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秦朝的时候,咸阳县就包括了今天咸阳市和西安市的一部分,而当时的长安一带只是一个乡聚。
1、在周朝、秦朝、汉朝和唐朝时期,中国的都城是长安和洛阳,为何元朝、明朝和清朝时是北京?
一、历史原因:1、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2、西安(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并由吐蕃扶持唐广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长安)称帝。西安(长安)关中地区唐朝年间就被吐蕃攻破,成为唐朝年间最大的笑话,“天子九逃,国都六失”,因为不能“长治久安”,唐以后宋代“长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从未攻占拉萨,而吐蕃攻占了西安(长安)关中地区,(那么就需要和亲。)二、地理原因,众所周知,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纵观历史:1、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2、果然,民国18年,陕西西安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大饥荒,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饥荒,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实际上民国十八年年馑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饥荒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难以数计,
2、为什么网上有些人会认为秦朝的都城是西安?
这涉及一个古今地名的问题,不能以古代地名机械等同于今天的地名,否则会闹出很多误会。比如三国的荆州肯定不等于今天的荆州市,三国的南阳郡也不等于今天的南阳市,回到题目中秦朝的都城,我们知道秦始皇定都咸阳并无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咸阳是否等于今天的咸阳市?当然不是。今天去咸阳旅游,可以看到秦咸阳宫遗址;但是去西安旅游呢,同样也可以看到秦阿房宫遗址;在临潼还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鄠邑又有秦萯阳宫遗址,
这都表明今天的西安在当时也属于秦都“咸阳”的范围。我们说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其实在当时咸阳、长安都是县,在秦朝的时候,咸阳县就包括了今天咸阳市和西安市的一部分,而当时的长安一带只是一个乡聚。秦末项羽为长安侯、汉初卢绾为长安侯,封地当然就是这个长安聚,而不可能是汉代长安县,汉初咸阳县被改成新城县,然后长安聚升级为长安县,最后新城县反而并入长安县。
《史记》:“长安,故咸阳也,”可见,汉长安县和秦咸阳县其实就差不多,尽管长安城和咸阳城位置不同,咸阳城主要在渭水北,而长安城都在渭水南,但它们所属的行政区划都是一致的。所以秦陵会分布在渭水两岸(西安有秦始皇陵等,咸阳有惠文王、武王陵),汉陵也会分布在渭水两岸(西安有汉文帝、汉宣帝陵,咸阳有汉高祖、汉景帝陵等),
3、洛阳为什么叫洛阳?有什么历史渊源?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
文章TAG:洛阳 秦朝 都城 长安 秦朝时的洛阳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