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李德印第一套功夫扇口诀

李德印第一套功夫扇口诀如下:第一段:起势左脚开步抱扇。斜飞势: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3、重心右移成侧弓步,4、右手向上举扇,5、左手向下按掌。白鹤亮:1、向左转腰摆扇,2、向右转腰分掌,3、曲步亮扇。黄蜂入洞:1、抖腕合扇,2、摆扇收扇提脚,3、转身上步,4、弓步向前平刺。哪吒探海:1、后坐收扇,2、扣脚转身,3、弓步下刺扇。金鸡独立:1、收脚绕善,2、上步分手绕扇,3、独立撩开扇。力劈华山:1、落脚合扇,2、盖步转身按扇,3、转身绕扇,4、弓步前劈扇。灵猫扑蝶:1、转身摆掌,2、上步翻身抡扇,3、退步弓步压扇,4、翻手反压扇。坐马观花:1、虚步合扇,2、退步抡扇,3、反身刺扇,4、马步亮扇。第二段:野马分鬃:1、转腰合手合扇,2、弓步削扇。雏燕凌空:1、扣脚穿掌,2、并步亮扇。黄蜂入洞:1、收扇上步,2、弓步直刺。猛虎扑食:1、收扇震脚,2、弓步推扇。螳螂捕蝉:1、转腰绕扇,2、分手绕扇,3、磋脚撩扇。

李德印第一套功夫扇口诀

2,第一套功夫扇的口诀

第一套功夫扇的口诀如下:1、起势(开步抱扇)2、斜飞式(侧弓步举扇) 卧似一张弓3、白鹤亮翅(虚步亮扇) 站似一棵松4、黄蜂入洞(进步刺扇) 不动不摇坐如钟5、哪吒探海(转身下刺扇)走路一阵风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 南拳和北腿7、力劈华山(翻身劈扇) 少林武当功8、灵猫扑蝶(转身轮压扇)太极八卦连环掌9、坐马观花(马步亮扇) 中华有神功10、野马分鬃(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11、邹燕凌空(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12、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钟13、猛虎扑食(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14、螳螂扑蝉(戳脚撩扇)南拳和北腿15、勒马回头(盖步按扇)少林武当功16、鹞子翻头(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17、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18、举鼎推扇(马步推扇)棍扫一大片19、神龙回首(转身刺扇)枪挑一条线20、挥鞭策马(叉步撩扇)身轻好似云中燕21、立马扬鞭(点步挑扇)豪气冲云天22、怀中抱月(歇步抱扇)外练筋骨皮23、迎风撩衣(并步贯扇)内练一口气24、翻花舞袖(云手劈扇)刚柔并济不低头25、霸王杨旗(歇步亮扇)我们心中有天地26、抱扇还门(开步抱扇)27、野马分鬃(弓步削步)卧似一张弓28、邹燕凌空(弓步亮翅)站似一棵松29、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钟30、猛虎扑食(震脚撩步)走路一阵风31、螳螂捕蝉(戳步撩扇)南拳和北腿32、勒马回头(盖不按扇)少林武当功33、鹞子翻身(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34、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35、顺弯肘弯(马步顶肘)清风剑在手36、衷鞭炮(马步翻砸) 双刀就看走37、前拓势(虚步拨扇) 行家功夫一出手38、双震脚(震脚推扇) 那就知道有没有39、龙虎相交(蹬脚推扇)手是两扇门40、玉女穿梳(望月亮扇)脚下是一条根41、天女散花(云扇含抱)四方水土养育了42、霸王扬旗(歇步亮扇)中华武术魂43、行步还门(托扇行步)44、七星手(虚步亮扇) 东方一条龙45、拦扎衣(弓步亮扇) 儿女似英雄46、捋挤势(后捋前挤) 天高地远八面风47、苏秦背剑(并步背扇)中华有神功48、搂膝拗步(弓步戳扇)东方一条龙49、单鞭下势(扑虎穿扇)儿女似英雄50、挽弓射虎(弓步架打)天高地远八面风51、白鹤亮扇(虚步亮扇)中华有神功52、收势

第一套功夫扇的口诀

3,太极功夫扇第一套扇谱是什么

  太极扇项目是近十多年出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日,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太极 文化 和扇子的基本技术 方法 创编而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太极功夫扇第一套扇谱。欢迎阅读!   太极功夫扇第一套扇谱简介   第一段   01.起势(开步抱扇)   02.斜飞势(侧弓步举扇)   03.白鹤亮翅(虚步亮扇)   04.黄蜂入洞(进步刺扇)   05.哪吒探海(转身下刺扇)   0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   07.力劈华山(翻身劈扇)   08.灵猫捕蝶(转身抡压扇)   09.坐马观花(马步亮扇)   第二段   10.野马分鬃(弓步削扇)   11.雏燕凌空(并步亮扇)   12.黄蜂入洞(进步刺扇)   13.猛虎扑食(震脚推扇)   14.螳螂捕蝉(戮脚撩扇)   15.勒马回头(盖步按扇)   16.子翻身(翻身藏扇)   17.坐马观花(马步亮扇)   第三段   18.举鼎推山(马步推扇)   19.神龙回首(转身刺扇)   20.神鞭策马(叉步反撩扇)   21.立马扬鞭(点部撩扇)   22.怀中抱月(歇步亮扇)   23.迎风撩衣(并步贯扇)   24.翻花舞袖(云手劈扇)   25.霸王扬旗(歇步亮扇)   26.抱扇过门(开步抱扇)   第四段   27.野马分鬃(弓步削扇)   28.雏燕凌空(并步亮扇)   29.黄蜂入洞(进步刺扇)   30.猛虎扑食(震脚推扇)   31.螳螂捕蝉(戮脚撩扇)   32.勒马回头(盖步按扇)   33.鹞子翻身(翻身藏扇)   34.坐马观花(马步亮扇)   第五段   35.顺鸾肘(马步顶肘)   36.裹鞭炮(马步翻砸)   37.前招式(虚步拨扇)   38.双震脚(震脚拍扇)   39.龙虎相交(蹬脚推扇)   40.玉女穿梭(望月亮扇)   41.天女散花(云扇合抱)   42.霸王扬旗(歇步亮扇)   第六段   43.行步过门(托扇行步)   44.七星手(虚步掤扇)   45.揽扎衣(弓步掤扇)   46.脟挤势(后脟前挤)   47.苏秦背剑(并步背扇)   48.搂膝拗步(弓步戮扇)   49.单鞭下势(仆步穿扇)   50.挽弓射虎(弓步架打)   51.白鹤亮翅(虚步亮扇)   52.收势(抱扇还原)   太极扇练习的环境要求   练拳最好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的室外或室内进行。在阳光下运动有许多好处,可以多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更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可借树荫等透入光线的地方练习为宜。   空气越新鲜越好。空气污浊,多含二氧化碳、烟灰、尘埃、细菌等物,吸入肺内是不利健康的。   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但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有益于推手技术提高。   环境幽静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镇定。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为初学者最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如果没有幽静处所,就"闹中取静"进行锻炼,时间长了也可以适应。另外,集体练习,也可配音乐,能使动作整齐,节奏分明,也有助于初学。   有人说雾天练习太极扇对健康不理。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迁冷而凝结成小水珠,浮游在接近地面的空间,形成了雾。如果在空气新鲜而有雾的地区练拳,对身体健康并没有不良影响。   在烟尘和废气较多的地方。本来就不宜练拳。废气多的地区有雾时空气更坏,因为雾会使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和稀释,所以雾天练拳要避开空气污染的地段。   尽量避免在灰尘多的地方练习太极,长期以往对我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多坏处。   太极扇的各式扇形   陈式太极扇   陈式太极扇是在陈式 太极拳 的基础上创编的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 武术 健身项目,它突出了陈式太极拳传统性特点,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通过穿插蹬腿、摆莲、翻腰、跳跃,集中了东式太极拳典型动作。该套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扇势多变、造型优美,极具健身性、观赏性及艺术性。   杨式太极扇   杨式太极扇是一种深受大众尤其是女性喜爱的太极健身器械。它集太极拳基本功、扇法基本功、武术技击基本功和舞台造型基本功于一体,不仅动作优美流畅,造型典雅大方,而且富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经常习练,可以收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陶冶情操的动效。杨式太极扇动作紧凑,节序清晰,中正雅致,舒展大方,动作速度舒缓适中,动作劲力势势贯劲,劲力内含。练法上,强调每势以起永开合贯串,严格遵循太极原理的要求,适合大众学练和养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竞赛的规范化要求。   莲花太极扇   含单扇和双扇两个套路。这两套扇是宗老师为喜迎澳门回归而创编的,因而有回归扇的美称。两个套路均以杨式太极拳架为基础,采用了传统的民间扇术技术,整套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扇面时开时合,武舞共融,潇洒飘逸,富有情趣,深受广大太极拳 爱好 者的喜爱。在1999年澳门回归的庆典中,1200名太极拳友集体表演的莲花太极单扇,气势宏伟,盛况空前,成为整个庆祝活动中的重头戏。澳门人至今引以自豪。   套路、口令内容:   闻鸡起舞,凤凰展翅,柳穗迎风,美人照镜,   丹凤朝阳,豹子回头,翻身斩蟒,坐马观花,   左右横扫,老鹰啄食,哪吒探海,神龙探爪,   迎风拦截,左右还击,白猿献果,推窗望月,拔草寻蛇;   海底捞月,怀中抱月,白鹤亮翅,肘底藏花,仙人指路;   猛虎下山,大鹏展翅,力劈华山,声东击西;   独立跨虎,转身摆莲,顺水推舟,犀牛望月;   风摆荷叶,一柱擎天,金龙吐珠,展翅纷飞;   银龙昂首,泰山压顶,一字天平,金童献宝;   白蛇吐信,狮子摇头,孔雀开屏,九九归一。   四维太极扇   四维太极扇是"四维太极"系列运动套路之一。它以太极拳理为指导,吸收内外家技法融冶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扇子为运动器械,表现各种武术攻防动作。全套38个式子,以横弓步、歇步、仆步、跪步、独立步、交叉步等步型为主,有多种平衡难度动作,扇法凌厉,姿势优美,形式活泼,有较深的艺术内涵和较强的武术攻防意识;有以意导动、柔和连贯、虚实互变、动静相兼、节奏鲜明、击拍清脆、气氛活泼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普及性、表演娱乐性、攻防实用性和健体强身性。 猜你喜欢: 1. 太极功夫扇第一套简介 2. 太极功夫扇第一套教学 3. 73式太极扇的动作

太极功夫扇第一套扇谱是什么


文章TAG:第一套功夫扇第一  功夫  李德印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