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黄石公变本加厉,一而再地命令张良做事,而张良也是一而再地任由黄石公摆布,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总之,张良完全符合黄石老人寻求后生的标准,于是黄石老人就慷慨的将载了奇谋妙计的兵书传给了张良,又增加了黄石老人选张良的一个筹码,没有成功是张良事后才知道的,张良甚是懊恼,只能另想他途,报这国仇家恨,于是他前往山东寻访一位名士,在沂水桥头偶遇黄石公,对其多次试探,得知张良品格高尚,是可造之才,所以传其太公兵法。

1、张良是如何巧遇黄石公的?

张良是如何巧遇黄石公的

我觉得张良遇见黄石公有偶然性和必然性。据皇甫谧的《高士传》记载:“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埋名,时人莫知者”,由于史书没有记载,黄石老人更显神秘,比较权威可信的分析说是与张良有相同志向的六国遗老。笔者猜测黄石老人的国家也被秦始皇灭掉了,并且很大可能和张良同是韩国,于是老人就隐姓埋名苦心研究如何布兵打仗,想有朝一日灭掉秦国,可惜自己已经力不从心,只能找个后生来替自己完成心愿,但是后生选谁?如何选?就这要来看看遇见黄石老人之前张良的身世了,

1.张良的身世张良,字子房,张家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先后担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安王、悼惠王等五位韩国国君的丞相,因此,张家有“五世相韩”的仕宦荣耀。张平逝世后二十年后,秦国灭韩国,张良当时还年轻,没入仕做官,但身为贵族遗后,又有亡国恨,自然成为黄石老人的候选人之一,2.张良的事迹秦灭韩时,张良拿所有的家产用来寻求大力士刺杀秦王,连弟弟死了都没有厚葬。

终于在博浪沙这个地方,张良和大力士有机会刺杀秦王,但是以失败告终,秦始皇大怒,大肆搜捕刺客,张良只得隐姓埋名,藏身于下邳,一个敢对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下手的年轻人,他的勇气多么可嘉,复仇多么心切。又增加了黄石老人选张良的一个筹码,3.张良藏身时表现张良藏身下邳之时,依然可以行侠仗义,救人危难。《史记留侯世家》里记载“居下邳,为任侠,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张良本身就是逃匿之身,又不顾自身危险帮助杀了人的项伯,因为这段生死之交才有了后面鸿门赴宴的传奇,此等仗义,也是乱世之中难寻的。4.黄石老人对张良的考验道听途说的还不够,黄石老人要对张良亲自考核,这就有了广为人知的“纳履圯下”的故事,此处就不赘述了,总之,张良完全符合黄石老人寻求后生的标准,于是黄石老人就慷慨的将载了奇谋妙计的兵书传给了张良。

2、张良是韩国人吗?

隆重声明:张良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人,而非现在朝鲜半岛的韩国,特此声明。以免被韩国申遗争了去,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留候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具体张良是韩国什么地方的人,《后汉书》说:“张良出于城父”,据学者考证,城父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春秋时期,楚太子建的城父邑,城在今河南平顶山宝丰县东部及郏县东南部一带,而后楚国在此被晋国击败,重新为郑国属地,韩灭郑,成为韩地,称为西城父。楚国后来又把陈地的夷改为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一说在今安徽阜阳颍上县一带),这就是第二个城父,称为东城父,

战国时期,两个城父并存,西城父(汉时更名为父城)属韩国;东城父(此名沿用)属楚国。所以张良的故乡应该是在韩国区域的宝丰县一带,也就是说,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今宝丰县一带)人,他的祖父张开地,做过三代韩国君主的丞相。父亲张平,做过两任韩国国王的丞相,在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张良的父亲去世。过了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

张良当时大约20多岁,相貌瘦弱而眉清目秀,就如同美貌的女子一般。然而,在这柔美的躯体中,却有着侠肝义肠,剑胆琴心,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可见还是个大家族,富有家产,张良的弟弟死了,张良也不实行厚葬,张良很有责任心,认为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韩国报仇。于是张良游学到淮阳,学习礼法,后又变卖家产,携带财宝来到辽东,面见仓海君,一个少数民族秽人所建国家——秽国的君主之号。


文章TAG:黄石  张良  公了  公的  巧遇  张良是怎么变成黄石公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