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孩子好习惯如何培养

习惯是不容易形成的,要有过程,习惯决定命运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长要以身作则。如生活习惯方面,要定时作息、讲文明礼貌。如家长要指点孩子把垃圾放进垃圾桶,不乱扔垃圾,自己要言行一致。见到熟人家长要先打招呼,再教孩子根据性别、年龄招呼亲戚朋友,并及时给予表扬。多作情感表扬少作物质性奖励,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 在学习、读书习惯方面,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养成。如共读一本书,可以教孩子看,可以讲成故事给孩子听,还可以让孩子“教”你看,讲成故事给你听。年龄不是问题,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可以培养看书习惯,关键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书。孩子小一些可选些多图少字的,年纪大一些可选故事书等,可让孩子选,但家长要给予引导。有时可以和孩子分别看书,但要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看书可以令你更喜欢他(她),看什么书,看多少本书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看一本好书,可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快乐。

孩子好习惯如何培养

2,知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然”,收到相当的效果。 什么是“习惯成自然”呢? 叶圣陶是这样解释的:“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道:“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在回忆父亲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可父亲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精神不得安宁,每个错误都必须纠正。他对我无意中犯的错误,第一次是警告,是一声尖锐而响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马上纠正,他会严厉地训斥我一顿,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个能干的人,可是他们到后来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得不到严格纪律的约束。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是这种严厉的纪律训练。”父亲严格的训练,终于使维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成为誉满全球的科学巨人。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对于父母来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有时候就算没有外部条件,习惯行为也同样可以做出。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这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

知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3,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让幼儿养成玩完玩具后不用提醒也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在教导幼儿时须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采取评比的方法,每周一次,对行为表现突出的孩子在评比栏贴上小红花,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本学期我班开展的这项活动,孩子和家长很喜欢,评比效果较好。为了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根据班级幼儿的常规要求,开展了值日生活动,每天安排四名幼儿担任班级的值日生,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我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想要让孩子听你的,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所以教师在与孩子接触时要懂得与他们交流感情。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的爱抚,所以我们经常会用拥抱和亲切的话语来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爱。如,每天早上,师生相互问好,我们会抱抱孩子,表扬他叫老师的声音真好听,给他们贴上一朵小红花,夸夸他对老师有礼貌这样,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情感,又培养了孩子有礼貌的习惯。班里的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都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老师经常统一思想,从不放松。二、建立必要的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是实施教育的保证,而必要的规则是形成良好常规的前提。如:上厕所和洗手时不推不挤,拿椅子必须双手端起椅子,不可以拖着或顶着走,搭积木时不能争抢,听到《摇篮曲》就休息,餐前要保持安静等,我们把规则和幼儿必须养成的习惯联系起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进行了餐前礼仪教育,进餐前老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唐诗《悯农》,理解其中的含义,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老师说完小朋友请用餐后,幼儿回答谢谢老师,大家请慢用,全班幼儿一起进餐,在餐前礼仪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要持之一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强化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留给孩子最可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如何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孩子的好习惯很多时候都是被家长逼迫着养成的。也有些不是。有些靠引导。孩子懂事以后,自觉就显得更重要。引导着养成好习惯当然比强迫着更好。怎么引导呢?首先要制定一个好的规定,让全家人都动员起来,无论是谁都要遵守,无论是谁都可以监督。大家都按照这个规定去行动,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了。林卡有个习惯,每天晚上一回到家,把鞋一脱,也不穿拖鞋,就去玩了。他没有穿拖鞋的习惯,就需要我们时时提醒他,偶尔甚至逼迫他穿拖鞋。一时不提醒,他就忘记穿了。其实冬天家里有暖气,不穿拖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他还有个习惯,脱鞋之后,经常顺手把袜子也脱了。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只是嘟囔着说,就是不喜欢穿袜子。不穿拖鞋,也不穿袜子,任由他光着脚,这个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前几天麻麻和我闲谈时又说起这事来了。我们一致的看法是:不穿拖鞋可以,拖鞋和袜子都不穿就不行了。我决定改掉他这个坏习惯。到了晚上,林卡回家把鞋一脱就去玩了,我不动声色。过了一会儿,他开始脱袜子了。我叫住了他,认真和他说,以后我们在家里时,可以不穿拖鞋,但不能脱袜子。要脱袜子也可以,要么立即去穿拖鞋,要么立即去洗脚(洗脚是他的死穴)。我看他没有什么异议,算是接受这个规矩了。缓了缓,我接着说,当然,今天不算,你还可以光着脚不用穿拖鞋。但是从明天开始,大家就要互相监督了。由于规矩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的,而且每个人都要互相监督,所以从那天开始,再也没有看见他光着脚还不穿拖鞋了。其实这个事之所以得以这么顺利的解决,离不开他几个月前养成的另一个习惯。正是以前遵守规矩,监督规矩给他带来的责任感和优越感,才让他知道了遵守规矩重要性。林卡睡觉前有拉屎、刷牙、洗脸、洗脚的习惯。尽管一百个不情愿,但他现在已经习惯于这套繁琐的程序了。每晚必做。事情起源于林卡每次刷牙后,都会把牙刷和牙膏随手扔在洗漱台上。他又喜欢玩水,这样就经常搞得没有盖盖子的牙膏里浸满了水。通常牙膏用不到一半,就要买新的了。还有每次洗完脚,不穿拖鞋,光着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不一会儿,脚底变的更脏了。在我强调了几次都不起作用之后,我制定了一个规则:每次刷牙后必须把牙膏盖拧紧,然后和牙刷一起放到自己的杯子里,不然就要重新再刷一次牙。每次洗脚前都要穿拖鞋,不然就要重新洗一遍。在林卡熟悉规则以后,我强调了这是一个全家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另外特别强调了让他监督粑粑和麻麻的任务。他如果发现了我们违反规矩,一定要严惩不贷。第一天,看着他规规矩矩的收拾完后,我悄悄让妈妈刷完牙后,故意把牙膏和牙刷不放回去,然后提醒林卡注意监督麻麻的行为。果然,林卡逮到了麻麻没有遵守规定,极为兴奋,决定让麻麻接受“惩罚”。妈妈在接受“惩罚”时,他在一旁看的洋洋得意,笑得合不拢嘴。如此几次,这个规矩已经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林卡不但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而且每次他逮到我们犯错时都大有奇货可居之感。自己遵守规矩,偶尔还能逮到我们的小辫子,可以对粑粑麻麻发号施令(被抓到也可以不接受“惩罚”,除非得到监督人的“特赦”),这就是遵守规矩给林卡带来的优越感。一个好的习惯,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我便有这样一个体会: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记得过去老师总要求我们看到不认识的字便要查字典,刚开始时总是懒得不愿动手,结果下次再见到这个字的时候还是不认识。于是决定:还是试用一下老师的作法吧。再以后,每次 看到不认识的字便查字典,结果一年下来真的感觉收获颇丰,所以直到参加了工作我也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而且还教给别人。所以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孩子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做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致志。孩子入学之后,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2.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认真细致。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4.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增养孩子勤思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5.背记词汇和课文。小学生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生不忘。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引导孩子尽量地多背记一些词汇和课文。在开设外语的学校里,家长可采用谐音的方法让孩子记较多的词汇。 6.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但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为防止“走马观花”,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7.培养周期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周期,培养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样的周期学习的习惯。

文章TAG:孩子  养成  好习惯  习惯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