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现在是什么名称

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现在正式的名称“地质矿产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 其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地址: 上海市延安西路526号(邮政编码200050);电话:021-68763242
上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总公司

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现在是什么名称

2,丹徒县青龙山白云岩矿

矿区位于镇江市东22公里之青龙山,有公路与镇江、常州联接,距长江约1.5公里,备有专用码头,交通方便。青龙山白云岩矿包括青龙东山、青龙西山及陈家荡山三个矿段。含矿地层为上震旦统灯影组。矿区构造,青龙东山为单斜层;青龙西山为一轴向北东的倒转背斜;陈家荡山为紧密褶皱。矿体呈层状,厚度一般50—60米。矿石呈隐晶质、晶质结构,具块状构造。矿石平均化学成分MgO 21%、CaO 31%、R2O<0.53%、SiO2<0.9%、灼减 46%—47%。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海相沉积矿床。青龙山白云岩矿于1957年由上海市地质勘察局及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地质地理研究所开始进行普查勘探工作,上海市地质勘察局于1957年8月21日提交了《青龙山白云石矿床初步勘探报告》,1957年9月21日提交了《江苏省镇江谏壁东青龙山白云石矿勘探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及上海地质地理研究所于1957年10月18日提交了《江苏镇江谏壁青龙西山白云石矿床勘探报告》。为满足上海市炼钢用耐火材料需要,1957年经上海市冶金局与江苏省委议定,由上海建委下达上海市地质勘察局担任青龙东山及陈家荡山的白云岩矿床的地质勘探任务,上海地质勘察局李庚年、沈荣儒等人,于1959年7月23日开始工作,经过一个月的野外工作,并综合了青龙西山、青龙东山及陈家荡山以往的勘探成果,于1960年10月编写了《江苏省镇江谏壁青龙山及陈家荡山白云石矿床勘探报告》,从1957年至1960年全矿区施钻9孔,进尺594米,槽探2753立方米,井探414米,探明储量2933万吨,可供利用的储量2188万吨。1979年5—10月,矿区委托冶山铁矿施工钻孔7个,进尺1984米;同年9—10月,江苏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指示其所属八一〇地质队为镇江镁厂寻找500万吨炼镁白云岩,该队任万春、陈小炳、常宝年等在此进行勘探工作,完成槽探1237立方米。由于矿石耐磨性达不到工业要求,而转为探求冶金辅助原料。1980年又施工钻孔5个,进尺791米,槽探1913立方米,于1980年底提交了《矿区详查勘探地质报告》,提交负60米以上矿石储量7745万吨。由于对矿体控制程度不够,以及地层分层、岩脉产状等问题,于1981年5月江苏省冶金局主持审查未予批准,其后该队对地层、岩脉产状进一步进行研究。并施工了少量槽探工程。为解决以往勘探中的问题,矿山与该队协商,并征得省冶金局同意,于1982年又施工钻孔7个,进尺605米,于1982年9月提交了《江苏省丹徒县青龙山白云石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提交白云岩矿石储量1.05亿吨,其中可供利用的储量7559万吨。1983年4月,经省冶金局审批,报告可供矿山规划和扩建开采设计依据。全矿区累计施工钻孔28个,进尺3975米,槽探5903立方米,井探414米。截至1991年底,累计探明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1.14亿吨。青龙山白云岩矿于1959年投产,生产规模逐年增大,70年代矿石年产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近几年达65万吨左右,主要作为冶金辅助原料供上海一、三、五钢铁厂;南京钢铁厂、苏州钢铁厂作耐火材料;梅山铁厂、马鞍山钢铁厂等单位用作烧结铁矿粉的粘合剂。

丹徒县青龙山白云岩矿

3,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是属于事业单位吗待遇在上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市水文地质大队沿革而来,隶属于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事业单位。听说待遇不错哦,可以去发展发展,祝福你,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没看懂什么意思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是属于事业单位吗待遇在上

4,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暨上海市环境地质站)现有从业人员1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8人(高级职称者31人,中级职称者80人,初级职称者17人),其他人员22人(见表)。从左至右: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侯小毛、总工程师严学新、党委副书记战伟胜、院长魏子新、副院长陆衍、副院长周甬涛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自1990年上海市地质矿产局成立后,上海市环境地质站为其下设的团级单位,长期承担上海地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至今;1999年7月,成立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暨上海市环境地质站),承担上海地区地质环境监测、地质调查和研究等工作,隶属上海市地质矿产局,2000年8月~2008年10月隶属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2008年10月至今隶属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要职责是:承担上海市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国家和市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为市政府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务。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负责全市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目前,上海市在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两大主要方面开展监测工作。(一)地下水监测网建设上海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始于1961年,至2007年,地下水位监测网络覆盖面积为6340.5km2。地下水位监测点由国家级和市级监测点组成,共有地下水位监测孔352个(国家级64个,市级288个),均处于正常监测状态;地下水质监测孔129个(国家级15个,市级114个),其中轻度淤堵3个,严重淤堵2个。地下水位采用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方法,地下水水温为人工监测。监测工具为万用表、测钟、测绳、自动化监测仪器、普通温度计。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孔、地下水水位、潜水水温采用人工监测每月逢10、20、30日进行;市级地下水监测孔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人工监测频率为每月3次,自动化监测孔为实时监测。(二)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现有地面沉降监测网控制全市。分别形成由基岩标、分层标、水准点构成和由GPS监测点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其中基岩标和分层标、GPS监测网控制全市,覆盖面积为6340.5km2,基岩标和分层标、GPS监测点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GPS监测站实施实时监测;人工监测的水准网主要分布在城市重点地区——中心城区,控制面积约700km2,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现有各类地面沉降监测点1517个,其中地面沉降监测站21座,基岩标43座、分层标50组、GPS监测点143个,配标地下水位监测孔85个,水准点(Ⅰ)470个,水准点(Ⅱ)705个。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上海市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地下水自动监测仪48套,其中麦克MPM426型投入式液位变送器46套,美国In-Situ Level Troll500自动水位记录仪2套。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设备共295套,其中步进电机式静力水准仪117套,CCD静力水准仪152套,美国GeoKon4675型液体静力水准仪26套。其他地质灾害监测设备32台,其中GPS接收机16台,水准仪9台,全站仪4台,测距仪3台;各类数据传输处理设备5台;实验室1个。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实验室测试结果科学可靠。四、信息化建设情况(一)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1.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网。具备对外公布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矿产资源规划、最新城市地质研究成果等功能,地质环境信息的发布,使得公众能及时了解上海地区地质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安全等信息。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现场装置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装置同时,通过网站,在宣传地质环境政策法规,树立政府形象,加大公众对地质行业的了解和热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网。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已经建立面向公众的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网(http://www.sigs.com.cn),使所有Internet用户能够访问上海市城市地质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并通过用户授权方式实现不同用户共享数据和差异性服务:普通用户可浏览系统提供的公开性资料;经注册授权的用户可根据权限不同检索、查看甚至下载不同地质数据和资料,使用不同的地质专业服务功能。(二)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已建各类地质勘查数据库、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管理数据库、地面沉降监测与管理数据库,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各类地质调查成果数据库,具有数据存储、统计、制图等功能;同时建立了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基础数据、图层模式、成果模式的三级管理模式。目前,上海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新模式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城市地质数据→城市地质信息→城市地质知识→城市发展价值转换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的大型集成三维数字化地质工作环境。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网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网(http://www.sigs.com.cn)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1999~2002年,开展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掌握了地质环境结构、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地面沉降特征,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地质环境监测网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控制地面沉降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2003~2005年间,与江苏、浙江共同开展“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与监测工作,通过建设长三角地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统一技术要求,为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监测联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地面沉降防治效果显著。2004~2008年,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合作的“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依托长期的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和勘查成果,对上海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基础和第四纪地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并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地质成果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的重大突破。同时,针对城市生命线安全需求,明确了加强城市生命线地面沉降监测的重要性。2006~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管理研究工作的开展,可为政府实施区域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撑。2007年,“上海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对地下空间开发影响研究”,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地质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在地下空间开发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六、法制建设1.2006年颁布《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2号),并2006年10月1日实施。2.199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修正并重新发布《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地质  地质勘查  上海市地质勘查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