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相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死于古洛江的日子,端午节的由来是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人们抱着大石头投河自尽,端午节是汉字文化圈流行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节,2000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多民族强身健体、预防疾病、避邪防毒、祈求健康的民间节日,另外,端午节又叫“午时节、五月节、端午节、浴兰节”等等。
1、 端午节的来历30字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纪年》记载,盛夏太阳在山上时为盛夏,五月为盛夏。它的第一个下午是在阳光下爬山的晴天,所以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另外,端午节又叫“午时节、五月节、端午节、浴兰节”等等。端午节是汉字文化圈流行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的图腾祭。百越地区春秋以前,习惯于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为部落举行图腾祭。后来,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省)的诗人屈原在那一天用一块巨石跳入汨罗江自杀,统治者为了树立忠君爱国的标签,就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 端午节的由来30字的简略内容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祭奠屈原。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到河里,说只要有足够的鱼、龙、虾、蟹,就不咬大夫的身体。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米饭,外面包彩色丝绸的办法来发展粽子。
3、 端午节的由来三十字端午节的由来是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人们抱着大石头投河自尽。为了纪念屈原,这一天,人们把大米装在竹筒里,扔到河里祭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提倡增才赋能,使富裕起来,并主张联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流放到元、湘流域。后来,秦军攻打京都,楚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5月5日,他写完巨著《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楚国人民得知屈原的死讯,非常难过,纷纷抛撒饭团,防止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用印楝叶包裹大米,用彩色的丝绸包裹,发展成褐色的种子。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 端午节的来历150字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000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多民族强身健体、预防疾病、避邪防毒、祈求健康的民间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相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死于古洛江的日子。两千多年来,农历五月初五已经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医生、爱国诗人屈原得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痛不已。他毅然写下了最后一首诗《怀沙》,投汨罗江自尽,沿河的人们纷纷牵着船竞相打捞,沿着水面招魂,往河里扔粽子,防止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种习俗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端午节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其中纪念屈原说的影响最为广泛。
文章TAG:端午节 重阳节 端阳节 又称 端午节的由来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