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下,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二、中秋节的发展与变迁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中秋节,应该是在唐朝,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是唯一一个,和中国过节时间一样的节日,都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每年的八月十五,都是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把这种丰收的喜悦之情,渐渐加在了中秋节之上,赋予中秋节一种,对风调雨顺的感激之情,与希望明年收成好的美好希冀。
1、中秋节是怎么发展至今的?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别名八月节,团圆节,因为节日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所以有些地方也叫八月半。在现代人的眼里,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一天,我们会互赠月饼,一起赏月,近年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波及。唯独中秋节的地位,经久不衰,每年中秋节的前夕,就能看到超市开始准备月饼等节日美食,总能被人们,快速地一抢而空,可见即便在现代人眼里,中秋节仍然有无法替代的意义,
但是现代的吃月饼、赏月,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把戏。古代的中秋节,意义远不止吃这么简单,经过了30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秋节在人们心中的意义,也越来越深远。下面我们一起看下,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一、先说一下中秋节的起源之说中秋节自古有之,起源之说却众说纷纭,没办法界定。史学界公认流传的说法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中秋节应该起源在先秦时期,最早并非是用来欣赏,而是用来祭祀。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古代的祭祀之礼,最早也是在周朝才有的。沿袭前人的传统,“君权神授”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解除禁锢,君王认为自己能够获得如此地位,是因为上天的恩赐。便把对太阳和月亮的好奇心,慢慢演变成了一种“敬畏”之心,
在中秋节这天,君王会组织祭祀之礼,除了用来祈福,也会发放食物,是一种凝聚人们群众的做法。《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后来祭祀月亮的礼仪,渐渐流传到了民间,人们开始争相效仿,才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着月亮乞求福祉。这是中秋节,最原始的模样,第二种说法,认为中秋节是与农业生产有关。
在古代的“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每年的八月十五,都是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把这种丰收的喜悦之情,渐渐加在了中秋节之上,赋予中秋节一种,对风调雨顺的感激之情,与希望明年收成好的美好希冀。说白了,就是感恩秋天,让穷苦百姓们能够吃上饱饭,因此,每年八月十五,人们都会一起吃团圆饭,共同感恩秋天的恩赐。
第三种说法,是因为唐高祖李渊,当时起兵推翻隋朝,最开始的时候一鼓作气,打得杨广节节败退,不仅夺得了无数城池,还收下了很多来自隋朝投降的将士们。军队的势力越来越大,却出现了一个隐患,就是粮食不够吃,这时候裴寂提了个建议,将各种粮食糅合在一起,以“月亮”为由头,发明了“月饼”。虽然粮食的总量没变,但是有了“月亮”的由头,将士们像是有了希望,
反而同仇敌忾,即便粮食不够,吃了这个月饼,仿佛也力大无穷一般。最后果然一举推翻了隋朝,人们为了纪念这种“月饼”,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一直赏月,吃月饼,来纪念那段历史,二、中秋节的发展与变迁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中秋节,应该是在唐朝。唐朝是文化发展的巅峰,中秋节也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十分盛大的节日,不仅民间流传甚广,在皇宫之中,也十分重视这一传统节日。
是因为当时大唐名将李靖平定了战役,唐高祖李渊举办欢迎仪式,连民间都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门口摆出了圆饼,让唐高祖大喜,当即写了一句诗:仲秋祝大捷,囊饼圆如月,“仲秋”谐音“中秋”,就因为这件事,之后每年都在李靖归来的这一天,也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人们都开始过“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吃月饼、赏月,共同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唐朝的中秋节,主要以赏月为主,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八月十五日夜,(苏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备文酒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也有无数诗人面对月亮,抒发自己对家人的想念之情,唐朝诗人张九龄曾经写过《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赏月,古人往往会赋予月亮特殊的意义。
文章TAG:中秋节 焦作 古人 河南 河南焦作是怎么过中秋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