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原名叫“汕美”,汕尾素以滨海鱼港著称,有美丽的滨海风光,故得“汕美”之名。“尾”与“美”谐音,人们便渐渐地把“汕美”称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父彭辛,生母周凤(汕尾海丰公平人),由于汕尾地处广东省南部未端,旧时曾俗称“尾省”,21日-6月1日,在广州参加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
1、汕尾为什么叫汕尾?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汕”,汕指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汕头和汕尾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汕尾原名叫“汕美”,汕尾素以滨海鱼港著称,有美丽的滨海风光,故得“汕美”之名。由于汕尾地处广东省南部未端,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人们便渐渐地把“汕美”称为“汕尾”,汕尾由此而得名。
2、广东汕尾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彭湃(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
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彭湃中学---纪念彭湃彭湃原名彭汉育,虽出身地主家庭却成为了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毛泽东称其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于1924年加入共产党,领到过广东汕尾市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1929年,彭湃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3岁,他的两任妻子也均为革命而死,人物生平孩童时代1896年10月22日,彭湃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龙津溪畔的一个地主家庭。父彭辛,生母周凤(汕尾海丰公平人),
有兄弟姐妹七男四女。1901年(6岁)彭湃进海城七圣宫读私塾,1903年(8岁)进林祖祠小学读书。1906年(11岁)父与嫡母相继去世,1909年(14岁)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青年时代1912年(17岁)彭湃与鹿境乡蔡素屏结婚,1913年(18岁)进县立海丰中学读书。1918年(22岁)春,离开海丰到广州广府中学上学,
夏,东渡日本至东京,入成城高等预科学校学习日语和补习课程。1918年(23岁)5月下旬,彭湃回到海丰,6月中旬,被迫返日继续学习。9月30日,考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政治科,1919年(24岁)9月18日,加入建设者同盟,不久又加劳动者同情会。1902年(25岁)10月,在东京发起组织赤心社,11月,加入由日本人和朝鲜人在东京发起组织的戈思摩俱乐部。
革命岁月1921年(26岁)5月初,回国后不久加入中国社主义青年团,5月15日-19日,在《双周评论》第一、二期发表《日本底五一》。后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7月30日,发起组织劳动者同情会。9月1日,在《新海丰》创刊号上发表《先同胞》,1922年(27岁)7月29日晚上,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六人农会。
5月4日,组织海丰学生举行庆祝五一劳动节的集会和游行,5月14日,与李春涛等创办《赤心周刊》刊行。6月2日,在《赤心周刊》第4期发表《谁应当出来提倡社会主义》,6月下旬,深入农村,开始从事农民运动。7月29日,“六人农会”在得趣书室成立,1923年(28岁)1月1日,汕尾市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彭湃为会长。
彭湃为总农会制定了会旗,起草了临时简章、章程,4月,到陆丰推动农民运动,协助成立了“陆丰县农会筹备会”。5月,海丰总农会改组为“惠阳农民联合会”,彭湃为会长,7月,“惠阳农民联合会”改组为“广东省农会”,彭湃为执行委员长,起草了《广东农会章程》,11月,在汕头发起组织惠湖梅农会。1924年(29岁)4月初彭湃抵达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章TAG:汕尾 人氏 广东 古代 广东汕尾古代叫哪里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