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光武帝的时候又恢复了“襄阳”的名称。”在此句中,“怀山襄陵”中的“襄”便有“上”的意义,形容的是洪水滔天、环绕山陵的景象,“襄阳”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襄”字的本意又是什么,对于提问者一直说的“襄阳”和“襄樊”的问题很简单,那是现代产生的问题。

1、襄阳、襄樊,为什么要三番五次的改名?改来改去有何意义?

襄阳、襄樊,为什么要三番五次的改名改来改去有何意义

提问者叫“西岭66”,他提过很多故意挑拨襄阳和南阳地域关系的问题,对于此人我不做评价,我来说说这个问题,说说事实。“襄阳”一词存在并延续两千多年,“襄阳”一词出现在西汉,因城在襄水(今称南渠)之阳,故名“襄阳”,从名称的出现到现在一直存在了两千多年,从未中断过。对于提问者一直说的“襄阳”和“襄樊”的问题很简单,那是现代产生的问题,

1950年襄阳行政区划发生重大变化,将“襄阳”和“樊城”两座城合并为一个城市,为了照顾两个城市人民的情绪,所以各区一个字,组成了“襄樊”二字,但是襄樊市下面任管辖着襄阳县,也就是说,即使有了“襄樊”这个名字,“襄阳”也一直存在,更何况“襄阳城”一直叫“襄阳城”,所以“襄阳”不存在改名之说。两次政治事件,迫使襄阳两次更名如果你非要说改过名,那确实也是有两次,这两次都是政治事件,

第一次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王莽篡汉后将“襄阳”改为“相阳”,虽然字变了,但音没有变化。在汉光武帝的时候又恢复了“襄阳”的名称,第二次就是明末“闯王”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大顺政权,将襄阳改为“襄京”作为首都,当然随着李自成的失败,“襄阳”名字又回归了。“襄樊”这个名字是因战役而来“襄樊”名字来源于战役“襄樊战役”,

对于战争的命名往往取两个城市的其中一个字。比如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牺牲,“枣宜”二字就是取自枣阳和宜城,“襄樊”也就是在1948年7月出现在了电文中,由于“襄樊战役”大获全胜,“襄樊战役”是当年闻名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是解放军“十大城市攻坚战”之一。受到中央的高度赞赏,“襄樊”这个名字也让很多人记住,

2、襄阳为什么叫襄阳,不是应该叫襄阴吗?

襄阳为什么叫襄阳,不是应该叫襄阴吗

襄阳的这个名称由来,还是要从“襄”字入手。否则,单以“阳”入手,就有两种情况,我们都知道山南水北曰阳,在不知道“襄”到底是指山还是指水的情况下。讨论“阴”或“阳”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汉代的应劭认为襄是水名。“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这句话出自《水经注》,根据同文其他描述,我们知道,应劭所推测之襄水,就是当今被称为南渠的一条小水道。

襄水位置示意图这就产生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襄水这么小,古人为何无视紧挨着的更为波澜壮阔的汉江(汉代称沔水),进而以沔或汉作为此地城市之名呢?因此后世就有人怀疑应劭和郦道元的观点。南朝陆澄做《地理志》(今佚),曾言“襄阳无襄水也,”(《太平寰宇记》转引)。因为《太平寰宇记》作者宋人乐史只记这一句话,因此也无从得知路澄的其他认识,

但是《太平寰宇记》收录了南朝另一本叫《荆州图副》的书有云:“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始置襄阳郡,以地在襄山之阳为名”。襄阳有叫襄山的山吗?纵观襄阳一带地势,襄阳的北边是汉水冲积平原,并没有山,因此襄山之说也是无稽之谈。由此可知,汉晋之时诸地理记载,大多是根据襄阳这个已经产生并流传开来的名字,去反推其地名依据,因此就有襄水、襄山之谬论,

那么“襄阳”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襄”字的本意又是什么?南朝《荆楚记》有云:“水驾山而上曰襄”。“水驾山上”这一地理意象不太容易想象,但是这个说法给我们一种启示——“襄”字表达一种山水形势,而非单独指某山或者某水。看来襄字的内涵还是挺丰富的,《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此句有注云:“襄,上也;包山上陵,浩浩盛大若漫天,”在此句中,“怀山襄陵”中的“襄”便有“上”的意义,形容的是洪水滔天、环绕山陵的景象。再回到襄樊的地理环境,襄阳城紧邻汉水,古代的汉水水量充沛,正所谓“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降雨集中,河流暴涨之时,就会在襄阳这个拐角之地形成玉带绕山,“怀山襄陵”之景象。


文章TAG:襄阳  襄阳的襄怎么写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