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字书法怎么好看呢。赵孟頫《妙严寺记》书法高手写楷书平正之中见险绝孙过庭说过,书法高手写楷书会有节奏感和动感这两天在看启功先生临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就很受启发,一般人写楷书为何容易写的板滞呢,因为我们初学书法大多数学的是唐代的碑版楷书,碑版楷书因为是经过刻刀的二次加工,因此很多毛笔用笔的细节会损失。

1、“家”字书法怎么写好看?

“家”字书法怎么写好看

“家”字很常用,却很难写;写不好,就像一个老头儿,头戴大帽子身穿长袍子,弯着腰驼着背——活脱脱的“宰相刘罗锅儿”啊!那么,“家”字书法怎么写好看呢?(以赵体“家”为例)第1笔,应写成“竖点”。藏锋起笔,侧落于中线,用力顿笔,提笔转正,中锋稍下行,回锋收笔,如果落笔偏了,或顿笔无力,下行不足或太长,都会影响整个字的份量。

第2笔,落笔较轻,左下方向用力,回锋收笔,形态上细下粗。方向很重要,成左斜势,第3笔,与第2笔留出空隙。落笔较轻,提笔右行,稍上斜,接住上面的点画,右端稍用力;再提笔用力侧按,提笔向左下快速出锋,横的形态成两头粗中间细的扁担状;钩短而尖利,与第2笔相呼应。第4笔,与宝盖横留出距离,起笔相同,右端提笔侧按,提笔左转,顺势撇出——不超出第2笔左点。

横不在中线而是偏左;撇过45度斜线偏上,第5笔,落笔接撇画中间位置——中心线偏左处。行笔成圆弧形,过中线向下转,下行稍呈弧形,至中线顿笔,提笔向左稍上方发力平出,弧钩上、下呈圆弧形,中间呈直中带弧的弓形,架于中线上。钩稍平,第6笔、第7笔,起笔紧接第5笔弧钩的上弧处,向左下方撇出——不超出第2笔左点。

三撇形成均匀夹角,呈发散状态,舒展有序,第8笔,起笔不超出宝盖头。于钩的下方侧落轻顿,提笔向左下方快速撇出——撇尾接近弧钩上弧处,短撇短而锋利。第9笔,起笔轻落——接于弧钩上弧处,向右下方行笔,逐渐用力下按,至宝盖下端处,提笔向右收笔——高于左下撇,捺画一波三折,与左边三撇相呼应。总之,“家”字:第1笔侧落于中线上;宝盖头宽,刚好盖住下面的“豕”字;“豕”字弧钩架于中线上;撇、捺的角度巧妙呼应,

2、书法高手是怎样写楷书的?

书法高手是怎样写楷书的

写楷书最忌讳什么呢?不是写的不整齐,不是写的不工整,而是最忌讳写的太板滞。馆阁体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楷书,可为何不招待见呢?就是太呆板,缺少变化,缺少灵动,书法高手写楷书会有节奏感和动感这两天在看启功先生临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就很受启发。启功先生的很多楷书,用笔多少都带有行书的笔意,点画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呼应关系,有的是虚连、有的是笔断意连,

这种用笔我们在赵孟頫的楷书当中也发现存在着,他们强化了这种用笔。而一般人写楷书为何容易写的板滞呢,因为我们初学书法大多数学的是唐代的碑版楷书,碑版楷书因为是经过刻刀的二次加工,因此很多毛笔用笔的细节会损失,很多人临摹唐楷就很容易陷入这种一笔一画的楷书当中,笔画之间缺少联系,给人的感觉就容易板滞。启功先生的楷书,在临摹的时候就“透过刀锋看笔锋”,放弃了单纯地追求形似,更加注重书写时候的笔势,不被古人点画形态所囿,行笔非常的流畅,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书写的状态,

这样写出来的楷书,就会有一种“动感”,能体会到书写时行笔的“节奏感”。赵孟頫《妙严寺记》书法高手写楷书平正之中见险绝孙过庭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初学书法者但求平正,高手是能险绝,但复归平正,也就是于平正之中见险绝。在这一点上,那些书法大家们都是高手,

例如上边的这个“致”,我们平常看到的印刷体就是紫色的那个“致”,规规矩矩的。而再看看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这三大高手的写法,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扛肩非常的大,而且三人似乎是说好的一样,扛肩的角度几乎一致,而在左右两部分的处理上又各具特点,柳楷的“致”左右偏旁上边互相依靠,下半部互相分开,而欧阳询和赵孟頫的处理则是,上半部互相向外,给人一种很有力量感的张力,而下半部则向内靠紧。


文章TAG:书法  家字  楷书  好看  武汉  书法武汉字怎么写楷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