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三国演义里面谁是卧龙谁是凤雏

诸葛亮:卧龙。庞统:凤雏。 在【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人都说卧龙,凤雏的一必可平定天下,其实是在赞扬他们聪明,不过后来卧龙凤雏都归于了刘备。

三国演义里面谁是卧龙谁是凤雏

2,凤雏是谁

凤雏就是庞统,卧龙凤雏在一个阵营,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凤雏就是庞统,卧龙凤雏在一个阵营,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今湖北襄阳人。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在刘备与刘璋决裂的时候,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进围雒县时,庞统率军攻城,不幸身亡,时年仅三十六岁,死后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刘备亲自为其挑选墓地,后来庞统所葬之处就叫做落凤坡。现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庞统的祠墓。

凤雏是谁

3,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四个人都是谁

幼麟是姜维。卧龙凤雏幼麒冢虎是指诸葛亮、庞统、姜维 、司马懿。
“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冢虎”就是司马懿,幼麟是姜维.
卧龙诸葛亮,凤雏庞士元(庞统),冢虎司马懿,幼麟徐元直(徐庶),毒蜂贾文合(贾诩)。

三国时期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四个人都是谁

4,三国中凤雏是在哪死的为何会死

庞统号“凤雏”,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借吊孝之际拉拢庞统,同时鲁肃也将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因庞统容貌丑陋,态度傲慢而不予重用。于是庞统往荆州投靠刘备,初为县令,不理政事,刘备派张飞前去责罚才发现庞统的才华,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后庞统随刘备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但在攻雒城之际疑诸葛亮欲争功,不听其书信劝阻,冒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采纳哦

5,凤雏是谁

庞统(179-214),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
出自吴地四族“顾陆朱张”,顾雍的长子顾邵,也号凤雏,典出何处已不可考,这个说法出自明朝张岱的《夜航船》
庞统,卧龙是诸葛亮
庞统,字士元,和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只有一个人
庞统
庞统。陆绩和顾邵只是庞统送周瑜丧时到东吴认识的两个人(当时庞统是周瑜手下的功曹),庞统曾经品评过他们。

6,卧龙 凤雏分别是谁 生辰 死于何处

卧龙是诸葛亮,字孔明。 凤雏是庞统,字士元 诸葛亮死于五丈原 庞统死于落凤坡 记得采纳啊
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统率众攻城。 凤雏是指 庞统 179-214年8月29日 在进围雒县时卧龙是诸葛亮 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 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
统,庞士元,人称凤雏先生,和卧龙诸葛亮在智谋上齐名,当时世人皆言:“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落凤坡,当庞统看到如细雨般的乱箭,他明白这一生就算结束了,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可到底谁要杀我?留给庞统的时间只能让他思索到此。 每次看三国,看到此处总让我很迷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作为可安天下二位人选之一的凤雏却会如此不经一击,领军第一战竟能会被乱箭射杀,到底是司马徽看错了庞统,还是庞统欺骗了天下人呢? 回到三国历史中看,在当时孙权大军和张辽在合肥决战,周瑜已死,留守的鲁肃是亲刘派决不会发动侵荆战役。而曹操在赤壁之后伤了些元气,而且又要同时面对孙权和马超,也无精力对荆州发动大规模战役,可以说,在当时的荆州是相对最为安全之地,可留守人员竟是诸、关、张、赵,汉军的绝对主力。而对汉军来说更重大更有绝对性影响的入蜀仅仅是由刘、庞带着黄忠、魏延等二线队伍,问题已经形成,而且竟在重大战略实施之时。 赤壁一战之后,刘备终于在荆州建立了根据地,接下来按“隆中对”的三分天下之战略就要入蜀了,可到底谁是领军入蜀的最好人选呢?刘备自身无多大作战能力,到底是诸葛亮去还是庞统去?让刘备难下决心。以当时诸葛亮的威望由他去本是最好之人选,可问题就是他太成功了,太有威信了,搞的部署只认他而都当我不成在,好象我刘备离开了诸葛亮就一事无成。在入蜀决定前,刘备在深思。 一连几个月,庞统都十分恼火,想我身为“凤雏”,一身才学却竟连一个栖身之所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在刘备这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副军师,如今主公要入蜀,我无论如何要劝说主公让自已领军前往,否则世人都要笑我只是凭借和诸葛亮的同门关系才在主公这混上一个无实权的副军师。在经过一番权力角逐后,庞统终于得尝所愿,和刘备带着黄忠、魏延领军入蜀了,只要这次打下蜀,不说在诸葛之上,最起码也应和他平起平坐了。国人好争权夺利,只可叹在当时作为一支正义之师的刘备军也同样逃脱不了这个怪圈,庞统的死因可能就起先于此吧. 也许在很多方面,庞统都不会输与诸葛亮,可在自保问题上,两人在那一刻已经分出了高下。留守荆州对于诸葛亮来说已成定局,他并无异议,只不过又留下了张飞、赵云二人,这二人作为汉军中的重权人物,一直和诸葛亮保持着亲密关系,这就是诸葛亮最为聪明之处,只要有他们跟随,不管事情发生多糟,他诸葛亮仍然是绝立于不败之地的,而关羽之所留下显然是刘备对诸葛亮不放心。 而庞统呢,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可他却没想到,既然自已选择了以杀人为业,那么同样自已也成为天下人想杀之而后快的目标。如果说历史能假设的话,如果说庞统安心做一个副军师,领汉军替补队伍留守荆州,由诸葛亮带主力入蜀,那么天下可能早成刘备的了,兵者国之大事也,一步走错都可能造下难以弥补的败局。

7,庞统的故事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1、庞统不理政务的故事。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2、庞统喜欢高评他人的故事。庞统担任功曹之时,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庞统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 不久,郡中任命庞统为功曹。庞统有知人之明,他喜欢评判人品高下,乐于培植养成别人的声望,但是他称赞别人时,往往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多有溢美之辞。 时人们觉得奇怪,问其原故。庞统说:“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吴人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庞统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枷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此时的刘备实力大增,已有部众三万多人,车马整顿,兵甲鲜明,粮秣充足,士气振作。但他并末立即去进攻张鲁,而是停在葭萌,厚树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庞统起身而退。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若。刘备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说:“君臣俱失”(《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裴松之评价刘备和庞统的这次争论说:“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则欢情自戢,故闻备称乐之言,不觉率尔而对也。备酣宴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其言君臣皆失,盖分谤之言耳。” 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在庞统墓约2公里处,有刘备为其建的祠墓,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曾作诗一首: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文章TAG:凤雏是谁  三国演义里面谁是卧龙谁是凤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