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环境很合适清道夫生存广东钓鱼者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广东人不吃清道夫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广东人不把清道夫端上餐桌呢,19年,广东赤坎水库打捞了10万斤清道夫鱼,然后将这些清道夫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等它们全部死亡后,再直接掩埋,就地消灭。

1、为什么广东人把罗非鱼、鲮鱼、清道夫鱼称为三大“垃圾”鱼?

为什么广东人把罗非鱼、鲮鱼、清道夫鱼称为三大“垃圾”鱼

也不至于吧!罗非、鲮鱼、清道夫确实是广东的特产,广东是很多,清道夫是垃圾鱼一点没错,罗非和鲮鱼还是可以的,麦鲮不好吃,土鲮还是可以的,比较好吃。罗非做的好也非常不错,我以前也不怎么喜欢吃罗非,感觉那鱼很脏,有一次在一个农庄,在水库边上,水库水质特别好,钓鱼吃饭,钓了几条罗非,直接清蒸,那味道,确实是很鲜美,

平时钓的罗非都是送人,自己很少做的吃,感觉这个鱼不好吃,自从那次以后,对罗非是从新认识了,水质好的长的罗非做的好是很好吃的。清道夫,那松山湖钓鱼清道夫泛滥成灾,有一次去钓了半天,全拉的是清道夫,少说有20多条,实在没招只能打道回府,那鱼吃也不能吃,玩也不能玩,一无是处,钓上来只能丢岸上晒死它,鲮鱼种类有好多种,有土鲮、麦鲮、泰鲮,其中土鲮味道最好,大的可以长到4--6斤,一般的常见的一斤左右的较多,麦鲮长相像小草鱼,大的也可以长很大,麦鲮的肉比较柴,口感不好,不太好吃。

2、经常看见发抓清道夫的视频,那么清道夫到底是一种什么鱼,危害真的很大吗,可以食用嘛?

经常看见发抓清道夫的视频,那么清道夫到底是一种什么鱼,危害真的很大吗,可以食用嘛

清道夫的学名下口鲇,多辐翼甲鲶,原产于巴西,作为观赏性鱼类被引进,它因会吞食箱底的鱼食,青苔,水藻等,是清理水箱里垃圾的能手,故取名清道夫,它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体表粗糙有盾鳞,头部扁平,背鳍高耸,有丰富的吸盘,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背绪宽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

从腹面看,很像一个小琵琶,故又称为琵琶鱼,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体长可达50厘米,清道夫生存能力特别强,对水体要求不高,几乎只要有水就能活,杂食性,吃藻类,但是有时也会吃蠕虫,昆虫幼生与其他的底栖水生的动物。特别有害的是,它会吞食鱼卵,一天大概3000-5000的量,有时饿急了,也会同类相残相食。

在我国目前没有天敌,对本地鱼类和水生生物危害很大,目前在珠江一些支流水系已成泛滥之势,不要随意丢弃到河道中,清道夫鱼外骨坚硬,骨头较多,肉较少,无毒,营养价值低,由于喜食污秽食物,它的腹内细菌较多,味道腥臭。目前国内食用较少,但在东南亚和越南等国家有人会去食用,但它的皮比较难处理,例如下图要用铁钳才能把皮去掉,

3、清道夫在我国广东泛滥成灾,为何到了印度却没有?

清道夫在我国广东泛滥成灾,为何到了印度却没有

清道夫是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中国广东泛滥成灾,让人让人束手无策,如此肆虐着中国的海域,可惜偏偏到了印度“栽了个大跟头”清道夫一入河道,一发不可收拾,如今的广州成了“重灾区”,每年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捕捉,不过收效甚微。清道夫为何在广州如此“猖狂”,任何物种到了中国吃货的眼中,都会“瑟瑟发抖”,这次吃货却碰到了“硬茬子”,让吃货们望而却步,

清道夫作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美国、墨西哥、南非、东南亚、印度等等几十个国家,一路过关斩将、长驱直入,在各国可谓是混的风生水起。清道夫到了印度却踢了“钉子”清道夫到了印度差点被印度吃过给吃的“断子绝孙”了,清道夫在世界横行无忌,到了印度差点亡族灭种了!清道夫的介绍清道夫原本是生活在南美洲淡水流域中的一种普通鱼类,道夫的中文名叫“下口鲶”,虽然是个“清洁工”,但它却有个高档的学名叫“国王异型”,因唇发达和吸食垃圾,又称吸盘鱼、垃圾鱼,

因善于清洁鱼缸,以及其它观赏鱼产生的垃圾,故又称清道夫。原于南美洲,常年栖息在一些河流当中,在南美洲的一些地区内,也可以经常看到它的存在,在南美洲可是“夹着尾巴”做鱼,在南美洲安分守己,是如何一步步入侵中国的呢?清道夫学名豹纹脂身鲇,这个学名非常的形象,因为它属于鲇形目下的鱼类,而且身上有着豹纹一样的花纹。


文章TAG:清道夫  广东  泛滥成灾  我国  广东哪里有清道夫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