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些习性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食性——捕蝉、甜食 脾性——和睦共居

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些习性

2,蝈蝈的生活习性

蝈蝈又称蟋蟀,喜欢生活在15-25度的环境里,四季变化是这样的:冬天怕冷,蝈蝈会打洞躲藏在冰冻土层以下,进行长达三四个月的冬眠。一般在春季惊蛰前后,气温回升,达到15度以上,便从洞里爬出来活动,寻找食物。夏季不喜欢高温,习惯寻找树林底下或草丛中纳凉消暑,躲在阴凉的地方,习惯夜晚伏蛰,白天觅食。秋末冬初,气温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15度时,便开始寻找适宜的地方,打洞进行冬眠,一直到翌年惊蛰前后出洞。在冬眠的时候不会出洞觅食,伏蛰沉睡躲避风寒。蝈蝈体形细小,食量小,食性杂,可以摄食蔬菜叶、白萝卜、胡萝卜、土豆、红薯、苹果、棃子、豇豆等等生鲜食量,每只蝈蝈一天可以投放中指头大小的食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投放5~10粒大米饭、一根面条,指头大小的面膜或红薯等等。还可以每只每天喂几粒大米、黄豆、绿豆、小麦、玉米等等,以水浸粒为宜,也可以喂麦麸、豆腐、豆渣、面粉等等。

蝈蝈的生活习性

3,蝈蝈的习性

蝈蝈(螽斯)好斗,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善于跳跃,一般以其他小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庄稼,是害虫,但由于它的明亮的叫声,使他价值很高。典型品种有普通蝈蝈、纺织娘和条螽等。

蝈蝈的习性

4,请问蝈蝈的习性是什么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您好 蝈蝈的生活习性是:喜欢在15~25度的环境里生活,冬天怕冷,将会打洞躲藏在冰冻土层以下,进行长达三四个月的冬眠。蝈蝈冬眠喜欢选择座北朝南的高势地位,干爽无地下水渍的地方打洞冬眠。一般在春季惊蛰前后,气温回升,达到15度以上,便从洞里爬出来活动,行找食物,夏秋季,不喜欢高温,习惯寻找树林底下或草丛中纳凉消暑,躲在阴凉的地方,习惯夜晚伏蛰,白天觅食。秋末冬初,气温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15度时,便开始寻找适宜的地方,打洞进行冬眠,一直到翌年惊蛰前后出洞。在冬眠的时候不会出洞觅食,伏蛰沉睡躲避风寒。 提问 我的蝈蝈,为什么不爱叫? 回答 蝈蝈不爱叫的原因比较多 一般是由于饥饿或者年龄大 提问 笼子里有食啊,刚买了没几天 回答 那应该是不熟悉环境 过几天就好了 提问 怎么看蝈蝈的老和小? 回答 .看蝈蝈的头项表面是否光滑油亮,色深色黑。凡头项光亮无茸,黑蓝脸、黑头、黑项或黑紫、黑绿头项者均为老虫。反之,凡头项不光滑油亮、色略浅而多茸毛者为嫩蝈蝈 更多5条 

5,蝈蝈的生活习性有那些

吃肉,爱甜的水果,喜欢吃同类的尸体,好斗 蝈蝈,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等地。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食量较大, 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但因其善鸣,故农民捕捉后装入笼中进城叫卖,颇受市民特别是小孩的青睐。

6,蝈蝈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食性:  蝈蝈属杂食性。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黄豆、白菜、油菜、胡萝卜等为植物类。蝗虫、蝉、黄粉虫等为昆虫类。玉米粉、黄豆粉、南瓜花等为杂食类。  养殖:  棚内养殖蝈蝈方式:1、加温温室 2、塑料日光温室 3、塑料大棚 4、简易拱棚等。  初养蝈蝈一般用简易拱棚和塑料大棚即可。  拱棚的养殖方法:  蝈蝈  1.选址:要选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 周围无高大建筑物、遮荫物,采光良好,一般符合入射角55-65度。  2.备料:用细竹杆 毛竹片 钢筋等材料弯成拱形做骨架,覆盖养殖专用网后,在覆盖塑料薄膜和草毡。  3、整地:选好地后,可根据地形来定棚的走向,宽度长度 然后放入沙子,以棚内7CM 的深度见沙为好,放入沙的目的是为母蝈蝈产卵容易更重要的是第二年小蝈蝈出土孵化率高、出的快!  4.种植率:植物的种类有黄豆白菜,玉米等(为了增加立体空间,便于活动增加养殖数量)整好地后再扣棚,再种植。那样对搭棚操作十分方便。  5.扣棚:  1.高度对以后操做方便,一般为1.8米-2.2米。  2.适当增加空间再搞好保温的同时能提高采光效果,增加蓄热量  3.要考虑到自然灾害发生,如:大风暴雨冰雹大雪对棚的损害。  6.社会联系:应保持与村庄 街道 闹市一定的间距。  (1)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的方针任务,做到节约用地。  (2)规模养殖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  (3)各类蝈蝈养殖品种大小等排列顺序。  (4)场内道路要通畅 布局紧凑 要适当考虑到将来的扩建问题。

7,蝈蝈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最简单的话来说

还有,按成长的时间分,在5~7月最早出现的称为"夏叫",其发声较为短弱,鸣声为"哧哧哧......";其体质极为强健,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保护得好,可以越冬,饲养者多喜欢养这种蝈蝈。   蝈蝈喜栖息于田野或庄稼地,更常栖息于高位的树枝上或向阳的山坡高燥之处。它后肢粗壮,善于跳跃,行动较为敏捷,但一旦受到惊扰,便径直往下跃落。   蝈蝈以植物嫩叶为食,也吃些细小的虫子和新鲜的毛豆、菜叶、嫩茎等。它白天和夜里都能鸣叫,而以白天鸣叫更为频繁。夏天炎热时期,天气越是干热,它叫得越起劲,鸣叫声显得急促而连续。气温较低时,则叫声轻低缓慢,最喜欢爬到树枝的高处去鸣叫。

8,蝈蝈的习性

螽斯科为渐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多产于植物组织中,或成列产于叶边缘或茎干上,一般不产在土中,若虫需蜕皮5~6次才能变为成虫。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成虫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杂食种类,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善于跳跃不易捕捉。有时捉住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毫不犹豫地“丢足保身”,断腿逃窜。因此,当你去捕捉时一定要十分小心。雄虫脱皮后3~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常引吭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在民间饲养广泛,深得爱好者的青睐。每到夏秋季节,大街小巷中常可见到骑自行车叫卖蝈蝈的小贩。 http://bk.baidu.com/view/52909.htm

9,蝈蝈是怎样生活的

蝈蝈的生活习性  1、 蝈蝈一年一代,以卵越冬,每年的4月卵开始孵化。  蝈蝈的卵为淡褐色,长6—6.2mm,宽1.6—2.1mm,外壳坚硬。当年所产之卵全部都在表土层越冬,第二年4月天气湿润,卵迅速膨大,长增加44%—58%,宽增加93%—125%。孵化时卵壳破裂,虫体在另一层膜内蠕动,最后破膜而出,历时约2个小时。如天气干旱,卵期就延长到隔年孵化。卵期一般为244—270天。  在野外自然界中,若虫共要蜕6次皮。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再是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最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在野外的天然蝈蝈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1—2周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直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雌虫生殖器内外,才算结束了交配。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蝈蝈一生可以进行多次交配。雌虫交配后2—3周就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的插入土内,产卵瓣上下蠕动,将卵分批分散的产于土中。产完一批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住产卵孔,再继续产卵。白天产卵比晚上多,7月上旬开始产卵,高峰期在8月,9月末或10月上旬结束。每头雌虫产卵200—440粒,每粒卵重14mg。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却为80—90天。进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虫就死亡了。  蝈蝈属杂食性。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蝈蝈只有在没有昆虫吃,饿急了才会吃植物。蝈蝈如果同种放在一起,通常能自相残杀,一般雌虫吃雄虫的时候居多。  2、 雄蝈蝈的鸣器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叫声,这种鸣声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惊叫敌人。雄蝈蝈的鸣器前翅在背区,前宽后窄而扁,前翅背呈黄褐色,前翅侧区多呈绿色,多翅脉网纹,翅背很厚,翅侧较薄。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也有少数的大翅者,长度可以达到20—30mm。雌虫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虫前翅一般为左搭翅,即左翅盖于右翅之上。鸣叫发声时两前翅斜竖起,来回摩擦,从而发出巨大的音响。两翅愈发达(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
在草堆里的 。

10,蝈蝈的生活习性

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诸如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北部的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分布都较多。分布于南部的统称为“南哥”,分布在北部的称为“北哥”,分布在河南地区的称为“豫哥”,分布在河北地区的称为“冀哥”。 还有,按成长的时间分,在5~7月最早出现的称为“夏叫”,其发声较为短弱,鸣声为“哧哧哧......”;其体质极为强健,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保护得好,可以越冬,饲养者多喜欢养这种蝈蝈。 蝈蝈喜栖息于田野或庄稼地,更常栖息于高位的树枝上或向阳的山坡高燥之处。它后肢粗壮,善于跳跃,行动较为敏捷,但一旦受到惊扰,便径直往下跃落。 蝈蝈以植物嫩叶为食,也吃些细小的虫子和新鲜的毛豆、菜叶、嫩茎等。它白天和夜里都能鸣叫,而以白天鸣叫更为频繁。夏天炎热时期,天气越是干热,它叫得越起劲,鸣叫声显得急促而连续。气温较低时,则叫声轻低缓慢,最喜欢爬到树枝的高处去鸣叫。 一、饲养前的准备。 将准备好的养虫笼和扎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根据蝈蝈出孵的时间,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出孵若虫的要求。 二、温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生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昼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除了为降温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水。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通风,应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三、饲料和喂食。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营养齐全,所含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每罐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饲料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每天1次即可,2次更好。 四、换笼和大鞘期管理。 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体态愈来愈大,要及时由小笼转到大笼,防止若虫因在小笼里活动不开,而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粱秆破成的糜子,供若虫栖息跳跃。 蝈蝈的最后一次蜕皮俗称为“大鞘”,大鞘期的饲养罐高应为蝈蝈体长的2-3倍,使蜕出的新体有较大的周旋余地。平时放入罐中的树枝、高粱秆之类要全部拿出,罐内重新放入用高粱秆内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顶部要稍低于罐口,以供蜕皮之用。蜕皮时蝈蝈爬到支架高处,倒挂于高粱秆内瓤下,爪花可抓入瓤内,非常牢靠。用纱笼饲养的蝈蝈则不必搭架,蝈蝈抓住笼壁就很结实,一般不会掉下来。蜕皮时头朝下倒挂,靠重力新将体蜕出鞘外。蜕皮时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个别情况如掉下来,后肢摔弯,可在5分钟内将弯曲腿节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体硬化,便无“残废”之忧。蝈蝈蜕皮完成后,肢体很软,不可惊动,让其自然活动,几个小时后肢体即完全硬化。

文章TAG:蝈蝈的生活习性蝈蝈  的生活  生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