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乙脑是什么它如何传播又该怎么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乙脑。是经蚊虫传播、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以高热、昏迷、惊厥、脑膜刺激症等中枢神经病变为主要表现,病死率较高,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乙脑的传染源是受感染的人与动物(猪、马等),传播途径是经蚊、蠓等吸血昆虫传播。蚊虫叮咬被感染的从与动物后,然后再传染给人和猪。易感人群是大多为儿童,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 ,预防: ,1、防治传染源:对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消灭传播媒界,主要是灭蚊与防蚊。 ,3、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预防接种乙脑疫苗。

乙脑是什么它如何传播又该怎么预防

2,什么是乙脑乙脑是什么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别称日本乙型脑炎英文名称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就诊科室神经科多发群体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居民常见病因乙脑病毒感染

什么是乙脑乙脑是什么病

3,什么是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乙脑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急,开始时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是感冒,但是没有流鼻涕、咳嗽的感冒症状,况且发热越来越高,很难退烧,精神差,爱睡觉,这也是感觉不常有的,应该提高警惕性。在发病二三天后,病儿体温高达39-40℃,同时出现嗜睡、神志模糊、说胡话、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乙脑的主要症状。昏迷越早、越深、时间越长则病情越重,几乎与意识障碍的同时或先于意识障碍发生抽风。因此,在夏季发生的高热不退、剧烈头、频繁抽风、昏迷不醒,要高度怀疑乙脑,血液化验,脑脊检查及脑电图可以帮助确诊。

什么是乙脑

4,乙脑是由什么传播的

乙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这种疾病通常都会伴随有高热、意识障碍以及惊厥等症状,并且有的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留下后遗症梦,因此人们对于这种疾病是非常关注的。那么乙脑是由什么传播的?乙脑的传播途径有哪些?1、乙脑的传染源乙脑病毒可以感染人和许多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等,其中猪的感染率最高,几乎可达100%。猪不仅感染率高,感染后血液中含有病毒的时间和病毒的含量都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的,因此,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2、乙脑是由什么传播的乙脑主要通过蚊子传播,蚊子叮咬了牲畜或病人后,体内感染了“乙脑”病毒。当感染的蚊子在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把病毒传入健康人的续页中,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生长繁殖,使人得病。3、乙脑的传播媒介蚊子先叮咬了病猪再叮咬人,可造成年人类乙脑的流行。每年的7~9月是我国乙脑流行的高峰。蚊子是传播乙脑病毒的罪魁祸首,而健康人与乙脑病人的接触不会被感染。能传播乙脑的蚊虫很多,有库蚊、伊蚊、按蚊等。人群对乙脑病毒没有先天的免疫力,但感染后出现典型症状的只占很小比例,低于0.1%。多数人通过轻型或隐可爱染获得免疫力,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4、乙脑得传播途径乙脑属于血液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媒介昆虫叮咬处于病毒血症的动物,乙脑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再叮咬人,通过口器把病毒传到人体而引起感染发病。5、蚊子叮咬后一定会得吗人体被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并不一定会得乙脑,会不会发病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毒的毒力与数量,二是人体抵抗力的强与弱。当人体抵抗力强而病毒弱时,病毒即被消灭。反之,人则会发病。6、乙脑的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乙脑主要是儿童易得,还有从非疫区新进入疫区的人易得。因为儿童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消失后,如不及时接种疫苗就无抵抗力,蚊子叮咬时把病毒带入体内而引起发病。从没有这种病毒及蚊子的地区的人进入疫区后,一点抵抗力也没有,带毒的蚊子一咬,极易发生乙脑。而久住当地的人不时被带毒的蚊子叮咬,接种了少量“乙脑疫苗”,蚊子给打了“预防针”,叫隐可爱染,就有了抵抗力,不容易得乙脑。有的老人免疫力低也可得乙脑,并且得了病情较重,具有一定危险。7、预防乙脑的措施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有三条:1、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乙脑病人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病的家畜要及时处理,严禁人畜公主。2、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消除蚊子孽生地,落实个人防蚊措施。如夜睡觉前放好文章,室外站岗放哨、执勤时戴好防蚊帽,暴露部位涂擦防蚊油等。3、适时进行乙脑疫苗接种,特别是幼儿,要按规定接种。

5,乙脑是啥病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传播。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多为夏秋季流行。临场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至五十,可有后遗症。病原体为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的抵抗力弱、酸和热均很敏感。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猪是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乙脑的传播媒介。人对乙脑普遍易感。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夏天(7、8、9月)是乙脑流行季节,这个时期蚊子最多,乙脑是通过蚊作媒介传播的,也就是说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在叮人时,就把病毒种到了人体内,病毒进入人体,使脑组织发炎。乙脑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急,开始时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是感冒,但是没有流鼻涕、咳嗽的感冒症状,况且发热越来越高,很难退烧,精神差,爱睡觉,这也是感觉不常有的,应该提高警惕性。在发病二三天后,病儿体温高达39-40℃,同时出现嗜睡、神志模糊、说胡话、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乙脑的主要症状。昏迷越早、越深、时间越长则病情越重,几乎与意识障碍的同时或先于意识障碍发生抽风。因此,在夏季发生的高热不退、剧烈头、频繁抽风、昏迷不醒,要高度怀疑乙脑,血液化验,脑脊检查及脑电图可以帮助确诊。

6,乙脑病毒简介

目录 1 中文名称 2 英文名称 3 分类类型 4 分类 5 GeneBank编号 6 日本脑炎病毒的发现 7 日本脑炎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征 8 日本脑炎病毒的抗原性 9 日本脑炎病毒的培养 10 日本脑炎病毒的病原性 11 日本脑炎病毒的分布和季节性 12 日本脑炎病毒疫苗研制和病毒病的防治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日本脑炎病毒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日本脑炎病毒 已经自动替换为 乙脑病毒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中文名称 乙脑病毒 2 英文名称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3 分类类型 种 4 分类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乙脑病毒 5 GeneBank编号 [M18370] 6 乙脑病毒的发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蚊为媒介而传播,以高热和狂暴或沉郁等神经症状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多发于夏秋蚊类大量孳生的季节。乙型脑炎最早在日本发现,1871年对这种疾病仅有临床上的初步认识,1924年大流行时才证实是一种特殊的传染病。由于它首先在日本发现,分类上命名为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1934~1936年,日本马脑炎大流行,用小鼠由病马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进而证明这种病毒的性状与从人脑中分离的病毒完全一致,随后又曾从猪、牛、山羊等动物体内分离到同样的病毒。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人)的最早报道,是在1921年,1934年用中和试验加以证实。1940年由尸体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证明与乙脑病毒相同。全国解放后统一命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日本脑炎病毒。 我国有关马的乙型脑炎病例及其发病流行情况,开始报道于1942年。 7 乙脑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征 日本脑炎病毒正式命名为乙脑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病毒粒子球形,直径40nm,外有一层包膜,表面有突起。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囊膜和囊膜突起构造,并可观察到去掉包膜的核心,核心直径为30nm,亦为球形。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 乙脑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不大。56℃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2分钟,均可使其灭活。但其存活时间又与稀释剂的种类和稀释程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在以脱脂乳为稀释剂时,于30℃放置120小时后还有活存病毒,但如以生理盐水稀释,则迅速灭活。10%正常灭活兔血清和0.5%乳白蛋白水解物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病毒的稀释度越高,病毒死亡也越快。 乙脑病毒对胆汁和去氧胆酸盐敏感。乙醚和氯仿也有明显的灭活作用。丙酮似乎只能破坏病毒的表面结构,感染性不被彻底破坏。常用消毒药如碘酊、来苏尔、甲醛等都有迅速灭活作用。 乙脑病毒对酸敏感,实践中常用1%盐酸作不耐热器材,如塑料滴定板的消毒剂。 日本脑炎病毒对胰酶敏感,是应用组织培养细胞增殖日本脑炎病毒时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8 乙脑病毒的抗原性 乙脑病毒在抗原性上与墨累河谷脑炎病毒(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 virus)、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和圣路易脑炎病毒(St. Louis encephalitis virus)比较接近。在血凝抑制试验中,这4种病毒在黄病毒属中构成一个亚群,分类上同归于乙脑病毒组。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免疫力,也对西尼罗病毒等呈现一定程度的中和作用以及保护作用。 乙脑病毒的各个毒株,虽然常在毒力和血凝特性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但并没有明显的抗原性差异。人们一直关心乙脑病毒是否存在毒型的问题,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乙脑流行病学及其防制工作上的一个重要依据。疫苗生产中多年来采用的一个病毒株即“中山株”,这是1935年由日本三田村等人自患者脑组织分离获得的。但在1958年,又从蚊体内分离到1株与中山株不尽相同的新毒株。 应用中和抗体吸收试验或交叉保护试验都可看出两者的区别,命名为JaGArol株。 在用中山株疫苗接种的儿童血清内,其对中山株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其对JaGArol株病毒的抗体效价,但在应用这两个病毒株制备的抗原分别测定自然发病者的血清时,却呈现同样的抗体效价。这表明,中山株与JaGArol株病毒的抗原性及其与抗体的结合力没有差异,但在抗原成分的组成或构造上有所不同。 9 乙脑病毒的培养 乙脑病毒可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例如鸡胚成纤维细胞、鼠胚的肌和肾细胞、牛胚肾细胞、人胚的肺和肾细胞、人羊膜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以及BHK21、PK15、HeLa、Vero等继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但通常只在仓鼠肾原代细胞、 猪肾和羊胎肾细胞上恒定地引起明显的病变,并可在琼脂覆盖下的鸡胚成纤维单层内产生清晰的蚀斑。乙脑病毒也可在蚊的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并产生较高效价的病毒,但是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虽在琼脂覆盖下经常可台产生蚀斑。 10 乙脑病毒的病原性 乙脑病毒在蚊叮咬时侵入动物体迅速进入血流。先在神经外组织(肝、脾、胰、心、肾等器官),特别是其网状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形成短期的病毒血症。大多数动物机体在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内脏和血液中的病毒被迅速消灭,感染过程至此终止。动物机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性,即所谓的隐性感染。在小白鼠中,日本脑炎病毒能在除神经组织之外的其他组织内增殖,在肝、脾、心、肾上腺以及皮下组织中,都能发现病毒增殖。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马、骡、驴、猪、牛、绵羊、山羊、骆驼、狗、猫、鸡、鸭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和鸟类均有感染性,并都可能出现病毒血症。但除人、马和猪外,通常不呈现临床症状。其实即使是人、马和猪,绝大多数也是不显性感染。 马属动物特别是幼驹对本病毒易感,多数呈温和形式隐性经过,只有少数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很低。感染马不会将病传递给其它马匹,也不会感染蚊,是终未宿主。 野禽特别是苍鹭,是病毒的天然贮主,病毒在其体内增殖而不显示临床症状。引起人畜感染的主要媒介可能是三带库蚊,其它库蚊也有可能。越冬蚊的体内可携带病毒并传递给后代,这是本病毒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11 乙脑病毒的分布和季节性 乙脑发生于日本、朝鲜、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见于苏联远东沿海地区和美国关岛。在我国的分布也较广泛。但各地的流行程度随气温、雨量、地形以及牲畜饲养等条件的不同而异。在气侯温暖、潮湿多雨以及沼泽地区,由于媒介蚊的大量孳生,最易流行本病。 12 乙脑病毒疫苗研制和病毒病的防治

7,乙脑的含义

流行性乙脑是春天常见的传染疾病,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也是一种比较厉害的传染病,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均容易得此病。据医学试验证实,流行性乙脑的传播与动物有关系。主要的传染源是猪、马、牛、鸡、鸭、老鼠、蚊子(花斑蚊、库雷蚊均带此病毒),等等。 乙脑的发病表现:发烧、持续高烧、喷射性呕吐、恶心、抽筋、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症状凶险、激烈,死亡率高,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 预防办法:以积极预防为主,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可以定期打流行性乙脑炎疫苗。大力消灭蚊、蝇,经常的给牲畜进行卫生消毒,使得病毒、细菌无处“藏身”。因为工作、生活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的消毒,晚上休息时要用蚊帐或是驱蚊器,以防蚊子叮咬,染上病毒。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用连翘、板蓝根、二花各15克,水煮后每天喝一杯,能有效地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它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十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尤以2~6岁发病率更高。病后能产生稳固免疫力,故成人常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 临床上以突然起病,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或昏迷、惊厥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温病的“暑温”、“伏暑”、“湿温”等范围。乙脑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呈球形,病毒易为常用消毒剂所杀灭,不耐热。人类以及猪、牛、羊、鸡、鸭等动物均可受感染。因此,人和动物皆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它畅锭扳瓜殖盖帮睡爆精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十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尤以2~6岁发病率更高。病后能产生稳固免疫力,故成人常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

8,乙脑是什么

乙脑是什么样的疾病 1、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2、乙脑是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流行期一般为每年的5~7月,潜伏期为4至21天,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3、发病时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甚至出现脑疝因而呼吸停止。 4、儿童患了乙脑,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要清除各种积水,杜绝蚊子孳生和消灭蚊子的幼虫,切断传播途径。 6、按时接种乙脑疫苗。乙脑疫苗有两种,一种死疫苗,另一种是活疫苗。死疫苗的预防注射方法是儿童1岁时连续打2针,间隔7-10天,满2、6、10岁时再各打一针。活疫苗是1岁时注射1针,2岁和6岁时再各打一针。
乙脑是什么样的疾病 发 布 时 间:2006-6-29 1、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2、乙脑是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流行期一般为每年的5~7月,潜伏期为4至21天,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3、发病时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甚至出现脑疝因而呼吸停止。4、儿童患了乙脑,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5、要清除各种积水,杜绝蚊子孳生和消灭蚊子的幼虫,切断传播途径。6、按时接种乙脑疫苗。乙脑疫苗有两种,一种死疫苗,另一种是活疫苗。死疫苗的预防注射方法是儿童1岁时连续打2针,间隔7-10天,满2、6、10岁时再各打一针。活疫苗是1岁时注射1针,2岁和6岁时再各打一针。乙脑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时间? 治疗越早越好。这个病危险在有一个极期,一般是三天之后到达这个时间,这个时候的小孩有三个表现,第一个是惊厥、抽搐,因为已经出现了颅内高压,一抽搐就容易缺氧,很容易死亡。第二,大部分病人已经出现了意识障碍,也是由于颅内高压、脑神经病变引起的。第三,出现呼吸衰竭,也是乙脑死亡最危险的一个时期,治疗起来很麻烦,而且很容易造成后遗症,如果能够在这个极期到达到之前,及早的采取治疗手段,控制体温和颅内高压,肯定情况会有所改观

9,乙脑是什么我不知道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夏天(7、8、9月)是乙脑流行季节,这个时期蚊子最多,乙脑是通过蚊作媒介传播的,也就是说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在叮人时,就把病毒种到了人体内,病毒进入人体,使脑组织发炎。乙脑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急,开始时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是感冒,但是没有流鼻涕、咳嗽的感冒症状,况且发热越来越高,很难退烧,精神差,爱睡觉,这也是感觉不常有的,应该提高警惕性。在发病二三天后,病儿体温高达39-40℃,同时出现嗜睡、神志模糊、说胡话、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乙脑的主要症状。昏迷越早、越深、时间越长则病情越重,几乎与意识障碍的同时或先于意识障碍发生抽风。因此,在夏季发生的高热不退、剧烈头、频繁抽风、昏迷不醒,要高度怀疑乙脑,血液化验,脑脊检查及脑电图可以帮助确诊。
"乙脑"全称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日本脑炎"(因为此病首先在日本确诊和报告),是由一种名叫"乙脑病毒"的病原体,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引起人体脑实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重型以上病例多数有严重的后遗症,或死亡,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此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而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确诊有赖于血清学和病源学检查。   (一)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多见于7~9三个月内,南方稍早、北方稍迟。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等表现。重症患者有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体征有脑膜刺激征、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强直性瘫痪和阳性病反射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万~2万/mm3,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在流行后其的少数轻型患者中,血象可在正常范围内。   2.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3,个别可高达1000/mm3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性。   3.病毒分离 病程1周内死亡病例脑组织中可分离到乙脑病毒,也可用免疫荧光(IFT)在脑组织中找到病毒抗原。从脑脊液或血清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4.血清学检查   ⑴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出现较晚,一般只用于回顾性诊断和当年隐性感染者的调查。   ⑵中和试验:特异性较高,但方法复杂,抗体可持续10多年,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⑶血凝抑制试验:抗体产生早,敏感性高、持续久,但特异性较差,有时出现假阳性。可用于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⑷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特异性IgM抗体在感染后4天即可出现,2~3周内达高峰,血或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在3周内阳性率达70%~90%,可作早期诊断,与血凝抑制试验同时测定,符合率可达95%。   ⑸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有诊断价值。   ⑹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应用乙脑单克隆抗体致敏羊血球的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阳性率为83%,方法简便、快速,已有试剂盒商品供应,无需特殊设备。   5.Te-99MHMPAO(hexamythyl propyleneamine cxime)脑部单中子发射CT(specr)检查 有人应用Te-99M HMPAO脑部单中子发射CT检查儿童病毒性脑炎(包括乙脑)发现在急性病毒性脑炎中均有变化,其阳性结果比单用CT或MRI为高,且提供更明确的定位,表现为区域性脑血流量增加,急性期过后大多数病例区域性脑血流量恢复正常;在亚急性期该检查出现正常结果常提示临床预后良好,一年后无神经系统缺陷。

文章TAG:是什么  什么  如何  传播  乙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