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全国劳动模范事迹最典型的人物事迹语言简练字数简短要快

中国劳模网 http://www.sjlmw.com/2j.asp?id=31&cid=32

全国劳动模范事迹最典型的人物事迹语言简练字数简短要快

2,劳动模范的个人事迹

劳动模范的个人事迹20XX年担任园林绿化工程队队长职务以来,以队为家、身先士卒,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务实创新,在短短的几年中,使绿化工程队队伍成为了能打硬仗、敢于肯硬骨头的园林绿化

劳动模范的个人事迹

3,怎样写劳模事迹

先介绍一下劳模的个人资料,再介绍他的生平资料(如好人好事)重点描述一下细节,人物表情、动作,受益人的感激的话,他是怎样表现的,结尾深化主题,就行了,选我吧!!··——
劳模事迹材料范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xj-zx.com%2farticle%2fshijicailiao%2f224211442.html" target="_blank">http://www.xj-zx.com/article/shijicailiao/224211442.html</a>

怎样写劳模事迹

4,时间的主人劳动模范是谁

苏广铭时间的主人劳动模范是苏广铭。他靠技术革新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机械工人,他凭服务社会成为全国工人的一面旗帜。他以技术革新为己任,以企业发展为追求。他就是原哈尔滨车辆厂(现哈轨道装备公司)职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苏广铭。时间的主人劳动模范是苏广铭。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中,车辆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哈尔滨车辆厂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全厂遍地开花,硕果累累。全国劳动模范苏广铭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工人阶级杰出代表。作为共和国的第一代劳模,可以说,技术改革、发明创新伴随着苏广铭的一生。50年代初,苏广铭这位旧社会苦海泡大、饱经沧桑的老铣工,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出了青春的力量和聪明的智慧,他在哈尔滨车辆厂的车间里、机床旁,为年轻的共和国完成了320多项技术革新,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高速切削”和“错齿片铣刀”。“一五”期间,他利用两年零三个月完成5年的工作量;“二五”期间,他提前4年半完成5年的工作量;1965年,他创下4分钟加工一块轴瓦的全国最高纪录。他发明的一项革新使工效提高了88倍,创造了最高纪录,成为上世纪50年代全国最优秀的机械工人,被誉为“时间的主人”。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哈尔滨整个工业界都在学习苏广铭的事迹,哈尔滨车辆厂每搞一次“百日会战”,都用“赶超苏广铭”来激发斗志。苏广铭是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以忘我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书写了一个工厂自强不息的奋斗历史,他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劳动,成为一个城市改革发展的伟大功勋。他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不懈追求,以及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哈尔滨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更为哈尔滨车辆工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全国4大劳模的名字和事迹

在泗阳捷锋帽业有限公司,有一朵12年盛开不落的缝纫花,她从花样年华走上缝纫之路,并一直在辛勤地耕耘。她就是刚刚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现任泗阳捷锋帽有限公司业机缝九组班长的张兆丽。   1998年,张兆丽从泗阳职中毕业后,到南京玩具厂做一名缝纫工。性格内向的她,面对现实没有更多的怨言,只想既然干上这行,就要把它干好,干出个样来。12年来,她刻苦钻研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缝纫工成为一名制帽先锋班的班长。   机缝九组是泗阳捷锋帽业成品帽生产的主力军,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技术性强,所包含的制帽知识面也广。张兆丽所在的班组大多数是新手,对高台缝纫机器操作不太熟练,出产量、保质量的担子几乎都压在了她的肩上。她从不喊一声苦、不叫一声累,总是勤勤恳恳地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在赶货任务重、人手少的现实面前,经常通宵达旦加班,直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立操作能力,她除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为了更好、更快地操作不同的缝纫机器,适应订单生产的需要,她刻苦研究机器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常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虚心学习,因此,她在“岗位练兵”、“争当合格劳动者”等缝纫项目岗位技能练兵竞赛中总能名列榜首。   身为外商投资企业普通员工的张兆丽,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带头严把质量关。为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她配合车间领导不定期地组织员工学技术、学业务,为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她凭借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积极参与编写《机缝车间高台机操作规程》和《学习型班组评比细则》,有效地配合了“班班争当学习型班组、人人争做学习型员工”活动的开展,培养了班组员工的主人意识,调动了员工的劳动热情。复制去Google翻译翻译结果

6,劳动模范故事世纪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进入总工会官网,即可看到劳模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文章TAG:劳模  人物  事迹  全国  劳模人物事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