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强国,《史记》中记述赵国于公元前386年定都邯郸,直到公元前228年被秦所灭,长达一百五十八年。在2016年邯郸市市辖6区、1县级市、11县,定鼎邯郸至于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于邯郸,这次迁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比并没有第一次迁都的地理跨度巨大,但是其原因却值得讨论。

1、邯郸在中国的哪里

邯郸在中国的哪里

谢谢邀请回答。邯郸位于华北平原,而且是河北的最南端,邯郸是河北省的省辖市,位于河北南端,是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四省的交界处,西依太行山脉,东连华北平原,北连邢台、南毗安阳,是个风水宝地。素称河北省的南大门,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而且邯郸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450公里以内。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所环绕,地处京津冀经济区内,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在之前在电视上看新闻联播之后看邯郸天气,一般都看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邯郸市区位优势也是得天独厚,京广铁路、邯济铁路、邯长铁路、邯黄铁路、京广高铁5条铁路纵横,邯郸国际陆港坐落在此,106国道、107国道、309国道、京珠高速、青兰高速、邯大高速形成双十字交叉,邯郸国际机场坐落于冀南新区。

随着邯黄铁路通车,黄骅港、京唐港联系更为快捷,交通相当便利,虽然老火车站有点破,不方便,不过新火车站还是相当好的。在2016年邯郸市市辖6区、1县级市、11县,邯郸市共有96个镇,118个乡,28个办事处,461个居委会。邯邯郸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太极之乡、指南针的故乡、钢铁之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娲皇宫)、第一批国家试点智慧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2、赵国为什么最后定都邯郸?

赵国为什么最后定都邯郸

战国初期,赵国的政治中心位于山西太原,占据着汾水谷地的精华地带,坐拥着后世的龙脉所在。然而,随着战国诸雄的争霸战争持续进行,赵国毅然放弃了太原,将都城东移,最后定鼎邯郸,这究竟是为何呢?太原到中牟赵献侯迁都于中牟是赵国政治中心的重大转移,此前的赵国以晋北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应对晋国故土上波云诡谲的政治斗争。

虽然赵国早已占有了晋国“东阳”之地,但为了巩固其核心根据地与祖先崇奉之地,并在晋国的覆亡中捞取最大的政治军事利益,所以始终坚持以晋阳为都,而至于献侯之时,三家分晋之势已成,晋国的故有领土被三国瓜分完毕,则此时的赵国为了逐鹿中原,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地位,则必须将政治中心离开边鄙的西北之地,转入中原地区,所以赵献侯的此次迁都是赵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定鼎邯郸至于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于邯郸,这次迁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比并没有第一次迁都的地理跨度巨大,但是其原因却值得讨论,首先,春秋中期以来赵国小宗邯郸氏即以邯郸为采邑,且拥有精锐的“东阳”之师,可见邯郸拥有较好的军事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这也是赵国迁都于此的原因。图/今天的赵王城遗址而之所以迁离中牟,则可能与魏国在魏文侯时期的强势扩张对赵国南部疆域造成的战略压力有直接关系,

《史记•赵世家》有“烈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公子击守之”,《赵国策》有“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则此时魏国对于赵国形成了完全的战略压制,甚至越过了赵国国境占领中山,即于赵国的腹心之地插入一把利刃,使得赵国如芒刺在背。而据《史记》载“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则此时的魏国疆域已经隔漳河与赵对峙,如果此时赵国继续将政治中心放置在距魏国极近且朝夕不保的中牟,

3、赵国在长平之战中遭受重大打击,为何一年后却在邯郸打得秦国大败?

白起已非常全面、详细地给出了攻赵必败的原因。尽管如此,后人对此战依然有一些误解,白起早已透露出邯郸战败的主要原因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趁胜追击,一举灭赵,但被秦王叫停,随后,在赵国违约不割城时,秦王大怒,又举兵进攻,但是,进攻多有不利。于是,秦王想到了他的战争机器:白起,白起拒绝挂帅,秦王十分奇怪:长平之战后,国虚民饥,你想要增兵打;现在我们休息好了,兵多粮足,你怎么不去打了呢?白起答:长平之战后,赵国经过准备,现在“其国内实,其交外成”,现在,就算我们的战力是当时进攻的一倍,我估计赵国的守备力量也已经是当初的十倍了!同时,秦国既失去了趁虚灭敌的机会,就应该以国力优势来压制敌人!可是,长平之战后,秦国的国力也损耗很大!此时,我们去攻打不容易迅速击败的敌人,剩余的力量不足以压制诸侯,形势很危险!秦王又派范睢前去劝说。


文章TAG:邯郸  赵国  赵国在邯郸多少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