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邦在洛阳称帝,伊始曾定都洛邑,后迁西安。洛阳号称是十三朝古都,如果充分了解了洛阳的一些代表性古迹遗址,就会对洛阳的悠久历史有个清晰认识,更会对洛阳的历史厚重感肃然起敬,富弼、欧阳修、李白、杜甫、白居易、理学家朱熹、二程、邵雍、李贺等无数当时的名人墨客皆以在洛阳著书讲学为荣,以至于有“洛阳纸贵”的成语脍炙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就是在洛阳完成的。
1、丝绸之路起点之争在西安还是洛阳?
提这个问题的楼主没有水平!众所周知西汉的帝都在长安,而武帝时接见张骞的地方也在长安。以当时环境看,洛阳只能起到陪都得作用,其并不是真正的起点,数次北击匈奴后,才派张骞正式开通西域,而西域各国也在开通西域后,接受汉王朝统治,此时西域各国的东西才通过丝路商道传到了长安,满足了帝王家的生活。而帝王每年都会去陪都行宫小住,西域的各种商品也会如此东移,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初掌政权,此时的长安因为连年战乱几近焚毁,已不在适合作为帝都政权所在,所以光武帝才会选择毁坏较小的陪都洛阳称帝,建立东汉政权。派班固再次通使西域,恢复汉政权对西域的统治,这时西域的物资才运往洛阳帝都所在。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开通和恢复是两个概念,开通是因为前人没有,自我创造类似于今天的自我创业。
2、在周朝、秦朝、汉朝和唐朝时期,中国的都城是长安和洛阳,为何元朝、明朝和清朝时是北京?
一、历史原因:1、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2、西安(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并由吐蕃扶持唐广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长安)称帝,西安(长安)关中地区唐朝年间就被吐蕃攻破,成为唐朝年间最大的笑话,“天子九逃,国都六失”。因为不能“长治久安”,唐以后宋代“长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从未攻占拉萨,而吐蕃攻占了西安(长安)关中地区。(那么就需要和亲,)二、地理原因。众所周知,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纵观历史:1、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2、果然,民国18年,陕西西安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大饥荒。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饥荒,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实际上民国十八年年馑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饥荒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难以数计。
3、为什么安阳、商丘、郑州、洛阳都在说自己是商都?这是怎么回事?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这段时间共进行了五次迁都,
商朝建立后,又有过数次迁徙,即仲丁自亳(今河南商丘)迁于隞(今河南郑州)、河亶甲自嚣迁于相(今河南安阳内黄)、祖乙自相迁于耿(今山西河津)、祖乙自耿迁于邢(今河南温县东)、祖乙自邢迁于庇(今山东菏泽)、南庚自庇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南渡大河迁于亳(今河南商丘),盘庚十四年迁于殷(今河南安阳)。
文章TAG:洛阳 商都 周朝 汉朝 周朝汉朝在洛阳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