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这并不是包庇罪,淮南王刘长是将这些罪人收归与自己的帐下,一方面充实兵源另一方面是向汉朝中央示威,第二代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私生子,也是最小的儿子,老娘是刘邦部属张敖的美姬,但他出生没多久,老妈就去世了,他也就寄养在吕后宫里。
1、淮南王刘长之死是文帝故意的吗?
刘长,汉高祖刘邦最小的儿子,其母赵姬因涉贯高谋反案而自杀,刘长自幼被吕后抚养长大,娇生惯养,穷凶极恶,一个地地道道的纨绔子弟。刘长杀死审食其一事未得到任何惩罚,不但不知感恩,相反生出了更大的政治野心,准备起兵造反,如题所示,刘长之死是不是汉文帝故意所为?我来分析一下,请大家指正。一、刘长的恶少本质,早晚必反,其罪恶结局是咎由自取,怪不到汉文帝头上,
刘长自幼生在福窝里,有吕后撑腰,狗仗人势,属于恶生恶长的政治恶少。刘长在文帝即位后,杀害审食其,即可看出这是一个目无法纪、无法无天的宦官子弟,汉文帝对刘长信任、宽仁,在刘长杀人后未进行任何惩罚。继刘兴居起兵反叛之后,刘长也发兵起事,事败后在流放四川的路上死去,汉文帝对造反的刘长没有斩杀,而是流放,可见汉文帝对兄弟的情分,以仁义治天下。
二、汉文帝宽厚为怀,对刘长恩宠有加,致使其个人野心膨胀,恩将仇报,刘长所为纯属于恩将仇报,特别是对于汉文帝这样的宽厚之主。要说汉文帝的责任,就是对刘长过于恩宠、宽待,以致养虎为患,给汉初的政局稳定留下隐患,三、汉文帝对具有不臣之心的诸侯,纵然有郑庄公对共叔段的防范也并无不妥。汉文帝作为一个开创文景之治的政治家,一个开明之主,掌控朝政、监控臣下、皇亲,本来无可厚非,
有不少史料说,汉文帝对刘长是“以退为进”,明知刘长反叛却佯装不知,暗中布置兵力,效仿郑庄公对共叔段采取的手段,是一个狡猾的封建君主。作为一个皇帝而言,对政权的维护,对政局稳定的掌握,以及对各诸侯王公的监视、对民商农事等下情的了解,所采取的任何政治手段并无不妥,即使汉文帝采取提前防范的措施,也是为了早日拔除刘长这种政治毒瘤,不然以后也会成为“七国之乱”的祸首,
2、“包庇罪”变“谋反罪”?淮南王刘长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淮南王刘长最后的罪名中有一条是“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但是这并不是包庇罪,淮南王刘长是将这些罪人收归与自己的帐下,一方面充实兵源另一方面是向汉朝中央示威,他的谋反是有实际行为的。1,他最早和人传统勾结棘蒲侯柴武之子,计划在谷口县谋反,并派人联系闽越、匈奴,谷口县,又名瓠口,在今天的礼泉县附近。
在秦汉时期,这里距离长安很近,淮南王刘长选择在这里造反就是要直接攻打长安,居心险恶。2.刘长还亲自杀过无罪者一人;命令官吏论罪杀死无辜者六人;藏匿逃亡在外的死刑犯,并抓捕未逃亡的犯人为他们顶罪;他任意加人罪名,使受害者无处申冤,被判罪四年劳役以上,如此者十四人;又擅自赦免罪人,免除死罪者十八人,服四年劳役以下者五十八人。
这些刑事犯罪都足以将刘长入罪,特别是刘长擅自赦免罪人,这就严重挑衅了汉朝中央的司法体系。当时的汉朝中央和地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汉朝法律当中甚至严格禁止百姓擅自迁居到诸侯国中,刘长这种举动自然是在和中央对抗。3刘长自行赐封爵关内侯以下者九十四人,刘长依仗自己本身是高祖的儿子,就不将汉朝中央的规矩放在眼中。
须知当时的大汉朝刚刚经历了吕氏之乱,陈平周勃拥立汉文帝登基,刘长这位原本有资格继承大统的皇位继承人本来就很有可能受到中央的猜忌,可是他偏偏又不肯安分守己。作为汉文帝而言,他很可能会体谅这位弟弟,不想让他入罪,可是当时的朝中大臣,军功贵族却不会放过淮南王。因为淮南王一旦谋反,推翻了中央,那么拥立汉文帝的大臣必然会受到清洗,
3、面对淮南王刘长的谋反,汉文帝如何将仁孝宽厚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TAG:王刘长 谋反 淮南 大风 面对 大风歌淮南王刘长谋反是多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