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电能在生产、运输、使用的整个环节都是没有储存电能的过程的,所以发电厂发出的这个电是不能储存的。大自然是公平的,世界上但凡适合自然通航的河流,落差都不大,而适合建设水利枢纽的河流,必然存在高落差以及山体峡谷地形,比如美国著名的胡佛水坝,就是建立在科罗拉多河之上,依托的也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天然地形,基础环境是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而东部平原照样无法建设水电站。

1、湖广填四川是不是真的,眉山市的人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过来的?

湖广填四川是不是真的,眉山市的人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过来的

“湖广填四川”肯定是真的啊,至于眉山市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还真不好说,因为移民的时候都是分散移民,四川主要是湖南和湖北的移民最多,所以叫“湖广填四川”。在此科普一下,也许很多人以为“湖广填四川”中的“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其实清朝时期的“湖广”指的是“湖南和湖北”不含广东和广西,明清时期湖南和湖北属于“湖广行省”简称“湖广省”,当时的湖南和湖北有湖广总督,而广东和广西有两广总督,两者还是有差别的。

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此外,“湖广填四川”的主要移民大多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的人口。当然也有其它周边省份的人口,比如云南、贵州、广西、江西等省的少部分人,以前我也回答过这个问题,有网友说从族谱上看到自己是广东客家人,说明四川也有广东的移民。比如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元帅,他也是“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在其《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提到其祖籍为广东韶关,客家人,在“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四川南充市仪陇县马鞍场,

2、发电站发出来的电用不完的话,存储在哪里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发电厂发电及我们用电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发电厂发出的三相电会经过一个升压变压器送到高压线路上,高压线路到达近用户端会有一个降压变压器到达变电所,从变电所会把这些电能通过不同的输送线路送到不同的用电单位,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电能在生产、运输、使用的整个环节都是没有储存电能的过程的,所以发电厂发出的这个电是不能储存的。

通常我们的电网是环网,电能就跟流水一样,哪里需要往哪里去,如果发出的电能在电网上没地方去,那就浪费掉了,虽然有些水电站会利用高峰时期放水、低估时期抽水上调的移峰填谷的方法来变相储存电能,但这毕竟是少数,火力发电厂就没有办法储存了,现在有些公司提出用锂电池在光伏电站储存电能的理念,个人觉得不切实际,因为锂电池成本高昂,切整流、逆变之过程也是要很多花费的,对于目前很多光伏电站不能实现自我盈利或者盈利微乎其微的状况,他们也很难负担的起这种花费。

3、长江三峡大坝发电之后排出的水流,还有巨大的动力能,能不能再次利用发电?

长江三峡大坝发电之后排出的水流,当然能再次用来发电,往下25公里的葛洲坝就是案例,但三峡之后也就只有葛洲坝一个水利枢纽,再往下游直到入海口,近1900公里却不再适合水力发电,因为问题中所说的巨大动力能,中下游根本不存在,长江水力发电所依托的动力能,除了来自于地势落差以外,河道两侧也都有天然的山体束缚,像三峡大坝以及上游金沙江的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所依托的环境都是天然山体峡谷地形,而长江过了宜昌以后,基本都是平原、丘陵地形,无处再建设大型库区,更没有高落差可依托。

用数据来说话,长江全长6380公里,总落差是6600米,从数据上来看,长江平均每公里落差超过1米,这么高的落差再加上巨大的水资源体量,按理说水流动能会比较强悍,但其实长江落差主要分三段,从源头开始到四川宜宾,全长大约3500公里,这一部分落差将近6300m,占总落差的96%,所以长江水电站基本都建设在这一段。

而从四川宜宾开始到湖北宜昌,全长大约1000公里,落差是两百多米,占总落差的3%,这一段所建设的水利枢纽其实更多是用来防洪、通航,而发电只是顺带,三峡大坝就设立在这一段的末尾处,作用是调节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荆江大堤的洪水威胁,以及增加三峡库区回水库容,确保大型船只能够到达重庆。最后从宜昌市区开始,一直到入海口,全长近1900公里的落差却不到60米,只占总落差的1%,这么低的落差,遇到洪水季节排洪速度尚且比较缓慢,更何况用来水力发电,水流动能非常弱。


文章TAG:电用  眉山  发电站  电站  发出  眉山用的哪里的电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