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常带老年人去医院听健康讲座
同问。。。

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2,围手术期管理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1、临床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立即报告医生或护士长,遵医嘱实施各项抢救护理措施。2、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根据病情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3、若出现术后出血,要观察伤口渗血、引流液性质,并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准备第二次手术。4、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抢救过程。5、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

围手术期管理应急预案

3,围产期保健的基本简介

围产期保健 一般是妇产医院近几年新开放的一个科目。顾名思义指:“围绕产期前后开展的保健服务”。主要业务是,指导怀孕妇女科学的度过孕产期,有的还开设专门讲座,讲解孕产期注意事项、营养搭配、生活禁忌、婴幼儿体检等。

围产期保健的基本简介

4,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与制度

  可在作充分术前准备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手术。  (一)心理准备  1、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  2、对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交待病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确保手术成功。  (二)生理准备  1、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  ①练习床上大小便  ②教会病人正确的咳嗽、排痰的方法  ③术前2周戒烟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备血  4、胃肠道准备  ①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②术前排空大便或灌肠  ③胃肠道手术,术前1~2天始进流质  ④结肠或直肠手术,术前2~3天服用肠道制菌药  ①手术前夜,病人需保证良好的睡眠。  ②如发现病人体温升高、妇女月经来潮,手术应延期。  ③估计手术时间长或实行盆腔手术,应留置导尿管。  ④病人的活动性义齿、手表、戒指、项链等应取下交给家属。  手术后处理  不同手术后体位不同:  颅脑手术: 取15-30度的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颈胸手术: 多采用高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  腹部手术: 多采用低半坐卧位,以降低腹壁切口张力。  脊柱或臀部手术: 常采用仰卧位或府卧位。  二)活动  术后应尽早活动,并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卧床活动: 病人麻醉消失,已清醒后开始,可进行深呼吸运动、有效咳痰、翻身、四肢屈伸运动。  离床活动: 一般在术后2~3天开始。先坐在床沿做深呼吸和咳嗽,再在床旁站立、行走,逐步增加活动范围、次数和时间。  早期活动的优点:  增加肺通气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促进肠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恢复,减轻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骨科特殊固定制动、休克、心衰、严重感染、颅脑手术、开胸术后、肝修补术后、腹外疝修补及肾脏手术后。

5,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包括哪些内容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 ,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the tend manage quality in the orthopaedics section surround operation period for nurse apply.

6,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1、手术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6、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7、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8、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法律依据:《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建立手术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标记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七条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其级别和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手术。第九条 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获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后,方可开展相应手术。

7,准备做个手术血糖应控制在多少

当然以控制在正常水平为佳,餐后2小时控制在6-8
回复 3# 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四、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 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要经历一次手术,其中许多手术与糖尿病的并发症相关,如肾移植、截肢和溃疡的清创。糖尿病患者手术所造成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应在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血糖控制作全面评估,并在围手术期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一) 术前管理 1.血糖控制水平 择期手术前应尽量使血糖达到良好控制。如非择期手术在术前检查发现HbA1c>9%,或空腹血糖>180mg∕d1(10.0mmo1∕L),或负荷2小时血糖>230mg∕d1(13.0mmo1∕L),应尽量推迟手术的时间并加强血糖的控制。 2.并发症的筛查 主要了解有无心脏病和肾脏损害、自主和外周神经损伤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二) 血糖控制 1.饮食或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良好的患者可接受小手术治疗 (1)停手术当日早晨的治疗。 (2)恢复进食后再恢复原治疗,用二甲双胍者要先检查肾功能。 (3)避免静脉输入含葡萄糖的液体。 2.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血糖控制不满意或接受大手术治疗的患者 (1)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 (2)采用含葡萄糖-胰岛素-钾(GIK)的液体静脉输液。 (3)手术当日早晨开始输液直到恢复正常饮食和皮下胰岛素注射。开始恢复进餐时,于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1小时后停止输液。 3.血糖的监测 大手术或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术中应每小时测毛细血管葡萄糖一次,血糖应控制在110`~180mg∕d1。 (三) 术后管理 术后要尽早对心功能、肾功能状态和感染进行评估。

8,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州卫字【2010】1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 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六、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每例诊疗后要对病例进行登记,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七、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说明。

9,南京市第一医院的特色科室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是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胸心外)博士培养点;是卫生部批准的首批心脏移植中心和胸腔镜培训基地。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3名,硕、博士24名,床位72张。80年代开展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90年代以来与美国奥卡拉心脏研究所和克里夫兰心脏中心建立了长期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常规开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手术、各种心脏瓣膜置换和成型手术;在微创心脏搭桥、心脏移植、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急症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重症心脏多瓣膜手术、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手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ECMO心肺支持等方面更具专科特色,自2007以来每年心血管手术量已超过1000例;完成18例心脏移植手术,首例心脏移植病人已正常存活9年。完成各类心脏搭桥3000余例,成功率达98%以上,能完成卫生部所规定的三甲医院所要求的所有甲、乙类手术。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江苏省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硕博士培养点。科室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名,硕、博士生导师9名,硕、博士32名,床位162张。该科设有三个心血管介入病区:一个CCU、一个心脏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一个冠状动脉影像研究室及三个国际先进的心脏导管中心。有齐全的心血管无创伤性检查室(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负荷心电图研究室)。导管室包含冠状动脉内超声,心脏电机械标测导航系统,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检测系统等。在多个省市建立28个冠脉介入诊疗分中心。门诊实行专科化管理,有中高级职称医师坐诊,能完成卫生部所规定的三甲医院所要求的所有甲、乙类手术。 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成立于1953年,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成立较早的科室之一,属二级临床学科,目前仅开设门诊(本部、南院及鑫园),具备较强的专科特色。1、目前开设的诊室有:专家门诊、普通门诊(3个)、性病专科门诊、美容门诊、南院门诊、鑫园门诊;2、治疗室有:性病治疗室;一般治疗室:本部、南院、鑫园)均有,主要治疗项目有:冷冻、微波、频谱、冷喷等;临床实验室(真菌等)。3、人员结构:有医护人员8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护师1人。拥有博士1人,硕士1人。4、门诊工作量及病人来源:科室每年门诊量约为5.6万人次。 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主要收治城南地区、部分郊县及邻近省市的大量皮肤病、性病患者。5、承担南医大及省职医大的理论教学,承担各医学院校的实习带教及进修生的带教。 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调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努力引进、应用、研究新技术。1998年在江苏省及国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介入治疗,组建了国内多中心,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积极引进二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经皮切割球囊成形术与冠状动脉内超声,其研究成果分别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999年开展了静脉包被支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2000年9月)。并陆续在国内和省内开展了如下几项最新介入治疗技术:先心病介入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化学消蚀术,急性夹层动脉瘤及胸腹主动脉病的介入治疗。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你好,南阳市第一医院特色科室很多比如麻醉科科室特色特色技术:1、心血管麻醉技术: 与国际接轨的心血管麻醉技术及流程管理、血液保护和TEE的临床应用;2、区域阻滞技术:可视化技术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加速了外科病人的康复;3、气道管理技术:可视化技术引导下的气道管理提高了围手术期麻醉的安全性;4、床旁急诊超声技术:可视化技术提高围术期胸腹腔、大血管急症的诊断与治疗率;5、疼痛诊疗技术:实现了精准医疗在疼痛领域的应用,提高了诊疗效果;6、舒适化医疗及日间手术:提升患者对医疗满意度。更多6条

10,脊柱结核围手术期及术后要注意什么

胸腰椎结核是骨科的常见病。手术采用内固定技术是解决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性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为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术,确保手术的成功,注意围手术期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病程比较长,症状较重,多方求医久治无效。住院期间患者心情复杂,一方面希望尽快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对治疗信心不足,担心治疗效果,特别是当告知患者手术需要做内固定及植骨时,他们又表现出异常恐惧,惧怕内固定材料和植骨对自己产生副作用,如感染、松动、压迫神经等。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首先,我们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安全性,介绍科内的技术力量;并安排同病种病例且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住同一病室,让其介绍自己的治疗过程,现身说法,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其次说明手术有严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手术植骨——髂骨是人体的“骨库”,按常规取骨对身体无影响;介绍其他患者治愈情况和没有手术治疗的严重后果。对于症状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生活上给予关怀照顾,使他们振奋精神增加信心。通过以上宣教及发放有关骨结核的治疗与护理知识的小册子,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加治疗信心。 2. 饮食护理 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并发脓肿后更使肌体消耗量增大,常出现低蛋白血症。患者面黄消瘦,如不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则很难耐受手术的创伤,术后易致伤口不愈合及再次形成脓肿和窦道。这样既加重了病人的精神痛苦又增加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病情久而不愈,致使病人失去对治疗的信心。因此,必须亲自到床前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说明饮食是摄取营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既经济方便,又符合生理要求。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合理饮食方案,指导患者正确进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并选择色、味、美具全的饮食。每日保证2个鸡蛋和适量肉类、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早晚加餐饮用新鲜牛奶,提供方便洁净的就餐环境。有些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对饮食治疗不理解,认为治疗主要靠打针吃药,饮食只是次要的,从而在饮食方面节省,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通过耐心细致地解释,患者均能接受。 3. 卧位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术前需绝对卧床休息,目的是减轻椎体压力,防止脊柱变形及神经受损,使病灶局限。患者卧床后,由于体位和习惯的改变,患者不能适应床上排便,告知其在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在床上解大小便的正确方法,为术后长时间卧床做适应性准备。但有的患者对绝对卧床非常习惯,特别是大小便不愿麻烦护士,我们都及时地做好每位患者的工作,耐心讲解卧床休息的目的,在生活上给予热心诚恳的帮助,并在病人床旁备呼叫器和将常用物品放置在病人宜取处,使患者真正认识到卧床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从而安心在床上渡过术前准备期,学会卧床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 术后护理 1.术后病情观察 术毕返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特记脉氧。在患者即将清醒时,可能出现躁动,此时须加强监护。 2.密切观察呼吸变化 胸椎结核手术易损伤胸膜,如果术中胸膜破坏小,则予以修补;若未发现,术后则易并发气胸,严重者可能发生纵隔摆动造成患者突然死亡,因此观察呼吸变化十分重要。本组病例中有一例患者,由于术中胸膜轻度受损未被发现,术后突然出现呼吸浅快、鼻翼扇动,自述胸闷气短,我们立即报告医生,并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迅速将床头抬高,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经以上及时正确地处理,患者症状消失。 3.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由于胸、腰椎结核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切口处放置引流管以便引出渗出液。一般病人术后引流管接负压,术后引流量24h小于400ML。如果前4小时大于400ML,则应立即查血常规,急输新鲜同型血400 ML,同时将负压引流改为自然引流。此外还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如为淡血性液应考虑是否有脑脊液漏,若有脑脊液漏则将平卧位改为头低脚高位或健侧卧位,减少脑脊液的渗出,同时胸腰段支具加压固定,以防翻身不当引起伤口疼痛及出血。咳嗽、打喷嚏时要先用手压住伤口,防止用力过大而造成伤口裂开加重出血,特别要注意对髂骨取骨处的观察。髂骨处血液供应丰富,切口处易发生渗血,主要需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 4.密切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尤为重要,通常与术前相比较。若功能改善,表示脊髓压迫已缓解,若功能变差或无恢复,则可能为脊髓水肿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5.加强生活护理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先去枕平卧4-6小时,然后根据病情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必须保持正确的动作,防止脊柱扭转造成内固定和植骨块的松动、移位或脱落。翻身的方法是患者双腿稍屈膝,护士一手托患者肩部,一手托臀部,双手协同用力使患者侧卧于一侧;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着,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为保持椎体稳定,在腰背部垫一硬枕支持,两膝间放一软垫,嘱患者不要随意翻动;截瘫者足下放一硬枕防足下垂,卧气垫床。为保持椎体稳定,还要解决患者的排便问题。 6. 预防术后并发症 内固定后,卧床时间大大缩短,术后三周可带支具坐起或下地活动,但不能长时间离床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 7.预防肺部并发症 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教患者以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为一次,每三十次为一组,每日不少于3组。如为胸腔闭式引流,保持引流管畅通,管道不打折、扭曲,每日用无菌盐水更换水封瓶里的液体一次,注意水柱波动情况,防止引流管松动。雾化吸入每日三次,以稀释痰液易咳出。鼓励病人吹气球,每日吹1-2次。 8.预防腹胀及便秘 术后病人如为胸腹联合切口,嘱病人等通气以后再进饮食,一般后路手术6小时后方可进食,术后三天禁食牛奶及豆制品,这是因为术后肠管麻痹,肠蠕动慢再加上乳制品、豆制品产气,易引起腹胀。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按摩,方法是:(1)患者双手交叉放于腹部,以脐为中心按摩,先以顺时针方向按摩30圈,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摩30圈为一组,每日做3组;(2)用单手,双手放腹中部,做振颤动作,可调节胃肠功能。通过按摩无一例因便秘行清洁灌肠者。 9.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嘱患者随时做全身肌肉静止放松练习。在不影响脊柱稳定的情况下,强调四肢关节活动,对截瘫患者,协助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根据病情掌握锻炼量和方法。锻炼原则是从小运动开始,逐渐加大,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10.出院指导 坚持药物治疗 脊椎结核用药时间一般为4-9个月,服药期间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听神经损伤的症状,如耳鸣、听力减退等。同时还应警惕功能受损及发生多发性神经炎的可能,定期检查肝、肾功、血沉、血象,并向医生报告主观症状。

文章TAG:围手术期管理手术  管理  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