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会翻译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 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他甚至)节省家人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食欲,不久也还是不够。 准备限制它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它们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吗?”所有的猕猴都跳起来发怒。然后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吗?”所有猕猴都趴下了表示开心。 感: 现在的成语“朝三暮四”意思可全变了。看来人类较动物要贪心得多呢?而且喜新厌旧,更发展到现今喜新不厌旧,甚至“包二奶”一词普遍得都已经收入了辞典之中。唉!人类啊!乃贪心之最!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 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他甚至)节省家人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食欲,不久也还是不够。 准备限制它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它们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吗?”所有的猕猴都跳起来发怒。然后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吗?”所有猕猴都趴下了表示开心。 感: 现在的成语“朝三暮四”意思可全变了。看来人类较动物要贪心得多呢?而且喜新厌旧,更发展到现今喜新不厌旧,甚至“包二奶”一词普遍得都已经收入了辞典之中。唉!人类啊!乃贪心之最!

谁会翻译朝三暮四

2,朝三暮四的古文翻译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朝三暮四的古文翻译

3,文言文朝三暮四的译文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注释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损——损失,减少的意思。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注释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损——损失,减少的意思。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文言文朝三暮四的译文

4,古文朝三暮四翻译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
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朝三暮四》。了解成语出处,学习文言文阅读理解涵盖的知识点。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
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朝三暮四》。了解成语出处,学习文言文阅读理解涵盖的知识点。

文章TAG:朝三暮四  文言文  翻译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