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大清朝的祁州是现在的那各城市

河北

大清朝的祁州是现在的那各城市

2,安国祁州镇中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510分。根据安国祁州中学在2022年6月22日发布的《安国祁州中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标准》中可以得知,2022年安国祁州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510分。

安国祁州镇中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3,祁州是哪个省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安国隶属河北省,由保定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东北与博野县为邻。西与定州相连,西北与望都县、清苑区交界,西南与深泽县相连,东南与安平县接壤。北距北京250千米、保定54千米,南距石家庄110千米,东北距天津240千米,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广公路、京广铁路30千米。年,安国总面积486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6个镇、3个乡;2016年,安国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1368亿元。安国地貌以洪积横积平原为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安国汉建初年,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候为安国候。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国县。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迁至此,故安国古称“祁州”。是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故里。

祁州是哪个省

4,湖南省祁州市市政府应该建在白地市镇 那才是中心点

湖南省没有祁州市

5,祁州是哪个省

河北省。安国汉建初年,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候为安国候。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国县。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迁至此,故安国古称“祁州”。是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故里。

6,祁州是那一年被称为安国的

祁州1914年1月改名为安国县

7,祁州的介绍

今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 唐末分定州置祁州,治无极,宋移蒲阴,1913年2月曾更名为祁县,1914年1月改名为安国县。从明清开始其药材市场依附全国各地商帮对药王庙会的祭祀活动而逐渐扩大,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药材集散中心,被称为“药都”。

8,祁州是现在的那各城市

河北
祁州是在河北省

9,安国祁州中学录取分数线2021

您好,您想问的是安国祁州中学2021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吗?安国祁州中学2021年录取分数线是490分。根据查询得知,2021年安国祁州中学的最低录取分数为490分,相较于2020年的477分增加了13分。安国中学位于河北省安国县祁州镇,是在很早就建立的高中,管理非常严格。

10,2012年祁州市是真的么

是真的拉 古是我下给命令
剧内部消息。。。这是真的。。。。还不肯定什么时间。

11,祁州在哪个县

祁州今河北安国市, 唐末分定州置祁州,治无极,宋移蒲阴,1913年2月曾更名为祁县,1914年1月改名为安国县。从明清开始其药材市场依附全国各地商帮对药王庙会的祭祀活动而逐渐扩大,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药材集散中心,被称为“药都”。安国古称祁州,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

12,祈州是什么地方

山西 祈州
山西
山东
山西
河北省安国市

13,祁州是哪个省

河北省。安国汉建初年,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候为安国候。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国县。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迁至此,故安国古称“祁州”。是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故里。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安国隶属河北省,由保定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东北与博野县为邻。西与定州相连,西北与望都县、清苑区交界,西南与深泽县相连,东南与安平县接壤。北距北京250千米、保定54千米,南距石家庄110千米,东北距天津240千米,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广公路、京广铁路30千米。 年,安国总面积486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6个镇、3个乡;2016年,安国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1368亿元。安国地貌以洪积横积平原为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安国汉建初年,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候为安国候。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国县。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迁至此,故安国古称“祁州”。是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故里。

14,关汉卿是解州人还是大都人或者是祁州人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元朝大都人
大都(北京)人
关汉卿是大都人

15,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简介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简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元曲四大家人物介绍: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金末元初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   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2、元曲四大家——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3、元曲四大家——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   可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4、元曲四大家——白朴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   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   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   1、关汉卿《窦娥冤》名句: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郑光祖《东瓯令南》:   情山远,意波遥,咫尺妆楼天样高。   月圆苦被阴云罩,偏不把离愁照。   玉人何处教吹箫,辜负了这良宵。   4、白朴《墙头马上》名句:   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   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   菡萏花深鸳并突,梧桐枝隐凤双栖。   名称来历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清人王季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人物评价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关汉卿的杂剧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多揭露社会的黑暗势力的丑恶和腐败,颂扬民众、特别是青年妇女的抗争精神,在现实的深刻描绘中渗透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辉。其代表作《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数百年长演不衰。   白朴的《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其语言雍雅华贵,绚丽多彩,开杂剧文采派的先河。   马致远的《汉宫秋》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写昭君出塞的故事,它大胆地改变史实,塑造了王昭君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者的形象,抨击了皇帝左右文臣武将的昏庸和无能。   郑光祖的作品以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剧作为主,以文采见长,语言典雅,受王实甫影响颇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文章TAG:祁州祁州  大清  清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