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有机场,没有人员流量,有港口,没有深水环境,有农业有土地,没有地下淡水,有工厂,没有科研能力,有海滩,没有海景,由石油而兴起,也会由石油而回归自然。但东营是山东的东营,不是黑龙江陕西内蒙四川,山东不是中西部落后省份,是东部沿海落后省份,有一个亿的总人口,往上数十几二十年,大量打工人涌入东营,近的有潍坊德州滨州济南淄博临沂的县乡居民,远的有川渝陕黑吉辽,跟着石油工人过来的,而且东营的经济已经融入山东省,而不是像鹤岗似的,因为煤矿而兴衰。
1、石油枯竭后,东营今后如何发展?
东营有机场,没有人员流量,有港口,没有深水环境,有农业有土地,没有地下淡水,有工厂,没有科研能力,有海滩,没有海景,由石油而兴起,也会由石油而回归自然。作为有限资源生产城市,东营市最后的结局不外乎:一是利用现有的功能,学习日本的发展模式,建立起机械制造系统和公共化工企业,逐渐摆脱依靠石油企业生存的状况,像滨州市一样,平平淡淡的生存,
2、东营油田上的人有多有钱?
作为一名油二代,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无语的,我父亲和我公公都是老油田,是普通工人。我和我老公也都是油田工人,我母亲和婆婆,是一部分特殊人群,为什么说是特殊人群呢,她们不属于油田工人,没有真正的工作,也不是农民,因为她们的户口从老家迁出来了,也不是现在的所谓的家庭主妇,因为她们不能全职在家带孩子,她们叫油田家属。
当年为了解决油田工人的衣食住行,上面要求油田人要自给自足,所以,就把家属都迁来油田,各个单位的家属也有很多工种,我记得我们农场那时候有种庄稼的,种旱田,一年两季,种玉米,麦子,豆子,棉花,我母亲就是,一个人种着15亩地,有种菜的,叫菜园的,果园的,养猪的,养鸡的。还有干机工的,就是负责给种庄稼的开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之类的,
我婆婆这边种稻子,和我母亲不一样,都是记工份,年底结账。我母亲的收入是从最早的八九百到退休的时候两千多,这是一年的收入,我婆婆她们种稻子退休那会能拿三四千,她劳动时间长,前面拿多少我不知道,比我母亲她们多。时间呢是我们家83年来油田的,我婆婆70年来的,退休后没有收入,有几年油田家属闹事,才给了机会买养老保险,开始拿退休金,现在婆婆75一个月不到2千,母亲已经去世多年。
这就是油田老一辈,琢磨琢磨,怎么可能算是有钱人,至于我们这些70后,工资收入不高,压力不大,在油田改制前,就跟吃大锅饭一样,混日子的比较多,工作除了钻井,井下,作业,物探,测井,这几类工种比较辛苦以外,大多数工作都不会太辛苦。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油田福利很好,逢年过节分东西,基本不用花钱,冬天分苹果,五十斤一筐的苹果,分好几筐,真是吃不了,
过年分年货,鱼肉,油酒,糖,瓜子,鸡羊,火腿甚至鞭炮,对联都分。两千年以后越来越少,最后就不分了,发卡,我们过年前几年500,去年1千,现在福利基本没有了。工资不高,我三十年工龄,现在后勤工作,到手工资3300,奖金一年有差不多三万多,一线单位会多点,我老公是采油工,一个月比我高几百块钱,还是作业一类的工资会高不少。
3、有谁知道山东东营的中国石油大学?怎么样?
山东东营的中国石油大学,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了,因前些年办学主体已全部迁至山东青岛市的黄岛区,东营校区的设施一部分被独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使用,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曾经在东营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上世纪70年代由北京石油学院,迁入胜利油田基地----东营(当时未设市,原惠民地区行署设有东营办事处)的,名为华东石油学院,本科主体一直在东营办学,在北京设立了研究生院,后研究生院扩建为独立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营的则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校都是独立高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依然是石油工业学科教育的最高学府,拥有原“211”高校和“985学科平台”、今“双一流”学科的桂冠,石油地质、勘探、采油、炼化等方面的学科专业实力明显见长,国内顶尖,石油大学整体外迁,是东营永远的遗憾。若大一个完善的东营校区,不能有效利用,不免浪费和极为可惜,好在国家政策统一部署独立学院转制在即,省、市两级也早有意愿,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制为基础,组建地方公办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意见,已上报教育部待批。
文章TAG:东营 石油 发展 东营石油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