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速算扣除数,请问一下各位亲新的个人所得税后面的速算扣除数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编辑:大连本地生活 2022-10-27 23:11:04
1,请问一下各位亲新的个人所得税后面的速算扣除数是什么意思
月应纳所得额需要扣除自己交的五险,速算扣除数是(月应纳所得额-扣除数)*税率之后减去它。回答完毕。
2,速算扣除数是什么意思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超额累计税率的计税特点,是把全部应税金额分成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按相应的税率计征,税额计算比较复杂。简便的计算方法是先将全部应税金额按其适用的最高税率计税,然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其余额就为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是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和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相减后的一个差数。计算公式1、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3、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对应税率=奖金收入总额÷12对应的税率应纳税额=(应得工资-起征工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3,什么是速算扣除数怎么计算
速算扣除数是这样算出来的:以《个人所得税》为例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拿第3档数据说明:125 = 75+50 =1500*5%+500*10% =1500*(15%-10%)+500*(15%-5%)
4,速算扣除数如何计算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5,个人所得税 速算扣除数是什么意思
比如:税前收入7700元的个税计算:7700-免征额3500=4200元,其中:个税:不超过1500元的3%=45元个税:超过1500元达(4200-1500)2700元的10%=270元应缴个税合计270+45=315元。以上分两步计算,较麻烦,用速算扣除数计算则简单:即应缴个税=4200*10%-105=315元
6,速算扣除数是什么意思怎样才知道
速算扣除数: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因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故称速算扣除数。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两个税率档次之间计算出来的数据之差,就是速算扣除数。
7,请问税务 速算扣除额 是什么意思敬请高手赐教好吗谢谢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特点,是把全部应税金额分成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按相应的税率计征,税额计算比较复杂。简便的计算方法是先将全部应税金额按其适用的最高税率计税,然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其余额就为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是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和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相减后的一个差数。最典型的就是个人所得税了。应纳税所得额0-3000元,适用税率3%,不需要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3000-12000元的,适用税率10%,如果用应纳税所得额直接乘以税率10%,0-3000部分就会多交税款,要把多计算部分减掉就是速算扣除数,总的来说就是来调整高税率和低税率实际税额差的。
8,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速算扣除数是什么
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 不超过1500元 3 0 二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三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四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五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六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七 超过80000元 45 13505 个税起征点提高受益分析各阶段收入个税计算分析(单位:元)(个税起征点上调为3500元) 月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 起征点2000应缴税 起征点3500元应缴税 少缴税金 3500 125 0 125 4000 175 15 160 4500 250 30 220 5000 325 45 280 6000 475 145 330 8000 825 345 480 10000 1225 745 480应税所得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额≤1500 3% 01501-4500 10% 1054501-9000 20% 5559001-35000 25% 100535001-55000 30% 275555001-80000 35% 5505≤80000 45% 13505速算扣除数就是不同级距之间的差额,计税的时候采用了后面的税率就要把前面税率的差额减掉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是分段的。如果一个人的应税工资额比较高,要分几次计算后相加。但是,如果按应税额所在的比例计算,只要减去该级的速算扣除数就可以了。计算比较简单。
9,速算扣除数是什么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推导速算扣除数必须涉及累进税率的两个概念,即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是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各级征税对象数额的分界处负担相差悬殊,甚至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课税对象数额的现象,不得于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超额累进税率:是分别以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为基础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凡税基每超过一个级距时,即分别以其超额的部分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优点是累进幅度缓和,税收负担相对合理,缺点是计算方法复杂,征税对象数量越大,包括等级越多,计算步骤也越多;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的透明度较差。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结果的差额即为速算扣除数,是为简化计税程序而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超额累进税额时所使用的扣除数额。扩展资料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对应税率=奖金收入总额÷12对应的税率应纳税额=(应得工资-起征工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因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故称速算扣除数。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 用上述公式求得的速算扣除数,可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其准确性,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第2级验证如下: ① 用上述公式计算: 500×(10%-5%)+0=25 ② 用直接计算法计算 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2000×10%=200 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500×5%)+(1500×10%)=175 速算扣除数=200-175=25 速算扣除数是指用快捷方法计算税款时,可以扣除的数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分成不同级距和相应的 税率来计算。如扣除20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在500元以内的,按5%税率计算,500-2000元之间的部分(即1500元),按10%的税 率计算。如某人工资扣除20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500*5%+700*10%=95元。个人所得税的计 算,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担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如某人工资扣除20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200元,1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1200*10%-25=95元。这里的25就是速算扣除数, 因为1200元中,有500元多计算了5%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是:15%:125,20%:375, 25%:1375,30%:3375,35%:6375,40%:10375,45%:15375。简单说就是,速算扣除数是人为定义好的一个数字,目的是为了快速得出需要交纳的税金。否则,每次计算的时候,都要按照一个个层级计算每个层级所需要加纳的税金,然后再相加求总计需要交纳的税金。以下是最新2019年政策规定5000及以下工资免税的各个工资层级对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下面举例说明速算扣除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快速计算公式(用快速扣除数方式):(工资收入-政策规定的免税部分(目前规定是5000元))* 对应层级的税率 - 速算扣除数=应缴纳的税金比如:员工A工资是21000元,那么用快速计算公式计算就知道员工A的应缴纳税金为:(21000-5000(免税部分))=16000元,所以应纳税的工资金额为16000元,适用第三层级(12000~25000元的区间)的税率和扣除数,按照公式得出员工A需要交纳所得税为:(21000-5000)*20%-1410 = 1790元问题:那第3层级的速算扣除数1410元怎么的出来的呢?答案:很简单,本来我们计算税金是要根据工资一个个层级去算每个层级要交纳多少税金,然后把所有层级要交纳的税金相加就是总的应缴纳税金。但是如果每次都这样一个个层级计算,就很繁琐,也很容易出错,所以就干脆改变一下计算方式,直接按照(工资总额-免税额)*对应层级的税率 - 某个数字 这样的公式计算,也就是说,直接算一个层级的税金然后减去某个不变的数字就等于应该交纳的税金了,省去了每个层级都计算的麻烦。总而言之,这个速算扣除数就是反推出来的数字,作为工具使用,这样下次计算就不用一层一层计算后再相加了。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反推计算得出【速算扣除数】:【各层级计算规则】每个层级的区间数字差额就是要交纳税收的金额基数。比如,第二层级的最多应纳税金额基数是12000元-3000元=9000元,如果工资所得超出这个差额,就要计入下个层级。仍然以上面的员工A为例,工资是21000元,那么按照一个个层级分别计算的方式就是:应纳税收入部分为:21000-5000 = 16000元,属于第三层级的数字,所以我们应该计算三个层级的税金,然后再相加就是员工A应该交纳的税金总额。下面看看如何计算每个层级的税金:第一层级税金:16000超出第一层级3000元最大值,所以第一层级按照3000元和3%税率全额缴纳税收,计算公式:3000*3%=90元第二层级税金:16000-3000(第一层级已纳税金额)=13000元(剩余未纳税金额),按照第二层级的最大应纳税金额是12000-3000元=9000元,13000 剩余未纳税收入>9000元,所以,第二层级按照9000元全额缴纳税收,计算公式:9000*10%=900元第三层级税金:16000-3000(第一层级已纳税金额)-9000元(第二层级已纳税金额)=4000元(剩余未纳税金额),按照第三层级的最大应纳税金额是25000-12000=13000元,4000 剩余未纳税收入<13000元,所以,第三层级按照4000元缴纳税收,计算公式:4000*20%=800元好了,每个层级都计算出应该缴纳的税收了,现在就把每个层级的税金全部加起来,就是员工A应该为国家缴纳的税金了。计算得知员工A应缴税金为:90+900+800=1790元,是不是和前面用速算扣除数得出的金额是一模一样??所以,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个人所得税应该如何按照一个个层级计算的方法了。最后,我们的主角【速算扣除数】就要出场了,反推计算方式如下:应纳税收入金额*对应层级税率-实际应缴税金=【速算扣除数】以员工A为例的话,应纳税收入是16000元,对应第三层级区间,计算公式为16000*20%-1790=1410元(这个数字是不变的,不管工资如何变化,只要是第三层级的,这个差值就永远是1410元),这样下次计算就直接减去,是不是非常方便呢?好了,有关【速算扣除数】的回答,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能帮到大家。谢谢!林才堡34923948,2018年12月30日@上海
文章TAG:
什么是速算扣除数什么 速算 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