圣公(孔子的后代)都是正二品官。文官初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武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勋位,文官叫正治上卿,武官叫上护军。4.从二品官:布政指挥同知。文官初授中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武官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勋位,文官叫正治卿,武官叫护军。5.正三品官: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太常卿、檐事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指挥使。文官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武官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勋位,文官叫治资尹,武官称上轻车都尉。6.从三品官:光禄、太仆、参政、苑马卿、运使、留守指挥同知卫、指挥同知宣慰使。文官初授亚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武官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勋位,文官叫治资少尹,武官叫轻骥都尉。7.正四品官:佥都御史、太仆、通政太常、苑马少卿,少詹太常、京府丞副使、鸿胪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同知。文官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武官初授明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勋位,文官叫赞治尹,上骑都尉。8.从四品官:祭酒、参议运司、宣慰副使、宣抚。文官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清大夫;武官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勋位,文官叫赞治少尹,武官称中骑都尉。9.正五品官: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春坊的大学士、翰林学士、庶子通政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卿、光禄少卿、太医院使、郎中钦天上林监正、寺中宗人经历、按察佥事府同知、长史、仪卫正、正千户宣慰佥事、宣抚同知。文官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武官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勋位,文官叫治少尹,武官叫骁骑尉。10.从五品官:侍读、侍读学士、谕德洗马、尚宝、鸿胪少卿、员外、五府经历、知州、运副、正提举、京府判、卫所镇抚、副千户、仪卫副、招讨使、宣抚、副安抚使。文官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武官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勋位,文官叫协正庶尹,武官叫飞骑尉。11.正六品官:大理寺正詹事丞、中允侍讲、侍读、司业、太常、都察院留守、尚宝司丞、大仆寺丞、京知县、司都司经历、通判、上林钦天监副、五官正、太医院判、兵马指挥、断事百户典仗审理、正神乐观提点长官、副招讨宣抚佥事。文官初授奉直郎,升授承德郎;武官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12.从六品官:赞喜司直郎、修撰、光禄、鸿胪寺丞、大理寺副署正、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正理问、运判、州同知、正提举安府副长官。文官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目:宣德郎;武官初授忠显校尉,升授承信校尉。13.正七品官:都给事中、编修、监察御史、大理评事、行人司正、五府都察院留守、司都司都事通政、司按察司经历、太常博士、典簿、兵马副、营膳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副断事审理、副安抚佥事、蛮夷长官。文官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称:宣义郎;武官初授忠靖校尉,升授忠勇校尉。14.从七品官:检讨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典簿、署丞詹事、太仆主簿、京府经历、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州判、副提举、问卫运司宣慰经历、布政司都事副理、蛮夷副长官。文官初授从仕郎,升授徵仕郎;武官初授敦武校尉,升授修武校尉。15.正八品官:国子监丞、行人部院司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卫、按察司运司知事、京县钦天监、主簿、御医、保章正、协律郎、营膳副、王府典膳奉祀等所正府经历、县丞。文官初授迪光郎,升授修职郎;武官没有正八品以下的官阶。16.从八品官:翰林典籍、光禄事监事、典簿博士、国子助教、鸿胪主簿、京府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祀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等所副宣抚经历、知观。文官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佐郎。17.正九品官:校书、倚书、国子学正、部院司检校、鸿胪署丞、上林典署监候司历、营膳丞、各馆局大使、京府照磨、赞礼郎、奉銮府、县主簿、宣慰安抚知事。文官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18.从九品官:待诏、詹事、上林录事、司谏通事舍人、正字司务、国子学录、国子典籍、鸣赞序班、韶舞司乐、五官司晨、漏刻博士、京府检校、京县典史、院司卫州所各吏目、内外教授、府照磨、司狱、巡检、驿丞、各大使副使、僧道阴阳杂职。文官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19.未入流的官:包括孔目、国子典馆、儒学正、教谕、训导长官、司吏目、府检校、县典吏等。做官人家的太太叫「命妇」,也依官人的等级不同,称谓也灰粯樱?1. 一、二品都可称「夫人」。2. 三品叫「淑人」。3. 四品叫「恭人」。4. 五品叫「宜人」。5. 六品叫「安人」。6. 七品叫「孺人」。

明朝的官衔


文章TAG:明朝  官职  问题  明朝官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