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题主问的襄阳PK洛阳三年后谁更胜一筹。彼时,洛阳、宜昌、襄阳GDP分别为1919.6亿元、1026.56亿元、1002.7亿元,宜昌、襄阳仅为洛阳的53.4%和52.3%,在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方面,2016年襄阳新登记市场主体为106335户,超出了洛阳的68211户。

1、为何宜昌、襄阳能10年追平底蕴深厚的洛阳?宜昌、襄阳的未来会更有前景吗?

为何宜昌、襄阳能10年追平底蕴深厚的洛阳宜昌、襄阳的未来会更有前景吗

可以追上的,我用这些数据给大家展示一下。分别以前期和后期分析一下,以前的差距我附上一张湖北河南四市经济发展图。从2005到2015年四市GDP增长情况,可以看出襄阳和宜昌GDP在2010面以前远不如洛阳和南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更比不上了,2004年,洛阳GDP已达904.6亿元,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首位,彼时的襄阳、宜昌GDP分别为557.88亿元、540.13亿元。

2008年,襄宜两地与洛阳差距依然巨大,彼时,洛阳、宜昌、襄阳GDP分别为1919.6亿元、1026.56亿元、1002.7亿元,宜昌、襄阳仅为洛阳的53.4%和52.3%。进入“十二五”之后,襄阳、宜昌才逐渐有了跟洛阳抗衡的实力,2011年,洛阳、宜昌、襄阳GDP分别为2717.76亿元、2140.69亿元、2132.2亿元,差距明显缩小。

到2016年,宜昌、襄阳与洛阳的GDP分别是3782亿,3709亿,3694亿,差距已不到100亿元——这仅仅是一个重大项目落地就能更改排名的差距,后期十三五目标前期四市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差距明显缩小。后期十三五后,参考三地“十三五”规划纲要,洛阳提出2020年的目标为GDP达到5398.64亿元,襄阳提出2020年GDP达6000亿元,宜昌则将2020年目标定位为7000亿元,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以2015年末的人口为基数,2016年三地人均GDP排序,分别为宜昌90142元、襄阳65808元、洛阳54018元,此外,城市高新区往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15年,襄阳国家高新区GDP达760亿元,而洛阳高新区GDP仅为85.08亿元,在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方面,2016年襄阳新登记市场主体为106335户,超出了洛阳的68211户。

不过综合实力上来算还是洛阳更强一些(高校数量,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市公司数量等),但洛阳综合实力优势能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就不得而知了,襄阳宜昌能超越的原因我认为襄阳和宜昌之所以能迅速发展,除了自身的优势(三峡投资和二汽汽车工业)外,很大程度上是湖北一主两副战略的实施,什么是一主两副?我来简要的解释一下:湖北为了防止武汉一城独大造成湖北发展不平衡所采取的措施,湖北大力发展宜昌和襄阳。

2、襄阳PK洛阳,谁将在三年后更胜一筹,你怎么看?

谢邀,这个问题本不想回答,因为我是河南人。但我对襄阳、安徽山东、江苏徐州一带、陕西局部、山西局地的人及客家人,我感觉都像对本省人一样亲切,可能是语言、民俗习惯一脉相承的原因吧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至于题主问的襄阳PK洛阳三年后谁更胜一筹。我认为谁胜一筹都行,襄阳和洛阳的PK我认为更像是省内兄弟城市的你追我赶,没有任何感觉。

3、二广高速公路由洛阳往襄阳方向在南阳断头,需绕道沪陕再回二广高速,走过的你怎么看?

其实不能说二广高速在南阳断头,经过南阳市区的高速目前有沪陕高速(上海到西安)、兰南高速(兰考到南阳)、二广高速(二连浩特到广州)和商南高速(商丘到南阳)这几条高速公路,其中沪陕高速在南阳市区的南边直接东西走向,形成了环绕南阳市区环城高速的南环,兰南高速在南阳市的东边向西南直到襄阳,最后到广州,经过南阳市区的这一段形成了南阳市区环城高速的东外环,而二广高速洛阳到南阳这一段在南阳与沪陕高速和商南高速连接互通,其中二广高速南阳市城区这一段形成了南阳环城高速的西外环,而在南阳的北边,用一段区间高速把二广高速和兰南高速以及商南高速连接了起来,所以,现在南阳市的高速公路格局就是这几条高速在南阳市郊形成了一个环城高速圈,二广高速洛阳到南阳后,可以走沪陕高速再上二广高速,也可以走商南高速再上二广高速。


文章TAG:襄阳  洛阳  PK  襄阳在洛阳的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