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泉州的茶文化

泉州茶文化简介 泉州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自古就有“闽南茶都”的美誉。安溪产茶几乎与置县同时,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盛产的乌龙茶早在宋元时期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蜚声中外。安溪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安溪茶叶生产历史之久、产量之多、制作之巧、质量之高、茶艺之精、饮茶之盛堪称华夏一绝。随着茶业的发展,安溪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全国6大类74种旅游资源,安溪就拥有6大类41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浓郁茶乡特色的安溪文化(茶歌、茶舞、茶艺、茶餐、高甲戏等)和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呼之欲出,成为安溪新的经济热点。安溪还被誉为“茶树良种的宝库”,茶农素有“茶师摇篮”之称。安溪县现有茶园25万亩,既是福建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也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现年产茶叶1.5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1/4,福建省乌龙茶产量的1/3,是全国产茶大县。质量上,安溪“风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18年保持国家金质奖荣誉,并成为“国茶”、“贡品茶”。

泉州的茶文化

2,茶的文化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的文化

3,中国茶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是要研究中国的茶艺。所谓茶艺,不仅仅指是点茶技法,而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中国历史上,真的茶人是很懂品饮艺术的,讲究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式,而包含着艺术精神。茶,要求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仅要鲜嫩,而且根据形状起上许多美妙的名称,引起人美的想象。   一芽为莲蕊,二芽称旗枪,三芽叫雀舌。其中,既包含有自然科学的道理,又有人们对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学的意境。水,讲泉水、江水、井水,甚至直接取天然雨露,称无根水,同样要求自然与精神的和谐一致。茶具,不仅工艺化,而且包含有许多文化含义。烹茶的过程也被艺术化了,人们观其色,嗅其味,从水火相济,物质变换中体味五行协调,相互转化的微妙玄机。至于品饮过程,便更有讲究,如何点茶,行何礼仪,宾主之情,茶朋之谊,要尽在其中玩味。因此,对饮茶环境,是十分注意的,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朝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等,不同坏境饮茶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这个过程,被称之为茶艺。也就是说,要从美学观点上来对待饮茶。   中国人饮茶,不仅要追求美的享受,还要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饮茶活动中去协调入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交友,以茶敬宾等,便都属于这个范畴。通过饮茶,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都能逐渐渗透在其中。通过长期实践,人们把这些思悟过程用一定仪式来表现,这便是茶仪、茶礼。   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使茶人得其道,悟其理,求得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宇宙和谐统一的大道,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茶道了。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饮茶而称之为道,这就是说,已悟到它的机理、真谛。读至此,也许人们会说:你把茶说玄了,哪有这样高深的东西?但如果你能认真读下这本书去,真正领会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精神,就会感到笔者此论并不为过。   茶道既行,便又深入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于是产生宫廷茶文化、文人士大夫茶文化、道家茶文化、佛家茶文化、市民茶文化、民间各种茶的礼俗、习惯。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都包括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又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派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茶的交易中出现茶法、茶榷、茶马互市,既包括法律,又涉及经济。文人饮茶,吟诗、作画;民间采茶出现茶歌、茶舞;茶的故事、传说也应运而出。于是茶又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出现茶文学、茶艺术。随着各种茶肆、茶坊、茶楼、茶馆的出现,茶建筑也成为一门特殊的学问。而在各种茶仪、茶礼中,又与礼制,甚至政治相联系。茶,成为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你又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去看待饮茶。茶走向世界,又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综合以上各种内容,这才是中国茶文化。它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的现象。

中国茶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

4,茶文化的发展史

百度一下,你要的资料都有~~~~~~~~~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 、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文章TAG:茶道文化茶道文化  文化  泉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