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荆州古城墙是什么朝代修建

荆州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依巴蜀之险,据江湖之会,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灭楚后为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荆州城始建于东汉,原为土城,南宋始建砖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均保存较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州古城墙是什么朝代修建

2,荆州古城墙的历史介绍

荆州市所属的地区是我国的华中湖北省,荆州市的历史比较悠久,这座城市是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荆州建成的历史已经长达3000多年了,还有很多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等等都在荆州吟诗作赋,荆州的著名景点有荆州古城墙、关公庙、洪湖等,那么荆州古城墙的历史介绍是怎样的呢?荆州古城墙的历史介绍,地理位置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现在的荆州古城墙是清朝时,在原来基础上重新建立的,荆州古城墙高大约9米,厚度达到了10米,古城墙的周长达到了10多公里,古城墙的东西比较长,南北比较短,古城墙的城门敌台等等保存的比较完好。

荆州古城墙的历史介绍

3,荆州古城墙的介绍

荆州古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是一座体现明清时期汉族建筑风格的大型防御设施。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的四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南方城墙。三国中赤壁大战,夷陵之战主战场,也离故楚都郢不远。现存明清重建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28公里,高9米。城墙现有九座城门(六座老城门、三座新门),2座门楼。 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州古城墙的介绍

4,荆州城墙有什么独特之处

荆州城墙在建筑艺术上,独具风格,其城墙上有1567个城垛,26个炮台和及藏兵洞。藏兵洞洞壁厚实,中有甬道,箭孔可以启闭,是为袭击攻城之敌而设。除此之外,防御古城的砖头文化也是它的又一特点。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最具作战防御的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4座藏兵洞,东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长10.5米,宽6.3米,深6米,分上下两层,可容纳100人。每层又有小藏兵洞,每个小洞可容两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墙体向外呈长方形突出,对攻城之敌,可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构建精巧、别致,是防守反击的重要军事据点。万一城池被攻破,藏兵洞的兵力可以据此反击,各自为战,以求反转战局,这就是所谓的负隅顽抗,这种“顽抗”能够达到城池破而不陷的目的。

5,荆州古城墙介绍

“东望武昌云历历,西连巫峡路悠悠”。江汉平原西南,九曲回肠的荆江北岸,坐落着铁壁铜关荆州城墙。   荆州,是上古大禹治水时“割地布九州”的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以当时境内荆山得名。春秋战国时期,荆州是楚国都城“郢”所在地,历经二十个楚王,达四百一十一年之久。公元前278 年,秦将白起拔郢,置南郡于荆州,同时建江陵县。公元前206年,项羽建临江国,都荆州。汉初复置南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无前106年),将全国分为十三州,设刺史部,荆州刺史部为十三州之一。刺史部始为中央监察机构,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汉元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 ,刺史改为州牧,地方政权遂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刺史改变其监察职权,而为地方大吏。荆州地处荆江北岸,上镇巴蜀之险,下据江湖之会,扼守长江天堑,是连接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荆州城墙饱劲战火洗礼,历尽时代沧桑,几度平毁,几度重建,荆楚风骨永存,仍然以其威镇八方的雄姿,巍然屹立在荆江岸边。   荆州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现存明清重建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28公里,高9米。城墙现有八座城门,2座门楼。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明代时期建城时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荆州城墙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有“铁打荆州”之说。   荆州古城不乏美妙佳话,传说当年三国蜀将关云长镇守荆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传王母娘娘旨意,说荆州刀兵频仍,民不聊生,欲收回置于神地,不准凡人争夺。关公忠于其兄刘备,不让荆州,于是想出一条妙策,说:“你们在西北,我在东南,各筑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鸡鸣止,谁先筑好,谁就管理这个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关公伐芦苇筑城。关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鸡尚未鸣。关公振动鸡笼芦席,公鸡啼鸣,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这就是现在荆州城北门外九女琢的来历。又传说张飞也担土来帮二哥筑城,可是来晚了,便将土倒在东门外,现今人们都把这两座小山似的土堆叫“张飞一担土”。这些都是神话传说,然而关公为了防范东吴,在汉代旧城旁筑了一座新城,都是有史籍可考的。 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素有“江南完璧”之美誉。砖城厚约1米,墙内垣用土夯筑,墙体外用条石和城砖砌筑。砖城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特制大青砖每块重约4公斤,有的烧制有文字。游客在攀登东门城楼的马道上即可见到部分已采取保护措施的文字砖。文字砖记载了操办城砖的官府、官员和时间。从文字砖记载的产地得知,城砖非只出自原荆州地域,产地除汉江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二十多个洲、县外,分别还有来自交界的襄阳府管辖的均州、郧县、房县、谷城、枣阳、南漳等县(市);来自西南方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的清州;来自南方的桂阳州宜章县;来自东南方向紧挨江西省的茶陵县。还有来自湘北的常德府,湘西的辰州府,湘南的永州府,湘中的衡州府以及湘东的长沙府的铭文字砖;来源范围包括今湖南、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和两省的部分边缘地域,共有八府四十余县,最远距离荆州数百公里、甚至近千公里。文字砖是荆州古城墙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档案实证,同时也是人们游览古城赏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文字砖说明荆州城墙饱蘸了荆楚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蕴涵着荆楚大地的地脉和人气。 荆州城墙自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两次大修后,保存有六座城门。荆州古城墙的六个城门都有与当地的地理、历史和习俗联系的名称。东门名寅宾门,南为南纪门,西门称安澜门,北门名拱极门,小北门位于东北,名远安门,小东门位于东南,名公安门(水门)。公安门(水门)以往没有陆路与外界相通,进出全凭舟楫。其余城门外均增筑曲城,各曲城并不雷同,皆因地就势,形似半环状将主城门围定,曲城前再开一门,与主城门一起形成二重城门。曲城的建造与主城完全不同,曲城内外均为城砖垒砌,两侧都筑有城垛。城门洞和城门框均用条石、城砖砌成圆顶。二重城门各设一合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既御强敌,又防水患。这样便形成了双重城门,四重门防。双重城门之间称瓮城。瓮城的巧妙设计体现了我国古代积极防御的杰出军事思想。纵观千古城池攻防,城门实为最薄弱环节,无论外敌强攻或巧设诈术,还是内奸反叛,皆通过城门得手。而瓮城的建造则一举将薄弱环节变为易守难攻之地。战时兵马出城,须经双重验关,可澄清疑渎;如来援军,可不分真伪,先放进瓮城验证。瓮城最奥妙之处是可以实施积极防御,敞开瓮城,诱敌深入,四面围攻,一举歼之。   拱极门古称柳门,明称拱辰门,俗谓大北门,位于江陵城西北。曲城门洞高5.8米,宽4.6米,深10米;主城门洞高7米,宽4.8米,深15米。内外门相距32米,瓮城略呈半圆形。此门古为北上中原的通衢,为宦者迁官易职,为士者赴京寻官,咸出此门,时车盖冠冕,各以诗赋为赠,折柳话别,故又谓柳门。苏轼在《荆州十首》曾写道:“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楚镜横天下,怀王信弱王。”即咏此。今城门仍为车行人往和主要通道,保存完好。内券门上方有乾隆荆州府知府张方理立一石匾,横书"拱极门"三字。   安澜门俗称西门,明代称龙山门。门外即龙山风景区,时人常出此门登谒,因地势低洼,常遭水患。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堤决,水由此门及水津门冲入城,致万余人丧生,此门亦溃圮。未几发帑重建,内缩十余丈,城门地基抬高。及竣工,官民相庆,并取安定水患之意定名。今城门保存完好。曲城门洞高5.8米,宽4.5米,深10.4米;主城门洞高6.6米,宽4.85米,深15.5米。内外门相距42米,瓮城略呈长方形,内券门上有横书"安澜门"三字石匾,系乾隆二十四年所书。   南纪门俗称南门。此门南临大江,古时王公贵族、商贾士民皆出此门上巴蜀,下汉口。门外三里许御路口,即为古代藩王登岸系舟的码头。曲城门洞高5.5米,宽4.6米,深10.2米。内城门洞高 6.7米,宽4.6米,深24.8米。内外门相距28米。瓮城呈长方形。 内券门上方有"南纪门"三字石匾。字迹斑驳,该城门建筑奇特,瓮城左右各设一侧门,其门洞高4.7米,宽3.6米,深4.5米。设此侧门, 便于袭击登城之敌。   寅宾门俗谓大东门。寅宾门是迎接朝廷来使和宾客的城门,因此,门楼壮观,瓮城也最大。小东门位于古城东南角,因其面朝公安,亦称公安门,当初刘备迎娶孙夫人于此。此门只有水路相通,故又叫水南门,相传东吴吕蒙破荆州、杀关羽即从此门水路潜入。   荆州城墙除上述六门外,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日万城堤决溃城之前,在城西南隅还有一门。名曰水津门,万城堤决之时,大水正是从水津门和西门涌入,导致城崩。后乾隆命钦差大学士阿桂等再造荆州城时,未再建水津门,仅恢复西门,并将其命名为安澜门。   改革开放后,古城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古城保护,分别增开了新南门和新北门。至此,加上原改造加宽的小东门,古城便有三条机动主车道和五座古城门与外界连通,真正做到了闭而不死,开而不乱,显著减轻了古城门的交通压力,保持了文物的完美和持久。

文章TAG:荆州古城墙荆州  荆州古城  古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