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城作为枣庄的门户和窗口,也是我们枣庄人的脸面,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下决心,勇大力气来建设她,美化她。其实枣庄新城搬迁与建设也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波三折才有今天的成果,从综合因素考虑,新城处于枣庄的中心地带,发展起来更便于辐射周边,更能带动枣庄经济一起腾飞。

1、枣庄新城到底多缺房子

枣庄新城到底多缺房子

枣庄在能源枯竭,财政乏力的情况下,弃老城市中区,集全市之力,打造新城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也导致了枣庄在经济GDP等各项指标,都排在了山东十六个地市的后面,连续几年当上了倒数第一,一个城市的搬迁,首先体现的是规模效应。那么多政府机关,建设新的办公大楼是必须的,所有的办公人员,需要安置居家的往所也是勿不可缺的。

城市规划,医院学校,商场等城市建设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房地房行业作为拉动内需的Bao利行业,为新枣庄城的建设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也通过屯地,建房,饥饿营销,炒作等手段,硬生生的把房子卖到了每平过万。这样的房价,对于收入普遍较低的枣庄市民,是不对等及不能承受的,建设一座新城,要发展经济,要有支柱产业,要让群众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

2、枣庄新城为什么搬往薛城?

枣庄新城为什么搬往薛城

是非缘由,请听我慢慢细细的道来:今天枣庄市的行政区域,是原峄县、滕县两县所辖地,面积仅有4563平方千米,在全省十七个市位居十六;人口380多万,位居全省第十三;人口密度全省第一,为每平方千米808人,人均面积倒数第一;2011年全市GDP1390亿元,在山东省倒数第四。枣庄市原是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也由资源型城市转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位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首,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枣庄地域狭小,绝对人口数少,人口密度大,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空间小且相对滞后。之前的老城区由于是在煤炭开发时开始成型,缺少规划和目标,使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历史欠帐较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枣庄市煤炭基地重心的西移,这个昔日繁荣的的城市顿然显现出诸多劣势:城市吸呐能力和辐射作用呈现出减弱趋势,老城区建设用地呈“捉襟见肘”之势,未来城市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13年前,当时的决策人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口号,一举将行政中心西移至几十公里外的新城,枣庄新城是枣庄市新的政治中心,新城由东西两城组成,东城由市中区和峄成区组成,西城由新城区、薛城区和高新区组成,东西相距20公里。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以南北山脉为生态背景,形成沿山发展的三区、两团的组团式布局结构,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100--120万人,用地规120--140平方公里。

其实枣庄新城搬迁与建设也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波三折才有今天的成果,早在1978年,那时候的枣庄市委书记是中共枣庄市第三届委员会王润斋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对政治中心西移薛城进行了规划。1981年上报规划,1984年山东省政府397号文批复指出:“薛城是枣庄市远期的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枣庄市的建设中心应逐步转移到薛城区,并严格执行规划。

”因市委领导班子调整没有落实规划,原规划在薛城区新建的枣庄师专奠基后又停了。1978年在薛城新建的市委党校团校已竣工,被保留下来,1991年枣庄矿务局迁移薛城,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1990年11月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为了适应城市中心向西迁移的计划发生的新变化的形势,1992年春发动薛城区的党政机关和主要的企事业单位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建设了临山公园,后又集资建设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同时上报铁道部批准了将薛城火车站改为枣庄西站。枣庄市交通局向省里争取资金建设了光明大道,以便逐步形成市中区、薛城区相连的带状城市,实现在适时枣庄政治中心西移薛城的规划,1997年枣庄市新的市委领导班子确立,1998年省政府通知各市制定新一轮城市规划,枣庄市制定了两个方案:一是在市中区的老城区西外环路西建新城,也就是现在的东湖周围。


文章TAG:枣庄  新城  多缺  居住  房子  枣庄新城有多少人居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