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建初寺的介绍

建初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孙吴时期江东首座寺庙,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江南首寺,南方最早建立的佛寺,今大报恩寺的前身。是古代著名伽蓝,江南佛教中心道场之一。12建初寺是佛教初传江东的标志,原寺后毁于战火。但在建初寺的遗址上,历代却不断有新的寺庙崛起,寺名也屡屡更易。晋为长干寺;南陈为报恩寺,宋改天禧寺;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为大报恩寺,建初寺屡废屡建,薪尽火传,生生不息。2014年,中国佛教界批准在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基础上,复建建初寺;复建以此仅遗的三藏殿为基础进行。

建初寺的介绍

2,此物被称为佛教至宝全世界仅存一块现存于哪里

舍利,本来是遗骨的意思,通常是指佛陀的遗骨,因此也称佛骨、佛舍利,后来也指大德高僧圆寂后焚化的遗骨。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被认为是佛教至宝,佛顶真骨是佛陀的头顶骨,仅有一块,是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现存于中国南京牛首山佛顶宫内。据佛家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在拘尸城涅槃之后,各国都想得到佛陀舍利,均被拘尸城人拒绝。各国准备武力夺取,这时香姓婆罗门站了出来,晓喻众生,并提出让八国均分舍利起塔供养,化解了此番争端。这样世界仅存一块的佛教圣物,为什么会在中国的寺庙里呢?佛教自从在汉朝时从印度传入中国,公元68年,汉明帝下令在东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寺院,用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命名为白马寺。差不多在三国初年,东吴孙权开始引入佛法,在南京修了一座寺庙,因为是江南最早的佛寺,故起名建初寺,佛教在这时正式传入江南。南北朝时候,战乱频仍,建初寺在战乱中被焚毁,后又在原址建了一座小寺院,因为地处长干里,便称之为长干寺。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痴迷佛教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大做佛事,重修长干寺,后又将寺名改为阿育王寺。隋朝统一天下之后,隋炀帝平毁建康城,长干寺也遭到废毁。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一位法名可政的高僧向朝廷奏报长干寺舍利屡屡显现灵验之事,于是真宗皇帝便下旨重修长干寺,并建宝塔供奉舍利。这次重修和以往几次重修不同,真宗皇帝非常关注,还下令将之前几年印度高僧敬献的佛顶真骨舍利埋入宝塔地宫。宝塔建好之后,真宗赐名“圣感舍利塔”。元朝末年,长干寺毁于战火,但是宝塔依然屹立。明朝永乐年间,长干寺意外失火,被烧得片瓦无存。明成祖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下诏在长干寺的旧址上重建寺院,赐名“大报恩寺”。大报恩寺非常雄伟,浮图高耸,堪称古代建筑艺术的奇迹,但是寺庙的主题由供奉佛门舍利变成了皇帝报恩,世人也就慢慢遗忘宝塔地下埋藏的佛陀舍利。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南京城遭受厄运,报恩寺又被韦昌辉铲平,万幸地宫里的佛陀舍利无人知晓未被损坏。直到2008年,考古专家在南京长干寺遗址里挖出一个巨大的铁盒,佛教至圣之物佛顶真骨在历经千年之后,再次重现人间。《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记》等典籍曾介绍过,佛顶真骨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头骨,大致可以推测为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白、有清晰发孔德完整头骨。考古专家经过严格详细地考证,和史料记载完全契合,得出南京发现的佛顶真骨为佛祖舍利,现代科学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根据史料和长干寺出土的碑文记载:佛顶真骨是送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来华的印度高僧施护所献,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埋入长干寺圣感塔地宫,此后千年无人得见,其文物和宗教价值无可估量。现在南京在牛首山斥资40亿,建立了一座佛顶宫,用来供奉佛顶真骨这一佛教至宝。

此物被称为佛教至宝全世界仅存一块现存于哪里

3,在历史上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什么寺院

白马寺。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传教的场所,是外来文化。佛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史载,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相传,当年著名的佛教学者摩腾、竺法兰是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中国的,所以这座寺院便取名为“白马寺”。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修建若干殿堂,殿堂建筑大致按以下顺序排列:山门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殿――法堂――藏经楼(阁)。配殿和附属设施是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建造的次要建筑,通常由钟楼(东)、鼓楼(西)、伽蓝殿(东)、祖师殿(西),以及客堂、禅房、斋堂、寝堂、浴堂、寮房、西净(卫生间)、放生池等组成。寝堂等生活设施按内(出家人)东外(居士、施主)西的原则安排。这样,寺院就成了一组规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建筑群。扩展资料中国佛教寺院发展史:佛教在中国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国佛教寺院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金碧辉煌的过程。从东汉起,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再从隋唐到明清。据统计,中国佛教寺院有数万座,可以说,佛教寺院是中国历史上一份丰厚的遗产。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寺院:一、汉代寺院的状况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前后大致有400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佛教传到中国大约是东汉年间,到今天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汉代寺院比较有名是洛阳的白马寺、西安的大兴善寺。二、三国时代的寺院建初寺建于后汉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年),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南京地区、江南地区的首座寺庙,有“江南第一寺”之称。三、北朝时代的寺院北朝起自北魏,后来北魏又分为东魏和西魏,最后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所取代,共历将近200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中,统治阶级崇尚佛教,所以全国兴起了修寺建塔的风潮。当时有很多寺院,如北魏时期洛阳城的寺院有很多。四、隋朝时期的寺院隋唐是佛教的黄金时代,寺院建筑多集中于长安、洛阳。隋文帝第一次为母建舍利塔的较为著名的有:雍州仙游寺、岐州凤泉寺、秦州敬念寺等等。五、唐代佛教寺院唐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建设达到突飞猛进的地步,唐代建造了许多寺院,当时寺院遗留到今天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佛光寺等,这些寺院庙宇都是用木结构建造的,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地的还有风穴寺、法王寺等等。六、五代时期的寺院五代前后仅仅50多年,有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这五个政权存在时期内也建立了一些佛教寺院。五代时期寺院留存在今天的以山西大云院为代表。五代式吴越王建造佛塔,当时共计建造有8400座塔,大大小小都有,均埋入国内名山。七、宋、辽、金、西夏时代的寺院宋代佛教寺院都做成标准式样,都按中国礼制制度进行布局。宋代寺院以中轴线贯穿全寺。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也有许多佛教寺院。宋代有开元寺、灵隐寺普陀山普济寺等,辽金有开善寺大佛殿,西夏有戒坛寺、高台寺、承天寺、海宝寺等。八、元、明、清时代的寺院在建筑方面,元代在全国范围内建造的总数达到150座,明代建筑继承了汉唐代建筑风格,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代在城池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过去的城墙进行包砖。清代重修了很多寺院。清代大大提倡喇嘛教,建设了很多大型喇嘛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寺院

在历史上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什么寺院

4,建业是哪个朝代的称呼

中国古代经历的朝代变更很多,每一个朝代的名称都不一样。建业是哪个朝代的称呼?下面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名为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另一说为“建功立业”之意)。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建业为吴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时期,势力范围在江南地区的吴国,到第十九世吴王寿梦时变得日益强大,曾经联晋攻楚。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南京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此处便成为吴国的冶铸重镇。吴越之争以吴国灭亡告终。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以图消灭楚国,称霸江淮。这便是在建业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 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此建城,置金陵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在当时徐州附近的孙坚加入到这场混战之中,并逐步发展成一直有相当实力的军事力量。可惜,不久孙坚就在与刘表的交战中,被其部下黄祖射杀。其子孙策、孙权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孙策仅依靠原来父亲千余旧部,就在江东打出了一片天地,为后来的东吴政权奠定了基础。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年仅18岁的孙权继位。当时的东吴,政权还很不稳定。为了对抗来自北边曹操的威胁,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孙吴,经过当时的秣陵,赞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去拜访孙权,经过秣陵时再次力劝孙权定都与此。孙权正式把自己的权力中心迁到秣陵,并改名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历史的新篇章,东吴也成为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政权。当时的东吴是中国最叱咤风云的一方豪强,势力范围遍及今天的中国南方地区。东吴大帝孙权开创的一代霸业成为中国历史不可抹去的浓浓一笔,而南京则是他留下的最大遗产。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秣陵。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秣陵为建业,并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吴之名臣张纮以为此地有天子气,劝其主定都于此。 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孙权迁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今湖北鄂州)。 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称帝,并于同年秋,还都建业。住在原将军府,取名为“太初宫”。其后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 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500丈,南面开有5个宫门,其中正门叫做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正殿称为“神龙殿”。建业都城北依覆舟山、鸡笼山和玄武湖,东凭钟山,西临石头,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在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名叫“苑城”,可容纲3000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其它物资。在太初宫的西面,还有一座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叫做“西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是东吴最流行的民谣之一。 东吴甘露元年(265年),后主孙皓执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强烈的反对。 东吴宝鼎元年(266年),后主孙皓因举国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改称“建邺”。 发展影响 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南京和曹魏洛阳、蜀汉成都鼎足而立。作为一国首都的建业,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成为当时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在文化也是绚丽多彩,绽放出艳丽的奇芭。 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印度僧人康僧会修建了“建初寺”。建初寺是江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它的建立成为佛教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标志性事件。在康僧会的努力下,佛教逐步在南方流行开来。 在自然科学领域,南京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著名的浑天论者王蕃。他不但写出了在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浑天说》一书,而且制作出了天文演示的仪器――浑象。此外,他还计算出π等于1.555……而孙吴时期的太史令陈卓综合了前人的研究,创建了包括“二百五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的全天恒星体系,为中国古代研究观测星相提供了基础,后人沿用了1000多年。 文学艺术方面,江南人更是显出不同一般的早慧。《天发神谶碑》,笔意在篆隶之间,被康有为赞为“奇伟惊世”。吴声歌曲乃是当时吴地百姓的民歌,后来发展称为“吴歌”,后来又称为南朝乐府的一部分,它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委婉含蓄的手法,五言四句的格式,对后代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晋的战船铁甲带走了东吴的末代暴君,但东吴在南京的数十年经营却开启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南京由此踏上了中国历史,在留下自己印记的同时改变着中国的历史。

文章TAG:建初寺建初寺  介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