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时,诸葛亮刚刚出山,时间在208年,赤壁之战前,此时益州的主人还是刘璋。其三,从南阳卧龙冈的地名,武侯祠中的著名景观诸葛草庐遗迹看,隆中对应该在南阳,南阳离新野就比较近,孔明敢在宛城的北边,方城的博望坡埋伏,表明曹操并未在宛城驻军,所以,刘备才能到南阳三顾茅庐。

1、三国时期的隆中在哪里?著名的隆中对出自何处?

三国时期的隆中在哪里著名的隆中对出自何处

咱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怎么说的?元直走马荐诸葛一章说,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为泰山郡丞,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二把手,可惜早卒,诸葛亮只好跟着叔叔诸葛玄生活。诸葛玄与荆州的刘表有旧交,就投靠了刘表,于是,把家安置在襄阳,可见,诸葛亮小的时候,在襄阳的隆中生活,这一点没有任何悬念,

他的老丈人黄承彦就是襄阳士族,门第很高。然而,诸葛玄死后,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曰,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以上为《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三国演义》虽有虚构成分,我倒觉得,关于诸葛亮的身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很明显,如果真有三顾茅庐一说,那三顾之地,在南阳卧龙冈,更为合理,

其一,从求学的角度看,南阳当时的宛城,被称为陪都,帝乡,是仅次于洛阳的大都市。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冈,结庐躬耕,一边交友读书,以待时机,应该合情合理,《三国志》也记载,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等人为密友,其它人务于精纯,只有孔明独观其大略。如果诸葛亮一直在襄阳隆中隐居,能交到这样的朋友吗?其二,从地理位置看,隆中在襄阳西南二十里,须过汉水,离新野较远,

况且,襄阳是刘表的大本营,刘备能绕过襄阳前去访求人才,不怕刘表起异心吗?南阳离新野就比较近,孔明敢在宛城的北边,方城的博望坡埋伏,表明曹操并未在宛城驻军,所以,刘备才能到南阳三顾茅庐。其三,从南阳卧龙冈的地名,武侯祠中的著名景观诸葛草庐遗迹看,隆中对应该在南阳,另外,刘禹锡的《陋室铭》家喻户晓,其中有名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难道刘禹锡搞错了,该打屁股,显然不可能,可见,一千多年前,卧龙冈是以诸葛庐而闻名天下的。再说,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有人说,当时隆中属于南阳郡,也就是习凿齿所著《汉晋春秋》所言。要知道,隆中在汉水以南,有没有资料表明南阳郡管辖到汉水以南呢?我还没有查证,总之,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死之前,诸葛亮住在襄阳西南的隆中。

2、诸葛亮在《隆中对》和《出师表》中,为何对益州的评价截然相反?

诸葛亮在《隆中对》和《出师表》中,为何对益州的评价截然相反

虽然是同一个益州,但是却已经是不同的情况!《隆中对》称益州“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可以说把益州当成了一个金疙瘩,能得到就是捡到宝了,《出师表》却又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前面的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到这里变成了疲弊的益州。把两者的时间算一下,看下之前发生了什么,中间发生了什么?就能看出原因,

《隆中对》时,诸葛亮刚刚出山,时间在208年,赤壁之战前,此时益州的主人还是刘璋。而刘璋是接替其父刘焉掌控益州的,而刘焉在黄巾之乱后不久提出了让重臣镇守四方,自己去了益州,其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而益州因为比较闭塞,所以受到的战乱影响较小,相对比较稳定,很多中原、三辅以及雍凉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益州避难,益州的人口和生产都有所增加,所以诸葛亮此时说益州时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出师表》时,是诸葛亮准备北伐,时间是227年,相比《隆中对》此时已经过了将近20年,其中夷陵之战一战,蜀军死伤殆尽,精英死伤、流失大半。然后诸葛亮又开始平叛,攻伐南中,再次死伤很多,虽然经过诸葛亮的治理有所恢复,但是长期的用兵已经掏空了益州,到蜀汉投降时仅有94万左右的人口,不及现在的一个人口大县,可以想见益州凋敝到何种程度。


文章TAG:隆中  出自  成都  著名  成都隆中对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