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凸显歌曲的地域风格,再加上程桂兰老家是苏州,程便采用了苏州方言,借鉴了部分苏州评弹的发音,其演唱的两段歌词的方言版《太湖美》赢得满堂彩。其后很多歌手都翻唱过这首歌曲,大部分是普通话版本,少数是苏州话版本,但有些苏州话版本的演唱者并不是苏州人或者吴语区人士,其苏州话发音听上去多少有点别扭。
1、《水浒传》为什么含有苏州方言?
《水浒传》水浒传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它是四大名著当中唯一一部古白话文著作。古白话文跟如今的白话文不完全不一样,听起来很多词汇,让人觉得很夹生,但是很多情节用苏州方言读起来,那就顺畅多了,盐城、兴化一代的苏北人笑而不语。比如“史进又不肯务农,只要寻人使家生,较量枪棒”(第二回),其中“家生”是典型的苏州话,这个词本身有赖以生存的武器或者器具以及本领的意思。
苏州话说被人打了,就叫“吃家生”;表示吃饭家伙,叫“吃饭家生”,盐城话的在这里面的对应的词叫“家活”,发音“噶胡”。其实这个本身也是吴语的因素,“家生”和“家活”表达的都是“一家靠这个来生存的意思,再比如“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第四十一回)。其中“促掐”就是“促狭”的意思,表示气量狭窄、刁钻,但是因为吴方言的发音因素,“掐”其实发“客”音。
这个词汇在盐城话里是一样的,不过是发的“看”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元末明初的时候,从苏州到苏北进行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苏北一带的江北官话,曾经被吴方言彻底改造过。先是很多跟着张士诚一起创业的人从苏北苦寒之地搬到了苏州,后来明朝初年持续几十年的“洪武赶散”,大量的苏(苏州)松(松江,指上海)世家又搬到了苏北的苦寒之地,
就好像近代很多苏北人坐小船又去了上海,如今上海的第二方言恰恰就是盐城话。施耐庵当时正经历过那个关键时期,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三个关键地点,分别为苏州阊门施家桥、江阴祝塘镇、白驹场(现在属于盐城大丰区,在那个年代属于兴化),而这三个创作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吴方言的影响。施耐庵并没有把《水浒传》写完,甚至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之前也不叫《水浒传》,而是叫《江湖豪客传》,
后半部分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以及立意主旨完全体现了罗贯中的忠君爱国、豪华阵容、大场面风格,但是与施耐庵的行文风格和要体现的主旨完全是两码事。然而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恰恰是充分的肯定了施耐庵的写作,而施耐庵写作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欢和认可,那完全是因为行文里,充满了大量的生活化的语境和场景。而这一点吴方言功不可没,
2、全国方言最复杂的一个省,江苏方言,苏州话最难吗?
谢谢邀请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各地方言众多,当时看电视节目了解到有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方言多的省份应是浙江和福建吧,浙江有部分吴语(跟江苏南部相同)、楚语、越语,福建有客家、闽南语等,江苏的方言从北到南有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北部与南部用方言交流会有一定的难度,绝大部分苏北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苏南吴语尤以苏州为代表,特点是“吴侬软语,软糯动听”。当时在苏州旅游时,听当地导游全程讲解,那软软的吴语口音的普通话真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导游说:宁肯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讲话”,之后反复解释,并没有半点地域歧视的意思,事实也是如此,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不喜欢家乡的方言?乡音难改,有的地方的方言都申请申遗了呢,使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得到最好的传承!。
3、无锡、苏州两地的方言区别很大,但无锡的《太湖美》和《无锡景》用苏州话唱,为什么?
作为一个无锡人我比较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提问者很有可能不是苏州无锡一带的人,对苏州话和无锡话分辨不清。其实苏州和无锡毗邻,两市中心仅相隔40公里,坐高铁只需12分钟,苏州话和无锡话同属吴语太湖片,区别并不大,从方言学上进行细分的话,苏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无锡话则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向毗陵小片的过渡方言带,无锡话和苏州话虽然在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听起来差别比较明显,但实际上苏锡两地的人互相用各自方言交流,没有丝毫的障碍。
文章TAG:方言 苏州 两地 很大 苏州多少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