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过中元节的风俗则简单些,主要是烧香等,像摆中元这样的习俗也找不到了。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保留这种习俗的宗族,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阳节,潮汕的中阳节是这样过的,农历十四是鬼神的节日,人们从一早就准备好饭菜到山上去拜鬼神,到了晚上很多人很早就呆在家不敢出门了,听说晚上会有孤魂野鬼出来,所以到了晚上外面街上就比较安静的。
1、你们的中元节是怎么过的?
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阳节,潮汕的中阳节是这样过的,农历十四是鬼神的节日,人们从一早就准备好饭菜到山上去拜鬼神,到了晚上很多人很早就呆在家不敢出门了,听说晚上会有孤魂野鬼出来,所以到了晚上外面街上就比较安静的。到了十五中午也要准备好饭菜在家里拜祖先,当天要在家里拜神,也要去各个庙里拜神,这个中阳节在潮汕还是比较重视的一个节日,
2、七月十四中元节,你们那是怎么过的,有何习俗?
七月十五中元节,提前做七月十四,这节俗你叫“鬼节”也称“盂兰盆节。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五,中元节七月十五做七月十四,据传这与宋末时元兵南侵有关,为逃避元兵,大家就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心有灵犀,提前一天祭祖,拜神鬼,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七月十五做七月十四,成了俗习。在古代,上大下三元节是要祭祖的,我地就有这习俗,
打醮,放河灯,祭鬼神,这又与佛教传入有关。佛教宣场轮回学说,捏造了一个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孝母,但母刻毒,死后被罚入地狱受苦,目莲见母亲与饿鬼争食,他就用钵盛饭送给母亲吃,谁知饭没入口,即变为火炭,目莲奇怪便向佛诉说,佛说,你母罪重,赖你一人之力,无法解脱,须众僧法力才行,到了七月十五这天,佛便对众弟子说:谁要要替已死或在世的父母解除厄难,可用盆盛百味五果供方大德佛,用钵盛水饭泼给众饿鬼。
这就是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俗称“鬼节”的由来,盂兰盆是天竺说,意为“解民于倒悬”之意。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会变神或鬼,所以要祭神鬼,习俗上,上中下三元节就要祭拜神鬼,尤其中元节最隆重最盛行,中元已入秋季,秋吃鸭肉对滋阴健脾开胃很有好处,所以做七月十四,我地多有宰鸭吃之的习惯,饮菊茶,尝秋鲜吃莲藕等。
3、中元节你们那里过吗?怎么过?
中国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之说,都是以阴历计,上元节正月十五,是大家最熟悉的元宵节,又传说为玉皇大帝的生日。中元节是七月十五,又称鬼节,这是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孟兰盆会:下元节则为十月十五,古代此三节是十分隆重的祭祀节日,分别祭祀天官,地官,水官。中元节这一天据说鬼门大开,从闫罗到小鬼都到人间来过节,所以这一天忌讳很多,晚上早些回家,不要靠墙站立,不要勾肩搭背,以免灭掉肩上的生命之火等等,
4、广州人怎么过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人们都烧纸祭奠先人。天河区车陂村“沙美梁”祠堂举行“摆中元”活动,该活动已有五百年历史,所谓“摆中元”,即是拜祭天官、地官和水官,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保留这种习俗的宗族。“摆中元”从农历十五摆到十九与民间的“七月半”、“鬼节”或者佛教的“盂兰盆节”时间相同,都是农历七月十五,但是中元节来源于道教,道教以一月、七月、十月之十五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中元为地官,下元为水官,中元节对掌管着天气、收成和旱涝的地官进行供奉,
在车陂村,有专门的拜地官仪式,村中四五十岁的妇女集中在一起拜地官,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然进入农历七月以后,广州城内四处可见烧祭品祭祖的现象,但都没有车陂村这么正式隆重,昨日,车陂村“沙美梁”祠堂供桌上摆上了各种工艺品、彩色龙船、绣珠灯笼按惯例,摆中元要从农历十五摆到农历十九,中餐晚餐都有大盆斋菜,只要捐三五元香油钱就可以享用了。
手工艺品和仪式与乞巧节相似虽然“摆中元”的手工艺品及仪式与乞巧节十分相似,但还是有一些不同,“摆中元”没有牛郎织女,也没有七娘梳妆盆,取而代之的是三件服装,分别是天官(赐福)的、地官(消灾)的、水官(解厄)的,三件衣服会在祭台后上方高高挂起,最后才烧掉祭神,而且七夕是以女性为主,中元是男女为主。目前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还保留着这种习俗的宗族,七夕和中元只相隔一周时间,一般来说摆七夕就不摆中元,摆中元就不摆七夕,所以珠村不摆中元,车陂不摆七夕。
文章TAG:中元节 广东 广东的中元节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