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梨园一词的由来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梨园一词的由来

2,梨园是什么意思

梨园是对中国戏曲界的称呼,旧时常将戏曲行当叫作“梨园行”,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将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一直沿用至今。它的由来呢?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术,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术的代名词。据传说,早年唐玄宗李隆基是个戏曲、音乐的爱好者,他自己不仅爱听、懂欣赏,还能唱上两口,玩玩乐器,指挥排练。他最爱大型歌舞,于是,这位皇帝主持选拔了三千名乐师,常亲自光临指导,将艺人集中于皇宫中的梨园演练。后来,人们用皇上提供的演练场地“梨园”指代戏曲音乐行当。

梨园是什么意思

3,戏曲为什么叫梨园

。“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

戏曲为什么叫梨园

4,为什么唱戏的地方叫做梨园呢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扩展资料:梨园轶事1、买大褂19岁的侯喜瑞已在搭班效力,一天随班去应某王府的堂会戏,可巧两位王爷都点钱金福的活,一个要听他的煞神,一个要听他的马谡,而钱先生怕赶场不及,便把马谡让给了侯喜瑞,侯喜瑞圆满唱完马谡,便找到俞大老板说:“我既然替了钱先生的活,那么就该领钱先生的戏份”。当时气得俞振庭心里直骂“好你个小子”。可侯喜瑞领完钱并没有装入自己的腰包,而是亲自送到了钱家。俞大老板知道真情后,很赞扬侯喜瑞的做法,于是便带他去东来顺吃饭,饭后又领着他到了一家成衣店,指着挂满的大褂说:“小子,拣好的挑,我送你,你做的对!”2、好学李万春李万春先生对艺术,向来是一丝不苟,谦虚好学。文革后,他终于回到北京,一次在中山堂演《闹天宫》,请侯喜瑞听戏。侯老早来了几分钟便到后台看李万春,这时李万春已勾好了脸,见到侯老便请指教。侯老说:"别的地方不错,就是嘴没勾出来"(指神态)。李万春二话没说,抹掉后又重新勾,直到侯老满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梨园

5,戏曲为什么又称为梨园

因为唐明皇在梨园里教人唱戏。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梨园,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n那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我们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6,看戏的地方人们称之为梨园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梨园”这个称呼最早是一个地名,后因唐玄宗将其设为教演演奏艺人的场所而逐渐变成看戏场所的别称。“梨园”这一称呼与戏曲挂上钩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根据《新唐书·礼乐志》的相关记载可知,唐玄宗曾精心挑选了三百名乐部伎子弟教于梨园之中。这些人在梨园学习歌舞乐曲期间,唐玄宗经常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这些人也因此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除此之外,当时在梨园中当差的侍女们也被称呼为“梨园弟子”。得益于唐玄宗对梨园的重视,这个地方逐渐发展成为教习歌舞、戏曲等技艺的一所“艺术学院”。有关于“梨园”的来历,《新唐书·礼乐志》中并不曾详细记载。不过清朝时期的孙星衍曾在其所著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提到“梨园”这一称呼的由来始末。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可知,玄宗时期曾有一人因擅长跳霓裳羽衣舞而得赐李姓。与此同时,这人还被接进宫中,负责乐人的教习工作。由于这个人嗜梨,所以差人在教习之地种满了梨树,于是这个地方也便有了“梨园”之称。现代作者李尤白对梨园的来历却存有不同的看法,他曾在《梨园考论》一书中对此进行过一番详细分析。根据他的分析可知,梨园其实在唐中宗时期便已存在,不过这一时期的梨园还单纯就只是种植梨树的果木园。等到了唐玄宗时期,因这位皇帝不仅爱好音律且他自身亦颇具音乐天分的缘故,被改设为“艺术学院”的梨园也在他的倡导之下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梨园这一称呼逐渐被人用来直接称呼戏曲行业,以“梨园”称呼看戏的地方便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7,戏院为什么叫梨园

梨园由来 溯自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演员称梨园子弟。要问缘由,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谈起。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在当时长安禁苑中,公元714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唱,有会昌殿为玄宗亲自按乐之所。当时还设有宫内梨园法部、梨花园、太常系统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等,所以乐工多出梨园。梨园,实际为我国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梨园,也就成了后世演艺界的代称。因玄宗善用羯鼓指挥乐队,后戏曲仍以司鼓板为乐队指挥,尊称打鼓佬,位于舞台九龙口,并供奉玄宗为戏曲界祖师,所属同行为梨园弟子,延续至今。 (本人找到的就那么多,希望有用) 参考资料:网站
因为唐明皇李隆基喜欢戏曲,就找天下最好的戏班在御花园中表演,而恰恰表演的地方是一片梨园。所以称为梨园,久而久之所有的戏班都叫梨园。麻烦采纳,谢谢!

8,梨园的由来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

9,戏曲为什么叫梨园

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这是来自唐代的典故。唐代设教坊,为全国最高的培养宫庭音乐人才的机构,全国各地都有,在这里集中了全国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唐代流行法曲,所谓法曲,实际上就是今天大型歌舞的雏型。唐代法曲不管有歌唱,还有舞蹈,全是用器乐现场伴奏,且阵容庞大,有几百人之众。这样高难度的音乐表演不是一般艺术团体就能胜任的。唐玄宗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不满足当时的乐工,于是自己亲自培养乐工。梨园便是唐玄宗培养乐工的地方。 梨园因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弟子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的,有几百人之众,可谓阵容庞大,由唐玄宗亲自组织排练。公元714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唱,有会昌殿为唐玄宗亲自教习之所。
。“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

10,梨园是什么意思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有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如羿社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梨园子弟分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优秀演员,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丝竹细乐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的乐器有鼓和锣(即金钲)等,音量宏大;小部为儿童演出队。此外,还设有舞部,他又分为文舞和健舞。像这样庞大的编剧,男女兼有的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出现在一千多年前,不能不说是世界罕见的。梨园究竟在什么地方呢?由于时间久远,现已找不出一确切的地址。有人认为,梨园在今西安市东的临潼县骊山秀岭峡;有的人认为,在今西安市城东南隅曲江池附近,汉武帝所造的宜苑地址近旁的春临村一带,,这里植梨树百株;有的人认为梨园在今西安城东北,唐大明宫东侧附近,三华里的午门村;有的人认为在“禁苑”之中或近旁,今(西安迤逦之北,渭河以南一带);还有人为在今西安城北5华里许的未央区、大白羊村村西等等说法,但不管梨园在什么地方,他确实是培养和训练艺人的场所。教坊是与梨园相近似的组织,以排演歌舞、百戏为主。唐高祖李渊时设教坊于禁内。由于唐代的经济繁荣,加上唐玄宗对音乐、舞蹈的喜好,豢养了乐工数万人,其规模就现在来看,也是相当庞大的,开元二年(714年)玄宗将原来隶属于太常寺的倡优中的音乐人才划出来,专门设立了“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左右教坊的责任不同,大致右多善舞者,左多善歌者

11,梨园的含义

梨园,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变成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由此,梨园逐渐成为对戏曲班子的称谓。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12,梨园这个名字的由来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有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如羿社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

文章TAG:梨园的由来梨园  由来  词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