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什么地方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中国贵州省武陵山脉梵净山。黔金丝猴体长64-73厘米;尾长70-97厘米;重量8-15公斤。黔金丝猴的体型略小于川金丝猴,脸部灰白或浅蓝,鼻眉脊浅蓝。吻鼻部略向下凹,前额毛基金黄色,至后部逐渐变为灰白。背部灰褐,从肩部沿四肢外侧至手背和脚背渐变为黑色。肩窝有一白色块斑,肩毛长达16厘米。颈下、腋部及上肢内侧金黄色,尾基深灰色,至尾端为黑色或黄白色。幼体色淡,通体银灰。黔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栖息地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活动的海拔高度比川、滇金丝猴都要低,多栖于海拔500-800米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400-220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也偶见于村寨附近。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什么地方

2,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哪里

黔金丝猴常年生活在中国贵州省武陵山脉。黔金丝猴,体长60至70厘米,尾巴又细又长,状如牛尾。与川金丝猴、滇金丝猴一样,属于仰鼻猴属,原本都居住在热带雨林,后来随着迁徙逐渐分化。现在,贵州梵净山景区是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地,仅存约800只左右。它们生存于海拔1300米至2000米之间,以植物嫩芽、嫩叶、花、果实为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措施1978年在贵州产区建立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300公顷,主要是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1986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还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工作有所加强。通过宣传教育,和贯彻有关法规,提高了当地群众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识。同时,对乱砍滥伐和盗猎者又绳之以法,如1984年对一起猎捕2只黔金丝猴(致死1只,致残1只)立案后,受到了法律制裁。因此,黔金丝猴的保护已做到家喻户晓。

黔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年生活在哪里

3,黔金丝猴生活在哪里

黔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栖息地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活动的海拔高度比川、滇金丝猴都要低,多栖于海拔500-800米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400-220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也偶见于村寨附近。分布于中国贵州省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具体分布地点主要在江口县的月亮坝、柏枝坪;松桃县的泡木坝、田家坝、白云寺、牛凤包;印江县的亚盘岭、淘金河上游和护国寺。模式产地:贵州北部(梵净山),模式标本保存地:大英博物馆。生活习性多为群居性。一般约150-250只,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变化。活动范围大,最大群有400多只。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食物为植物性的叶、芽枝、果实及树皮。雌猴发情季节为夏秋及初冬。主要天敌有豺、大灵猫和云豹等。黔金丝猴主要以多种植物芽、嫩皮为食,包括花、果。与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不同,未观察到黔金丝猴采食地衣,这可能与栖息地环境有关。它们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一般每天更换一次活动地点,有规律的巡回迁徙。黔金丝猴正常活动下叫声圆润细长,好似人隔山相喊的“哦—嗬”声,显得悠闲自在;斗殴打闹时声音粗狂洪亮,发现异常情况时,其中一只公猴会发出特有的警报声。黔金丝猴生性机敏,对异常的响声特别敏感,梢有响动,立刻逃跑。它们活动时,散布面积较宽,约有1.5-2公顷,两只猴子间最远距离200-300米。在一棵树上可以见到一只或几只,最多见到一棵树上聚集30多只猴子。它们在树上坐着、走动、攀爬、跳跃,不时还发出叫声,斗殴追逐,看起来到处的树都在摇动,似乎满山都是猴子。它们坐着时,尾巴自然下垂,不时轻轻的摆动;跳跃起来时,尾搭树枝,两三米的距离一跃而过,从高往低还可以更远,最潇洒的动作则莫过于单臂抓住树枝,以悠荡的方式前进。

黔金丝猴生活在哪里


文章TAG:黔金丝猴黔金丝猴  金丝猴  国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