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五十年代的完整地图,想知道 上海市50年代初的上海大场公墓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问
来源:整理 编辑:上海生活 2023-04-25 04:50:14
1,想知道 上海市50年代初的上海大场公墓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问
大场镇西头,南大路1号,图中红点偏右一点。鐧惧害鍦板浘
2,你知道500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吗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曾被誉为东方巴黎。可你知道500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吗?现在有这么一本地图集,它一函三册,拥有217幅上海古旧地图,时间跨度从1504年(明代弘治)到1949年!是有史以来上海城市地图的最大全集!让你一睹500年来上海城市变迁......载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刊《上海志》,为现存最早的上海古地图,表现了16世纪初上海县城及县域范围。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下同)在这张有趣的古地图出自上海地方志《上海志》,是现存最早的上海古地图,表现了16世纪初上海的县城以及县域的范围。地图划分成棋盘状,没有标注任何路名,标志性的母亲河――黄浦江成了这张地图最重要的参照,建筑和地块已经依稀能够分辨出来,有些称谓甚至沿用至今。不过,制图者在地理方位上的排列显得较粗糙。在这张地图上,黄浦江(当时称为黄浦)将上海分为浦西和浦东两块。浦西的正中心是上海县,周围有儒学、督察院等官办机构,上海县的北面是城隍馆驿。从地图上看,上海县以城隍庙为中心的豫园地块,在当时是“黄金”地段。位于浦西古代地名中,沿用至今的只有“龙华铺”,对应了始建于宋朝的龙华古寺,在当时是地标建筑。《上洋城全图》(约1846―1855年)。清蒋荣地绘,彩绘纸本。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藏。豫园往东,江面对岸,是如今的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按照地图的标画,当时这块区域叫做“周八铺”,周八铺的南面是三林庄,东面称为下沙一场,东北面则是宝山。三林、下沙、宝山都是今日上海的地名,和陆家嘴还有一段的长距离,不过古地图的方位大致是准确的。在地图的四方边界,分别标注了北至苏州府嘉定县界八十里,西至华亭县界一百一十里,东至大海五十里,南至华亭县界七十里。500多年过去了,把部分称谓代代传承下来,是今天上海的幸事。史料记载,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因此在这张古地图制作之时,城隍庙还很年轻。就像今天我们回看上海的大光明电影院、大世界一样。还有一些百度不到的名字,像“艾祁铺”“高昌乡”“新乡”“北亭乡”(都在今天内环以内),到底都对应了今天上海哪些地方,有待读者与专家进一步揭开谜团。租界分赃佐证帝国入侵野心Street Plan of the English, French and American Settlements, Shanghai(上海英法美租界街道图,约1889年)。进入20世纪的上海地图,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和屈辱的岁月,上海四分五裂,上海地图的详尽标注,几乎都来自于法国、英国、日本等在上海拥有租界的入侵帝国的测绘。Plan de la Concession Fran aise à Shangha (上海法租界平面图,1882年)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的1904年上海外国租界地图,图式与1900年版相同,是公共租界扩张区域的道路修筑和规划,当时法租界规模不大。但是,图中以灰色填绘了“法国道路影响区域”,这片区域与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相同。佐证了法国入侵者对租界扩张蓄谋已久。《上海城厢内外租界全图》(1888年)。清祝永清绘,彩色石印本。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日本藏家山下和正收藏的1905年9月版上海地图,色彩典雅、印制精准,反映出了上海市域的扩张。不起眼的地方,标注着上海到我国沿海各埠、上海到长崎、横滨的里程表。可以想见,日本对上海这一战略要地的考察,已经了如指掌了。英国航道局收藏的《中国东海岸吴淞江上海港图》测绘于1908年,1866年1889年的同名图都是英国海军所制,英军持续在上海测绘的史实。测绘着重于黄浦江航道的测绘,对城市也有准确及时的表现,被当做近代上海城市地图的底图所用。City and Environs of Shanghai(上海城市郊区图,1862年)。而宣统元年绘制的《上海城乡南北市略图》像一份手绘草图,与帝国入侵者的精密考究的测绘比较,可谓相形见绌。填补空白十分必要上海地图附杭州苏州南京长江地图(1924年8月)。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事业持续升温,城市古旧地图的整理与利用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近年来,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杭州、苏州、绍兴等多地都已相继出版城市古旧地图集,上海仅有个别机构所藏上海地图的公刊与单幅老地图零售,这无论在城市发展实践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是一个大缺憾,填补此项空白十分必要。上海图(1904)上海图书馆藏。此项工作从资料?集整理到编撰成书前后历时五年,其间通过对海内外现存上海地图较为系统的专题调查与收集,获取了上海本地文博机构(上海图书馆等)、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国内知名图书馆、古地图收藏家、以及英法日美等国相关机构所藏400多幅(册)上海城市古旧地图。通过对这些地图的整理、甄选与编排,最终形成《上海城市地图集成》这一图集。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表示,城市地图是城市图像文献中的重要门类。它不仅是解读城市变迁、探索地域历史文化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而且所展现的丰富的史地元素、人文信息、测绘印刷等科技文化,乃至都市文化与旅游文化内涵。这些辐射到不同学科,提供无法替代的重要史料信息。手工作业排版装订《上海城市地图集成》汇聚了近五个世纪以来的上海城市地图,全面反映了此类地图的演化脉络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不过,历代传存的上海地图,形态不一,尤其是图幅差异甚大,从两张全开拼接成巨幅图到64开小册页,不一而足,这给出版带来了麻烦。最近实测上海地图(1916)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画社编辑告诉记者,古地图制印方式多样,从绘本、刻本到近代的石印、铜版、胶印等,琳琅满目。为应对复杂多样的图版与印刷装帧形式,《上海城市地图集成》采用了全彩大八开精印、每页对折展开为四开的独特制本形式,复杂的排版设计,使得本书的装订只能采用成本昂贵的全手工作业方可实现。最近实测上海新地图(1917年3月)。此图表现1917年之际的上海城市全貌,及时反映了法新租界、上海县城拆城、电车线路等当时影响上海历史的重大变化。专家指出,此书的出版,无论从上海城市史还是就地图学史而言,都具有充分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当前记忆城市发展历程,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体现城市人文温度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献意义。最近实测上海新地图(1918年10月)。
3,上海2008交通图下载
http://map.ishbbs.com/shmap2008.jpg
4,上海地图历史
上海市地图的历史 上海古为渔村,1292年设上海县, 十七世纪已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港,1685年在上海设立海关, 此后, 上海即成为“汇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期间, 上海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 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 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浦东新区开发,上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今日的上海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努力前进。 上海的地理位置 上海市,简称沪,位于北纬31度14分, 东经121度29分。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 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 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的内外交通运输枢纽。上海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 亦是近代革命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当前按照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 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为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 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 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但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上海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 占我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2643.06平方公里,郊县面积3697.44平方公里; 陆地面积621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2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 是我国第三大岛。 上海现有16个区、4个县, 共205个镇,9个乡,99个街道办事处,3278个居民委员会和2935个村民委员会。. 谁知道上海这些地名的由来~~~ 上海路名由来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 *** 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 五、 *** 市 *** 的少量调整和更改。 抗战胜利后, *** *** 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 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 *** 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 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 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 事实上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时间很长,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同时新的命名又要考虑到不影响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区在地图上离得很近,而在上海又离得很远,出现了多个东北集群等有趣状况。最典型的就是虹口区的赤峰路、多伦路等原上海市区的东北角,现在基本处于应该叫“上海路”或者“连云港路”的位置,非常有趣。 有安徽的好事者以此为据向上海市图书馆提问:为什么在上海没有一条安徽路呢?振振有词的。 这个问题让上海图书馆的同志有些为难,我的主观臆测是,在有可能命名“安徽路”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一条需要命名的马路。要知道考证为什么没。 上海的地名来历 路名也是一种地名,以便于记忆、上口、一讲就知道怎么写最佳,故选用大众周知的地名来作为路名是不错的选择。此外,上海路名的命名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如下:1、省市县名法南北向的用省名,比如:四川路、河南路东西向的用市名,比如:南京路、北京路次要道路用县名,比如:太仓路2、旧有地名的沿用比如:旧校场路,南车站路3、起止点法(多见于郊区)比如:杨高路(杨思-高桥)4、宝钢、石化的经纬法经一路、纬五路5、张江高科的科学家命名法东西向用中国科学家名,比如:郭守敬路南北向用外国科学家名,比如:牛顿路6、花木地区的花木命名法东西向用花卉名,比如:牡丹路南北向用树木名,比如:白杨路7、外高桥保税区的外国命名法外国国名及其城市各取一字,比如:美盛路、意威路、德林路当时的国民 *** 对道路命名的一种方案为基础制定的,没有特别的指向,主要道路多采用主要的省市名。这些路名,解放后变动也不大。解放后,新政权要对上海的路名要进行改置,后来的大量全国地名路名就是这样出现了,当然也保留了一些原有的路名.--如中华路就是原有的路名.一般而言,上海道路的地名是与全国的省份的各大体方位大致相同,如我国的东北省份在东北方向,反映在上海的地名上也在上海的东北方向。松花江路,鞍山路等,在杨浦区--在上海的东北区。还有上海地名的命名规则是,纵向(南北走向)是省的名称,横向(东西走向)则是省以下的市、地区、县的名称,如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延安路等是横向;而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福建路,浙江路,贵州路,广西路, *** 路等--纵向。当然也有特例,如广东路它是省名的路,但它却是横向。这规则在后来的运用上,基本上是这样的,可能特例会比较多。如成都路它是纵向的,但按规则它应该用在横向的路名上。推荐你看一篇文章上海:路名解读城市□本报驻沪记者沈颖摄影李江松“私人记忆档案”一个熟悉的地名往往构成记忆的大海,而地名像珊瑚礁保存一个错综的秘密,在人和地名之间有一份默契。有些说来还不无讽刺。周泽雄在他的上海回忆录里写道:“然我的初恋得以在花溪路展开算得一个好兆头,但正是在凯旋路,我陷入了爱情的滑铁卢。还有一次,当我自以为已经优哉游哉地把爱情从武宁路牵扯到富民路,继而又从市中心的襄阳公园大踏步地拓展到僻远的临江公园时,在一条大名叫团结的路上,我和她又差点鸡飞蛋打。”地名是有其象征意味的,但这份意味不可能得到人民币那样的共同流通和集体接受,亦即不可能是字面上的那种,它属于你,而你或许又无从向他人道及。仇女士家在四川路边的一座小洋房,虽然是与六户人家合住。毕业于著名的复兴中学,在四川北路顶端。这条路上的每一寸沥青和水泥都见证了她20岁以前的青春,用她的话说:“这条街上每一爿店铺里面的每一个柜台卖什么,我都知道。”但是她的领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一次仇女士回娘家到四川路来转转,都会发现变化的东西。说到这里时她的眼角不住向上翘动,仿佛是一个王后在说后花园里,那个粗心的园丁没有按照她的意思修剪,结果“弄得一塌糊涂”。她曾经是这条路当之无愧的主人,至少是主人之一。而她的丈夫周先生则不是。他出生于四川路不远的海拉尔路。两条路之间还有一条路,名叫四平路。在人口密集的虹口区,四平路一度是一个分界,它的东面是海拉尔路等地的棚户区,以苏北人为主,以西是四川北路、欧阳路等广东人的后裔。在1949年以后上海相对封闭的日子里,四平路两侧是两个街区,也是两个阶级,周先生为了打通这两个街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过年前周先生回到海拉尔路,看到自己爱之恨之的棚户区已经被推倒。这里成了新的住宅小区,均价达到7000元一平米。他说他感觉“一下子被呛住了”,只能把车停好悠悠地抽了很长时间的烟。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关于地名的私人档案袋,各种地名都已被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分别归档。敲入城市的历史密码而对于一座城市,地名就像一套密码,你只有了解这座城市的全部底蕴,才有可能一一破译。上海的城区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路名规律变化的过程。最早的上海城区局限于现在黄浦区南部还被称为南市(以前这里是单独的南市区)的一个部分。聚集了一批“尚文路”、“蓬路”、“望云路”等一批并不规整的路名和以当地大姓为命名的很多弄堂,“翁家弄”、“吴家弄”等。也许当年的上海太小了,人口也不多,路名混杂不至于让人迷路。随着上海的变化,马路在被拓宽、延长和对接,这些路名也正在逐渐消失。但这个地区作为上海核心的时间是最长的,有好几百年———对于年轻的上海来说,这个数字和史前已经没什么区别了。1840年以后,南市北面的一条小河“洋泾浜”开始引人注目,这条普通的小河成了英租界南缘的界河,同时也成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界河,“东方”和“西方”的界河。其两岸也成了标准的华洋混居地,于是一系列不中不洋的词汇被冠名为“洋泾浜英语”。由于迅速膨胀的人口,租界之间的频繁往来,滨河被填平造路。取何路名,一番争论,最后成了以英王命名、以法文。 上海的历史背景谁知道啊 打开世界地图,您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中国海岸线的中部。面向海洋、联接内陆的区位优势造就了这座城市海纳百川、交汇中西的独特气质。 上海已有700多年的建城历史,曾经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抓住开发开放浦东的历史性机遇,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和城市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上海现有陆域面积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0万,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十一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有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商在上海投资近3万个项目,涉及金融保险、贸易服务、现代物流、微电子、汽车、化工、钢铁制造业等领域。上海港拥有万吨级深水泊位74个、国际集装箱码头20个,还在兴建洋山国际集装箱运输深水港。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航班通往29个国家(地区)的141个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这里集聚与辐射,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上海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黄浦江两岸风光秀丽,素有近代西洋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与新楼林立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城内豫园、龙华寺等历代园林古迹引人入胜。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服装文化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不暇接。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商城等商业中心人流如织,流动着最时尚的风景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吸引海内外参观旅游者7500万人次。 上海的路名的由来 上海路名由来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一、来自租界影响。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二、辛亥革命的产物。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 *** 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五、 *** 市 *** 的少量调整和更改。抗战胜利后, *** *** 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 *** 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事实上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时间很长,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同时新的命名又要考虑到不影响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区在地图上离得很近,而在上海又离得很远,出现了多个东北集群等有趣状况。最典型的就是虹口区的赤峰路、多伦路等原上海市区的东北角,现在基本处于应该叫“上海路”或者“连云港路”的位置,非常有趣。有安徽的好事者以此为据向上海市图书馆提问:为什么在上海没有一条安徽路呢?振振有词的。这个问题让上海图书馆的同志有些为难,我的主观臆测是,在有可能命名“安徽路”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一条需要命名的马路。要知道考证为什么没有“安徽路”,比考证。
5,老上海的地图哪里有的找
6,谁有三十年代上海地图
网上可以找到http://e.library.sh.cn/search.htm?type=book&q=%E4%B8%8A%E6%B5%B7%E5%9B%BE%E4%B9%A6%E9%A6%86 就是不够清晰! 去上海图书馆、档案馆都可能查到!
文章TAG:
上海 五十 五十年代 上海市五十年代的完整地图 想知道 上海市50年代初的上海大场公墓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问
大家都在看
-
东营小麦现在多少钱,那今年的小麦会涨到多少钱呢
2022-07-14
-
烟台一元公交补贴多少钱,烟台一元公交彰显为民情怀
2022-07-14
-
山东武松酒量多少,武松的酒量放到现代
2022-07-14
-
广州哪里有干猪粪卖,猪粪干湿分离机哪里可以买到
2022-07-14
-
山东栖霞金矿被困人员多少人,山东栖霞金矿发生爆炸
2022-07-14
-
广东哪里学叉烧包,广东李师傅叉烧包的做法
2022-07-14
-
深圳科技大学今年多少分录取,南方科技大学
2022-07-14
-
淄博医院做近视手术多少钱,近视眼做手术需要多少钱
2022-07-14
-
泰安小店房价多少一平,泰安的房价特别高吗
2022-07-14
-
广州市中心房租下降了多少,你在的城市房租降了吗
2022-07-14
-
杭州还要多少年和广州一样,落户广州好还是落户杭州好
2022-07-14
-
广东清远油价怎么样,为什么广西比广东油价贵
2022-07-14
-
中建八局二公司在济南有多少项目,中建八局诞生在哪一个项目
2022-07-14
-
广东队怎么防守,广东队能拿50分吗
2022-07-14
-
深圳免费预约口罩在哪里预约,口罩在哪里预约比较好
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