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杀刘伯温,刘伯温巧用一个字保住命是怎么回事呢。刘伯温求雨未果,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趁势向弹劾刘伯温,说他杀人祭雨是对上天的不敬,因此触怒天威,以朱元璋的个性,当然不会轻易放走刘伯温,于是传诏让刘伯温来朝堂面圣,并当面治罪,伺机将刘伯温拿下。
1、传说朱元璋要杀刘伯温,刘伯温巧用“赦”字保住了命,这是怎么回事?
前世诸葛亮三分天下,后世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花十年之功助朱元璋统一天下,朱元璋也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然而君臣之间却鲜有如刘邦与张良及刘备与诸葛亮一样的佳话,刘伯温(1311~1375),少时聪慧,有神童之美誉。12岁中秀才,14岁入府学读书,17岁师从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23岁中进土,26岁初入仕途,
然而,刘伯温仕途颇为坎坷,在为元朝为宦的二十四年里,几度沉浮,消磨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建树平平。1360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根据地,刘伯温受邀再度出山,加入朱元璋阵营,并献时务十八策,制定先北上灭陈友谅、南下平张士诚的大政方针,1368年,朱元璋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刘伯温功不可没,朱元璋特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那么朱元璋要杀刘伯温,刘伯温巧用一个字保住命是怎么回事呢?故事从头说起,刘伯温有诸葛亮之才,自然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卜先知,精通奇门遁甲、撒豆成兵之术。因此每遇大灾大汗之年,刘伯温就奏请朱元璋处理久积冤案、建立法制,劝诫朱元璋宽松刑法,以免滥杀无辜,朱元璋一一应允,刘伯温筑台求雨,少许时日,便天降甘霖,屡试不爽。
朱元璋龙颜大悦,虽对刘伯温没有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但也是相当倚重,朱元璋称帝后一次北巡,留太子朱标监国,委派李善长与刘伯温协助处理政务。恰好中书省都事李彬多次纵容手下徇私枉法,被举报,刘伯温奏请太子将其入狱,经查实李彬所犯罪状完全属实,于是刘伯温派人飞马请示朱元璋,由于李彬的李善长亲信,刘伯温怕朱元璋袒护李彬,于是特别说明近日天气干旱,可惩恶祭天,以求降下甘霖。
朱元璋马上首肯,刘伯温处死李彬,祭天求雨,可是直到朱元璋北巡归来后,滴雨未下。刘伯温求雨未果,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趁势向弹劾刘伯温,说他杀人祭雨是对上天的不敬,因此触怒天威,刘伯温不慌不忙又向朱元璋上了一道奏疏,阐述了干旱的原因: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
看到刘伯温如此胸有成竹的口气,朱元璋准了,坐等雨下。于是刘伯温手持宝剑,在筑台上神神道道的比划了起来,转眼十几天过去了,依旧滴雨未下,这下朱元璋怒不可遏,起了杀刘伯温之心,回到后宫也是闷闷不乐。马皇后最了解朱元璋的脾气,马上就看出了不祥之兆,因此询问朱元璋因何不悦,朱元璋也没有隐瞒,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马皇后自然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解朱元璋,不能随意处事功臣,朱元璋听了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也没有表明不追究刘伯温的态度。马皇后放心不下,怕朱元璋对刘伯温下手,想给刘伯温写封书信,但是又不会写字,最后灵机一动,找来一个小篮子,里面放了一枚大枣和一个水蜜桃,然后交由一名可靠的下人给刘伯温送去。
刘伯温打开篮子,马上就明白了马皇后的深意,于是准备收拾行囊告老还乡,刘伯温正在发愁以何理由向朱元璋辞行,如何才能虎口脱险,这时老家传来了妻子过世的消息。这下刘伯温有了主意,马上给朱元璋写一封辞呈,说事情紧急,只能不辞而别,以朱元璋的个性,当然不会轻易放走刘伯温,于是传诏让刘伯温来朝堂面圣,并当面治罪,伺机将刘伯温拿下。
刘伯温不敢抗命,一路走,一路思考应对之策,要不说刘伯温绝顶聪明呢,不一会儿就想到了一个方法。这下刘伯温心里有了底儿,故意放慢了脚步,悠闲自在如闲庭信步,看云卷云舒,朱元璋在朝堂上从早上等到中午也没见到刘伯温的人影儿,于是火冒三丈,向下面大喝一声:“去给咱家把刘伯温抓来!”话音刚落,刘伯温匆匆忙忙迈入朝堂,几步上前,双膝跪倒。
文章TAG:回事 刘伯温 荆州 这是 刘伯温回荆州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