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生物中合理密植和立体种植是什么意思

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狭义来讲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简单的例子就是“稻-萍-鱼”种养结合。 广义来说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任务占坑

生物中合理密植和立体种植是什么意思

2,立体栽培模式的立体栽培

无土栽培因其基质轻,营养液供系统易实现自动化而最适宜进行立体栽培。近年,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立体栽培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袋式:将塑料薄膜做成一个桶形,用热合机封严,装入岩棉,吊挂在温室或大棚内,定植上果菜幼苗。2.吊槽式:在温室空间顺畦方向挂木栽培槽种植作物。3.三层槽式:将三层木槽按一定距离架于空中,营养液顺槽的方向逆水层流动。4.立柱式:固定很多立柱,蔬菜围绕着立柱栽培,营养液从上往下渗透或流动。墙体栽培是利用特定的栽培设备附着在建筑物的墙体表,不仅不会影响墙体的坚固度,而且对墙体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实现植株的立体种植,它有效的利用了空间,节约了土地,实现了单位面积上的更大产出比。墙体栽培的植株采光性较普通平面栽培更好,所以太阳光能利用率更高。适合墙体栽培的蔬菜有:生菜、芹菜、草莓、空心菜、甜菜、木耳菜、香葱、韭菜、油菜、苦菜等

立体栽培模式的立体栽培

3,什么是立体种植技术它有什么优缺点他有什么特点怎么进行立体

立体种植技术 首先是,三粮两菜的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人多地少的地区,220厘米宽为一带,每带种6行小麦,留120厘米宽的空当,冬季在空当内套种菠菜。11月开始收菠菜,转年3月收获结束,然后再种两行春玉米,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距为30厘米,宽行距为190厘米。一般在7月底8月初收获。6月收完小麦后,再种2行夏玉米,每亩种三千到三千五百。春玉米收获后起10厘米高的垄,种两行早熟白菜,10月底白菜就可以收获。采用这种模式种植,小麦亩产可达200公斤,春玉米亩产可达400公斤,白菜亩产可达2500公斤,菠菜亩产可达250公斤,这样搭配可以节省劳力,每亩地的年收入可达两千左右。 二是,一粮两菜的山区立体种植模式:如果将土豆同玉米套种,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120厘米宽为一带,垄宽80厘米,畦宽40厘米,2月底将土豆种切块、催芽,3月上旬种植在垄上并覆盖薄膜,4月上旬土豆出苗后在畦面播种玉米。玉米长高后可以给土豆遮阴,玉米收获后将秸秆还田,再种上甘蓝、白菜、菜花等。 三是,棉菜立体种植模式:适合同棉花套种的蔬菜有洋葱、大蒜。160厘米宽为一带,每带种4行洋葱和2行棉花,洋葱于9月20号育苗,11月定植于110厘米宽的畦间,棉花于转年3月中旬育苗,4月下旬定植在50厘米宽的垄上,洋葱于6月收获。采用这种模式种植,洋葱亩产可达两千到两千五百公斤,棉花可以收获100公斤皮棉。另外,棉花与洋葱套种还利于防治棉花黄萎病。棉花同大蒜的立体套种也可以实现明显的生物互补作用,大蒜播种后可以充分利用棉花地冬春季节的光、热、水等资源,直到5月下旬收获大蒜时棉花仍处于苗期,植株矮小,棉蒜间的竞争较弱。棉蒜立体种植可以在保证棉花不减产的基础上每亩净增产值400元左右。 四是,小麦、辣椒和玉米立体种植模式:170厘米宽为一带,每带种6行小麦,留70厘米宽的空当,空当内可种两行甘蓝,甘蓝于9月中旬育苗,11月上旬定植,来年4月上旬收获后种植辣椒,6月上旬小麦收获后再种1行玉米,株距为1米,让他为辣椒遮阴。 五是,菇粮间作立体种植模式:这是食用菌在立体农业中的主要种植模式,有菇稻间作、菇粮间作等,以玉米同平菇、香菇间作较为普遍。香菇、平菇畦宽30厘米,玉米垄宽40厘米,每亩种菇的面积为200~300平方米,投料五千到六千公斤,平菇亩产可达三千到三千五百公斤,这种种植模式应选择生育期在110~120天、抗倒伏、紧凑型的玉米品种,香菇、平菇应该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

什么是立体种植技术它有什么优缺点他有什么特点怎么进行立体

4,立体种植是什么

就是多层种植立体农业概述 立体农业的内涵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以下3种表述: 狭义的立体农业 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中义的立体农业 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广义的立体农业 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上述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尝试,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单作的扬弃。第一种概念的边界只限于立体多层种植,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由于概念边界过窄,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山、水、田、滩、路的多维利用,忽略了兴起中的林牧(渔)、农牧(渔)复合种、养,以及庭院种、养加工,容易使立体农业同间作、套作混淆起来;第二种概念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立体农业的本质特征,它既有区域内垂直梯度的立体种养循环布局,又有单位面积(水体)立面空间的种养(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种概念边界过宽,包容农、工、商综合发展,边界的无限延长无疑否定了立体农业本身的特点,造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概念重叠和模糊,失去了立体农业存在价值。 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农业的模式和特点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立体农业的模式 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基本单元是物种结构(多物种组合)、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循环)和技术结构(配套技术)。目前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立体农业的特点和作用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文章TAG:立体种植立体  种植  生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