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医之境 王争艳

治未病

上医之境 王争艳

2,谁知道武汉有个王争艳医生

是不是那个得了奖的、汉口铁路医院的那个王争艳?到汉口二七路汉口铁路医院门诊部去找。

谁知道武汉有个王争艳医生

3,有谁知道王争艳大夫开的15元一瓶100片的降压药

这个。。。貌似药价是不稳定的,近年来因为物价飞涨也涨了很多啊,高血压常用的药有: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降压胶囊),罗布麻之类,价格也都不贵,几块钱这样~一般药店都有卖的,你可以考虑下。
你好!急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有谁知道王争艳大夫开的15元一瓶100片的降压药

4,王争艳的介绍

王争艳,女,1954年出生,1984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原汉口铁路医院)开始了医生生涯。做了11年的内科住院医师后,在医院下设的四个门诊站点担任全科医生,最后成为一名社区医生。2009年12月23日正式退休。9月25日,经过36000多市民无记名投票,她从20000多名医生中当选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医生”。2010年6月12日,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教授。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2年2月13日,武汉市汉口医院聘请王争艳为医院名誉院长。
有些事情别人帮不了你,还是得自己拿主意。

5,武汉市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是谁 8名

只知道4个吴天祥、黄来女、王争艳、董明、孙东林.........
刘三多
武汉市八位道德模范是:杨小玲、刘培刘洋兄弟、吴天祥、黄来女、王争艳、孙东林、董明
吴天祥、黄来女、王争艳、孙东林、董明、杨小玲、刘培、刘洋
“人生在世奉献二字”-----吴天祥 “背着父亲上大学”-----黄来女 “轮椅上的微笑天使”-----董明 “信义兄弟”-----孙东林 “割皮救父”-----刘培、刘洋 “鼓舞妈妈”----杨小玲 “小处方医生”----王争艳
很有用

6,学习王争艳先进事迹的演讲稿

王争艳,23岁考上大学,途中因严重的肺结核休学。这段病人生涯,为王争艳的人生规划完成最后一笔:不为良相,即为良医。1984年,30岁的王争艳从同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王争艳一直记得一代名医裘法祖老师在大课上说的一段话:“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王争艳自认是个合格的学生。她对每个病人都严格的执行教科书所教“视、触、叩、听”原则。因此,她自信的说,病人走进诊室10分钟,她心里就有谱了。 一家三口18年来住的房子不足50平方米,儿子上大学了还睡在阁楼上。王争艳不觉得苦。她先后呆过4个门诊站点,每到一处,既有老病人辗转追随,又有新病人聚少成多。她说,医生怎么样,其实同行和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只看人家说不说,怎么说。 王争艳能够25年如一日地当好医生,力量来自三个方面:她那O型血的护士母亲,常在手术室边工作边挽起袖子为病人献血,她是王争艳的前传和同道。一代名医裘法祖,并不认识自己的学生王争艳,但阶梯教室里一段关于医者仁心的论述,完成了师生的师道传承、医者的精神呼应。数量庞大的病人们,是王争艳的第三种养分,这些人以信任和良善反哺了王争艳,他们是这剂药的受益者,也为其注入驱动力和幸福感。我们当教师的,跟当医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啊,跟王争艳相比,我的境界还差的远啦,思想境界,专业境界,都要好好学习。

7,急需600字作文 王争艳上医之境 作文

【总起】王争艳,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日前被市长亲自授予“上医之境”的牌匾。 【分述一】25年来,她的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多年如一日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干干净净做了一辈子医生,坚守着“上医之镜”的行医理念; 【分述二】25年来,她诊疗时从不打断病人讲述,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然后她会用双手为病人做检查,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可以在病人就诊的几分钟里,基本锁定病源,开完处方,她还要一点一点交待清楚病人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展现着一位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 【总结】她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多年来,她坐诊在哪里,病人就跟到哪里,被大家称为“一剂良药”。 显然,命题者用了一个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述他心中的王争艳,【分述一】和【分述二】甚至连叙述结构都是一样的,中间还用了一个极为明显的分号,并且都是以“25年来”开头,用“上医之境”收尾。那么,【分述一】和【分述二】又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可以仔细品味一下,虽然同是赞美王争艳的医德医风,但【分述一】明显更倾向于对王争艳坚守自身职业道德的这一品德的赞美,而【分述二】则重在表现她对病人的尊重与关爱。简而言之,【分述一】突出了王争艳对自己的态度,【分述二】强调了王争艳对病人(别人)的态度。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王争艳“这剂良药”至少有两个重要“成分”,一是坚守原则(对自己的态度),二是关爱他人(对别人的态度)。再由此,我们可以列出两个分论点,顺便将相应的“价值”加进去: 1、在王争艳“这剂良药”中,“坚守原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 2、在王争艳“这剂良药”中,“关爱他人”是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给别人送去温暖。 如此一来,不仅论点的分析是紧密结合了材料,而且还得出了两个分论点,二者的逻辑关系也很明确,孩子们分两个层次来写,也容易得到好的分数。这就是我想强调的,要精读材料,要注意材料的叙述结构(总分总结构、并列机构)、语言特色(有没有结构一致或类似的语段)、标点符号(分号、破折号等)。 说到这里,我也想发点议论。现在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作文教育方面总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故弄玄虚派,一味吓唬孩子说孩子基础不好、容易跑题等等,试问可曾像以上这番将材料精解给孩子看?二是囫囵吞枣派,针对材料作文,不由分说的给孩子确立一个主题,然后说“就按这个写”,也不说明原因,最后弄一篇什么佳作欣赏了事,这样能提高吗? 一时兴起,到此为止。另一种更为简洁的解题思路,请听下回分解。
输入“一剂良药的价值作文”,百度告诉你。

文章TAG:王争艳王争艳  上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