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一诗是怎样反映着中国古诗歌特点的,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等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1、儿童背诵古典文学作品有用吗?小孩子的记忆是强化记忆,在不断重复的基础上可以记住好多东西。至于古典文学作品,如果他有兴趣,可以培养一下,教几;但不要作为家长虚荣炫耀的法宝。而且也要有个度。否则,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可能会导致今后的厌学心理,一方面拔苗助长,也不符合自然规律
2、数英雄论成败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生死,,这文章是谁写的?作者是郭英德。郭英德,著名作家,男,1954年10月生,福建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等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者,2000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3、<<蒹葭>>一诗是怎样反映着中国古诗歌特点的?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末浠”再到“白露末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这是敝人在别的地方找的,不知合不合你意
{3。
文章TAG:古典文学知识 一诗 古典文学 诗歌 知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