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浙东唐诗之路绍兴

一直沿着若耶溪走,再前行1OO米,往右转就到了.或沿着平水大道到水库前大转盘往右行进50O米
自己找吧
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门票多少

浙东唐诗之路绍兴

2,绍兴秦望山的介绍

秦望山是千灯地名由来的地方,据汉书《吴月越春秋》和宋《玉峰志》记载,三江之首的吴凇江畔有土墩及千,离我们昆山市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高高的土墩,就是第一千个墩,因此,地名就叫“千墩”。 清宣统二年(1910年)千墩改名茜墩。来由是墩上长满了茜茜草,是文化雅士对它起的雅称。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茜墩”改名“千灯”,是因为千灯的当地人在念“墩”和“灯”时,家乡话都是同一个发音的。因此,几十年了,千灯就一直叫到了现在。在公元前750年,吴越争霸时吴王寿梦为防越国侵犯,所以在土墩上修筑烽火台,因此2750年前的千灯就已经是一个军事要塞了。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目的是去浙江祭祀大禹,走水路经过吴地来到千灯上土墩望东海,因此,这个土墩就名为“秦望山”或“秦柱山”。

绍兴秦望山的介绍

3,锐字开头的诗词

完溪沙(锐然颖脱出嚣尘)作者:王哲(元代)锐兵鏖战城栅倒,猛虎嗥吼崖谷崩。
东征未回,英雄马革裹尸,换来红颜一莞尔科林来袭,民众义愤填膺,但愿山河有锐新
曾丰锐意秦皇初学仙,要和鸡犬也升天。 【秦望山 其二】

锐字开头的诗词

4,无锡秦望山筏钓周围有住宿吗

摘要 秦望山村附近有 龙脉山庄, 金岙农庄, 醉南山庄, 桂花园农庄, 和平休闲农庄, 金渔湾农庄, 绍兴兰亭仙暇山庄, 禾日农庄, 仙人谷生态农业观光园, 巷深竹缘农庄, 家有山庄, 鸟鸣谷山庄, 兰亭大有山庄, 开心农场, 田园生态农庄, 兰花山庄, 秀竹山庄, 梅里农庄, 香茶山庄, 吼山生态农庄 等民俗村、农家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7 无锡秦望山筏钓周围有住宿吗 您好,问题已经看到了,请稍微等待一下这边马上帮您查询资料。 秦望山村附近有 龙脉山庄, 金岙农庄, 醉南山庄, 桂花园农庄, 和平休闲农庄, 金渔湾农庄, 绍兴兰亭仙暇山庄, 禾日农庄, 仙人谷生态农业观光园, 巷深竹缘农庄, 家有山庄, 鸟鸣谷山庄, 兰亭大有山庄, 开心农场, 田园生态农庄, 兰花山庄, 秀竹山庄, 梅里农庄, 香茶山庄, 吼山生态农庄 等民俗村、农家乐,

5,秦望山在哪里

关于秦望山的一些资料. 秦望山在绍兴城正南,古时又名南山.高出群山,为众峰之杰.入境便见.峰顶无高木,因地迥多风所致.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秦始皇"东秦槿头.道度诸暨,大越.以正月甲戌到大越,留舍都亭"登临此山以望南海,故名秦望山.南海即今曹娥江下游,<>有"少康之子,实宾南海"可证明

6,秦望山的旅游指南

古越之地,历史悠久,一桥一石皆有来历,山川江河更是一部物化的史书。别的不说,窥其名,便可探一番历史的烟云者,量莫大焉。如绍兴城南的秦望山,便因当年秦始皇南巡时,登临此地,远望南海(今杭州湾)而得名。遥想2200多年前的那个初冬,龙车凤辇、万夫簇拥的一代霸主,于诸暨、大越一路逶迤而至会稽祭禹之后,登临五百多米的秦望山巅,远眺浩瀚的大海,俯视脚下新征服的领地,那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威严和雄仪,该是何等的气势。也许天下为王者,除了指点江山的得意外,都有激扬文字的嗜好,登临秦望山的秦始皇同样忘不了这一茬。于是他命随行的丞相李斯,手书小篆,铭文刻石,以颂政德。秦望山因秦始皇的登临望海而成越中名山,也因李斯的铭文刻石,而成绍兴于兰亭之外的又一书法重地。其实,即使秦望山没有秦始皇的登临和李斯的铭文刻石,在会稽群山中也是独傲翘楚的。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是会稽山秦望、法华、兰渚、香炉、云门、委宛等众山的最高峰。作为越地的标志,秦望山一定意义上就是会稽山的代表和特谓。“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奚谷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振缗还早潮,弭棹候长风。”挺拔巍峨的山势,众峰之杰的雄竣,使秦望山成为俯瞰越中胜景的最佳所在。“悬瞪孤危,径路险绝;板箩扪葛,然而能升。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中寥寥数笔的记载,则将秦望山陡峭险艰的风光和山腰树木葱茏,山顶惟有裸岩、灌丛的独特气象和体貌摹写得纤毫毕露。“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猕猴推落临岩石,打破下方遮日云。”在唐朝诗人萧翼的眼里,云蒸霞蔚,气吞碧湖,势入东溟的秦望,无疑更是一座“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山了。  当然有过一代霸主登临的秦望山,无论对自身还是对绍兴,更是一种值得依仗的机杼和乖巧。古往今来,尤其是唐朝一代,罗隐、李邕、萧翼、薛据、皎然、白居易、陆亘、方干等众多骚人墨客,登临秦望并留下金声玉振,想来概与这种机杼和乖巧不无关联吧。而对“书法之乡”的绍兴,李斯在秦望山巅留下的289字的小篆《秦会稽山刻石铭》(俗称《李斯碑》),更是极为难得的瑰宝。来源:《市场报》 (2004年03月26日 第二十六版)

7,鬟字开头的成语

雪鬓霜鬟: 白发。借指老年人。雾鬓云鬟: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雾鬓风鬟: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秦鬟妆镜: 秦鬟:浙江的秦望山;妆镜:绍兴鉴湖。比喻山清水秀的风景区云鬟雾鬓: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雨鬓风鬟: 妇女发髻散乱的样子。风鬟雾鬓: 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风鬟雨鬓: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碧鬟红袖: 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8,明史吴良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明史吴良传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明史·吴良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吴院判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节选自《明史·吴良传》) 译文: 吴良,安徽定远人,初名吴国兴,太祖赐名叫吴良。和弟弟吴祯都凭借勇猛有谋知名。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在濠梁起义,和弟弟一同担任帐前先锋。吴良能够潜入水下探听敌人消息,吴祯经常改扮去当间谍。张士诚的军屯聚在秦望山,吴良攻取了那儿,于是攻克江阴。就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 当时张士诚完全占据着吴地的全部地区,横跨淮东、浙西,兵粮充足。江阴处在交通要道,背靠长江,扼制着南北的咽喉,张士诚多次用金钱美帛犒劳将士,伺机攻打。明太祖告谕吴良说:“江阴,是我们东南方面的屏障,你要管束士卒,不要和外界交往,不要接纳敌人的逃兵,不要贪图小的`利益,不要和敌人争锋,只要保卫全境,安定百姓就可以了。”吴良接受命令后非常小心,修整防备。吴良因为打败敌人的功劳,被封为枢密院判官。张士诚大举进兵来侵犯,战船布满长江,他的将军苏同佥驻守在君山,指挥进兵。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城北门和苏同佥作战,并暗地派元帅王子明带领壮士骑马出南门,合击敌人,取得大胜,俘虏并消灭的敌人很多。敌人晚上撤逃,不就又来侵犯常州,吴良派兵从小路在无锡歼灭他们的援兵。这时候,明太祖多次亲自带领军争夺长江、楚江的上游,和陈友谅作战,大军多次调出,金陵兵力空虚。张士诚不敢向北侵犯一点土地,就是因为吴良在江阴作为明军的屏障。。 吴良仁爱宽容,生活俭约,音乐、女色、财物都不喜欢。晚上住在城楼上,枕着兵器睡觉直到天明。训将士兵,常常像敌人真的来侵犯一样。空闲的时候就请来读书人讲解经史,修建学府,建立社学。大力屯田,平均徭役,减免赋税。在江阴任职十年,地方平安无事。明太祖常常召见吴良犒劳他说:“吴院判能够保障一方平安,我在东边没有后顾之忧,你功劳很大,车马、珠玉不足以表彰你的功劳。我一定无东顾之忧了!”于是命学士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他,仍然让他回去镇守江阴。不就发动大兵进攻淮东,攻下泰州。张士诚派兵又从马驮沙出发,侵犯镇江。巨大的战船好几百,在长江逆流而上。吴良严阵以待。明太祖亲自指挥大军抵抗。张士诚的军撤退,太祖追到浮子门。吴良出兵夹击,斩获敌军二千人。明太祖到江阴犒劳军,巡视了壁垒,感叹说:“吴良,就是今天的吴起啊!” 洪武三年,晋升都督同知,封为江阴侯,享俸禄一千五百石,授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洪武四年,征讨靖州、绥宁各蛮地。洪武五年,广西蛮族叛乱,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征讨。几个月内,全部平定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转移军进入铜鼓、无开,收复潭溪,攻下太平,在铜关铁寨歼灭清洞、崖山敌众。各蛮族都十分震惊,纷纷纳降归附,粤西于是平定。

9,澈浦镇由来

浙江嘉兴海盐县澉浦镇,有时会被误认做“澈浦镇”。澉:动词-清洗、形容词-清淡的意思。在此指澉水,《水经》注海盐县的澉水“东南有秦望山,旁有谷水流出为澉浦”。浦:河流旁边或河流入海地区。现澉浦镇入海的小河古时称为澉水。据《海盐县图经》、《澉水志》卷一《镇名》、《续澉水志》记载,澉浦镇最早在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由苏州刺史张廷珪奏请朝廷设置。因当时海盐县靠海的地区都产盐,经济地位比较重要,所以设镇以方便政府管理,也派驻军防止匪盗抢盐。
澈:原意是水很清的意思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同时也是一种姓氏。该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要早年(N早N早以前)本地江水清澈,百姓生活如意,为了纪念这个地方,百姓口口相传并赞美该地甜美的水,故起名“澈浦”,以后人越来越多,就慢慢叫成”澈浦镇“了!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首先,先给你定一下位,您说的地方是:浙江省海盐县澈浦镇澈:原意是水很清的意思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同时也是一种姓氏。该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要早年(N早N早以前)本地江水清澈,百姓生活如意,为了纪念这个地方,百姓口口相传并赞美该地甜美的水,故起名“澈浦”,以后人越来越多,就慢慢叫成”澈浦镇“了!看来,贵地也是风水宝地一片呀!大赞!!!知道了故乡名的由来和解释,内心肯定增添了更多的归属感!!!祝大家的家乡都越建越好!!!山常绿,水常清!

10,关于安徽浙江的诗句

1.关于“浙江”的诗句有哪些 1、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白居易《杭州春望》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白居易《余杭形胜》 4、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夜泛西湖》 5、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李奎《西湖》 6、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周立勋《西湖》 7、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8、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顾非熊《经杭州》 9、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李郢《宿杭州虚白堂》 10、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马湘《登杭州秦望山》 11、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马戴《浙江夜宿》 12、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 13、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孙逖《夜宿浙江》 14、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卢纶《渡浙江》 15、源头清接金沙涧 波面平添玉带桥 。——陈璚题《浙江绍兴观瀑亭》 2.关于浙江的诗句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余杭形胜 【唐】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唐】白居易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经杭州 【唐】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宿杭州虚白堂 【唐】李郢 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登杭州秦望山 【唐】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唐】项斯 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杭州祝涛头二首 【唐】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杭州开元寺牡丹 【唐】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题杭州孤山寺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题杭州天竺寺 【唐】张祜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 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 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 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登杭州城 【唐】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渡浙江 【唐】卢纶 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 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夜宿浙江 【唐】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浙江晚渡怀古 【唐】刘沧 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 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侍宴覆舟山诗二首 一 息雨清上郊。 开云照中县。游轩越丹居。 晖烛集凉殿。凌高跻飞楹。 追焱起流宴。 嵓庭藏物变。明辉烁神都。 丽气冠华甸。目远幽情周。 礼洽深恩遍。二 繁霜飞玉闼。 爱景丽皇州。清跸戒驰路。 羽盖伫宣游。神居既崇盛。 嵓崄信环周。礼俗陶德声。 昌会溢民讴。惭无胜化质。 谬从云雨浮。侍宴覆舟山诗 【作者:鲍照】 【年代:南北朝朝\代】 【诗文】:息雨清上郊。 开云照中县。游轩越丹居。 晖烛集凉殿。凌高跻飞楹。 追焱起流宴。 嵓庭藏物变。明辉烁神都。 丽气冠华甸。目远幽情周。 礼洽深恩遍。 3.关于浙江的古诗 苏轼写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灵隐山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灵隐天王殿 峰峦或再有飞秋,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西湖烟霞洞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韬光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杭州吴山城隍庙 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杭州刘庄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云栖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杭州净慈寺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苏公祠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孤山寺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西湖秋月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鹤亭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浙江普陀山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 浙江温州江心寺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 4.关于浙江的诗句 杭州春望【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余杭形胜【唐】白居易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唐】白居易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经杭州【唐】顾非熊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宿杭州虚白堂【唐】李郢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登杭州秦望山【唐】马湘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杭州江亭留题登眺【唐】项斯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杭州祝涛头二首【唐】徐凝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杭州观潮【唐】姚合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杭州开元寺牡丹【唐】张祜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题杭州孤山寺【唐】张祜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题杭州灵隐寺【唐】张祜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题杭州天竺寺【唐】张祜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 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 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 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中秋夜杭州玩月【唐】张祜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登杭州城【唐】郑谷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观浙江涛【唐】徐凝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渡浙江【唐】卢纶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 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夜宿浙江【唐】孙逖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浙江晚渡怀古【唐】刘沧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 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侍宴覆舟山诗二首一息雨清上郊。 开云照中县。游轩越丹居。 晖烛集凉殿。凌高跻飞楹。 追焱起流宴。 嵓庭藏物变。明辉烁神都。 丽气冠华甸。目远幽情周。 礼洽深恩遍。二繁霜飞玉闼。 爱景丽皇州。清跸戒驰路。 羽盖伫宣游。神居既崇盛。 嵓崄信环周。礼俗陶德声。 昌会溢民讴。惭无胜化质。 谬从云雨浮。侍宴覆舟山诗【作者:鲍照】【年代:南北朝朝\代】【诗文】:息雨清上郊。 开云照中县。游轩越丹居。 晖烛集凉殿。凌高跻飞楹。 追焱起流宴。 嵓庭藏物变。明辉烁神都。 丽气冠华甸。目远幽情周。 礼洽深恩遍。 5.关于“浙江”的诗句有哪些 1、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白居易《杭州春望》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白居易《余杭形胜》 4、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夜泛西湖》 5、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 ——李奎《西湖》 6、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周立勋《西湖》 7、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8、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顾非熊《经杭州》 9、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李郢《宿杭州虚白堂》 10、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马湘《登杭州秦望山》 11、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 ——马戴《浙江夜宿》 12、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 13、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孙逖《夜宿浙江》 14、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卢纶《渡浙江》 15、源头清接金沙涧 波面平添玉带桥 。 ——陈璚题《浙江绍兴观瀑亭》。 6.赞美浙江的诗句 斤竹涧 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溶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树摘叶卷。 想见山中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温州雁荡山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 --------------------------------------------------------------- 烂柯山石桥 孟郊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 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 里面还有很多 7.关于安徽的诗句 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 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2.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8.歌颂浙江的诗句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 康有为 凄凉白马市中箫, 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 涛声怒断浙江潮。 横江词其四 李白 海神来过恶风回。 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 涛似连山喷雪来。 席上答微之 白居易 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 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 富贵无人劝君酒,今宵为我尽杯中。 9.关于安徽的古诗词四首 1、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3、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代: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 5、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10.描写浙江风景的诗词 卅一、声声慢 ·苏堤春晓 夜色茫茫, 路上人稀, 一轮明月如镜。 分手只有一人, 泪眼相送。 一阵清风吹来, 杨柳梢, 随风飘动。 泪未干, 人已去, 可叹一歌未竟。 回首往事如梦, 愿天下, 从此不闻哭恸。 明年今日, 飞来金龙玉凤。 故地重游时候, 互击掌, 作歌相庆。 泪莫纵, 一曲更比一曲重。

11,黎明大学是本科吗

黎明大学不是本科。黎明职业大学于福建省泉州市,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福建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学校。学校前身是于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倡议下,由许卓然、秦望山等社会贤达发起创办的黎明高级中学。1934年,黎明高级中学停办。1981年,在原黎明高级中学旧址上创办黎明学园,1984年,在黎明学园的基础上,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黎明职业大学。扩展资料黎明大学的师资力量:截至2017年7月,学校有教职员工66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含正高职称19人)、博硕教师354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4.6%,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人,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2人。全国石化行业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6人,福建省级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7人、专业带头人11人、高校"杰青"2人,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9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黎明职业大学
黎明大学是职业技术学校是专科,不是本科。黎明职业大学(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学校。学校前身是于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倡议下,由许卓然、秦望山等社会贤达发起创办的黎明高级中学。1934年,黎明高级中学停办。1981年,在原黎明高级中学旧址上创办黎明学园。1984年,在黎明学园的基础上,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黎明职业大学。
不是

12,绍兴东湖风景区门票价路线地图

云门书法胜地,历来为文人所重,风景名胜甲于越中。唐人有“越山千万云门绝”之吟叹。云门寺原为中书王子敬居所。传晋义熙三年(407年),有五色祥云见,安帝诏建寺,赐号云门寺。寺前青嶂,矗如列屏。秋如万重,灿若 褥绣。若耶溪绕门而过;秦望山据背在上。  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王献之舍宅为寺,有“越山千万云门绝”美誉,王献之、智永在此苦练书法,兰亭集序在此珍藏几百年,浙东唐诗之路重要组成部分,寺前有若耶诗溪,寺后有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嘉祥寺与秦望山,山上有会稽刻石(李斯碑),大诗人陆游的“陆游草堂”遗址。云门寺名扬天下,历代帝皇、名人、诗人及留下赞美诗词文章多不胜数,  东湖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东湖了。  吕府  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吕夲故宅,俗称“吕府十三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内二处明代有价值建筑群之一。建筑群内交通便利,大厅后有一条石板铺就的通道,东西贯通,俗称“马弄”。相邻两轴线之间有一南北贯通的长弄,俗称“水弄”。又西有西小河,南有新河,沿河设有埠头,用于水上交通。江南罕见的明代大型住宅建筑群,是研究明代江南官宅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越城区新河弄169号。吕氏后裔仍部分居住于吕府。
去绍兴旅游,您一定要去看看绍兴县的柯岩风景区,柯岩风景区依托千年越文化,彰显绍兴独具特色的石文化、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戏曲文化、名士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乃绍兴久负盛名的传统旅游胜地。
东湖好像45块吧
其实,即使秦望山没有秦始皇的登临和李斯的铭文刻石,在会稽群山中也是独傲翘楚的。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是会稽山秦望、法华、兰渚、香炉、云门、委宛等众山的最高峰。作为越地的标志,秦望山一定意义上就是会稽山的代表和特谓。“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奚谷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振缗还早潮,弭棹候长风。”挺拔巍峨的山势,众峰之杰的雄竣,使秦望山成为俯瞰越中胜景的最佳所在。“悬瞪孤危,径路险绝;板箩扪葛,然而能升。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中寥寥数笔的记载,则将秦望山陡峭险艰的风光和山腰树木葱茏,山顶惟有裸岩、灌丛的独特气象和体貌摹写得纤毫毕露。“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猕猴推落临岩石,打破下方遮日云。”在唐朝诗人萧翼的眼里,云蒸霞蔚,气吞碧湖,势入东溟的秦望,无疑更是一座“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山了。 秦望山当然有过一代霸主登临的秦望山,无论对自身还是对绍兴,更是一种值得依仗的机杼和乖巧。古往今来,尤其是唐朝一代,罗隐、李邕、萧翼、薛据、皎然、白居易、陆亘、方干等众多骚人墨客,登临秦望并留下金声玉振,想来概与这种机杼和乖巧不无关联吧。而对“书法之乡”的绍兴,李斯在秦望山巅留下的289字的小篆《秦会稽山刻石铭》(俗称《李斯碑》),更是极为难得的瑰宝。
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自汉代起,相继至此凿山取石,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观天;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尤称奇绝
东汉末年,佛教也由中原传至会稽,并很快在境内兴盛起来,使若耶溪成为众多高僧云游止息之地。自东晋以来,平水境内建有不少寺院,诸如昌原寺、云门寺、嘉祥寺、重华寺、日铸寺、大阐寺、灵峰寺、平阳寺等。东晋永和年间,高僧帛道猷在若耶山驻锡。帛道猷,山阴人,常游弋于若耶山水之中,“纵心孔、释之书,触兴为诗,陵峰采药,服饵蠲疴……。”曾作“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诗,竟将远在虎丘的姑苏高僧竺道壹招引至若耶山。当时的会稽郡守王荟为留住竺道壹,就在若耶山旁建嘉祥寺,请道壹为僧首。不久,云门山麓的王献之宅,因见五色祥云,晋安帝诏建为云门寺。东晋南朝至隋唐时期,若耶溪畔竟成为高僧名道隐逸之佳处、文人骚客游吟之胜地,并使境内一些寺院闻名于海内外,当时最著名的莫过于云门寺、嘉祥寺。

文章TAG:秦望山秦望山  浙东  唐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