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该如何治水

治水的基本思路也在发生变化。新时期广州治水思路将实现重大转变:一是从农村水利到城乡水务转变;二是从治理洪水到管理洪水转变。今后一段时间,广州将着力提高全市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标准,进一步提高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标准,并规范地下空间的建设管理。 一些新兴城区也开始日益重视城市治水的基础设施建设,认识到在强化市政建设的规模、拓宽光鲜亮丽的街道、打造美轮美奂的人工街景的同时,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同样刻不容缓。在苏州工业园区,原本所处地域水网密布、地势低洼,通过整体规划,深挖9米铺设直径2米的排水管道,使得园区在强降雨到来时仍然能够从容排涝。

现在该如何治水

2,如何治理城市水环境

洛阳洛河水系项目为例,科学性、系统性地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八个层次讲述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核心理念。为我们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水务局提出“活力洛阳,水润古都”的洛河治理设计方案,以五维治水理念: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文化,培育水产业,按国际级滨水岸线的四大特色即生态化、人性化、地域性,经济性重塑洛河。首期实施的历史文化段流经隋唐历史保护区,工程范围包括5.5公里洛河段及5.2公里瀍河段,陆域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洛河项目以生态施治理念结合场地现状,尽量保留原有植被体系,控制成本,从清淤疏浚、防洪提升、控源截污、道路建设、水生态修复、海绵设施雨水利用,到景观种植、洲滩栈桥、古建楼阁,场地艺术、灯光亮化、智慧旅游等,专业系统繁杂,涉及部门众多,且在老城区施工,新旧工程搭接,作业难度巨大、协调协同工作繁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水务局的指挥下,北控水务率领设计、施工等十几家单位高效务实、专业组织,经过20个月不懈努力,洛河示范段工程即告完工投入试运行。不仅实现了洛河城区历史文化段的生态治理和环境提升,而且重现当年洛阳隋唐盛世的华美风貌,助力城市价值提升。洛阳媒体盛赞:洛河水系综合整治洛河示范段和瀍河示范段等重大水系工程的建成,是生态洛阳的“点睛之笔”。走进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亭台楼阁、栈桥回廊、景观小品入眼皆画,堪称我市治河工程的典范力作。

如何治理城市水环境

3,用什么思路治水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省委水利工作会议东风送暖,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安岳县关刀桥水库工程、合江县锁口水库工程集中开工,再一次迎来四川水利建设的春天。此时此刻,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核心目标,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水利转变,实现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水是生命之源,水利与人类生活、生产、生存息息相关。水利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突出表现为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集中体现在用什么思路和方法治理水患,由此决定水利建设的先进程度和实践水平。我国是水利大国,也是水利古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和“人定胜天”两种观念,存在“道法自然”和“征服自然”两种治水思路,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治水措施和效果。传说大禹的父亲用障水的方法治水失败,而大禹吸取这一教训,用疏导方法治水成功,受禅让建立夏朝,开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战国后期的李冰继承发扬“道法自然”的治水传统,带领蜀人因势利导、因时制宜修建都江堰,创造了无坝引水、灌排自如、综合利用、经久不衰的世界奇迹。遗憾的是,受“人定胜天”观念的影响,多少年来我们也做了不少战天斗地的“蠢事”甚至“错事”,不仅没有“征服自然”,反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从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中挺过来的四川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感受到“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紧迫性!“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正如许多水利专家已经指出的那样,从文化视野看水资源,水是自然形态的水与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水的文化要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要素,如被改造的河流湖泊、治水技术、治水工具、水利工程等;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要素,如以水为载体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社会关系及社会组织、法律法规等;三是精神形态的文化要素,如对水的认识、有关水的价值观念、与水有关的文化心理等。这些要素相互依存,影响着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共同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水贫困”、“水危机”,我们应该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战略高度,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利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拓宽治水思路。用水利工作者的话说:“治水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量水而行”;“在防止水对人类伤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治水的必然要求,是“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必由之路!“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需要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分析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四川虽然号称 “千河之省”,却是地地道道的“用水小省”,同时存在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四大水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客观原因,也有用水意识、用水习惯以及不合理开发活动等人为因素。解决我省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紧建设一批既解决当前急需又关系长远发展的水利项目。与此同时,也要从城市化和水文化建设角度审视我们的治水方略,创新我们的治水思路,更加重视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问题,更加重视治水过程中的文化建设,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共建共享。总而言之,水资源是最重要、最基本、最稀缺的公共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价值、环境价值、生态价值,应当将这些价值升华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转化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方略。这是都江堰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是新时期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
积极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河道采砂、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加大水利行政执法力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积极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用什么思路治水

4,治理水的方法

优秀水文化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在现代的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中也应当倡导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创立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现代人们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反映现代人与水的关系、体现现代科技进步。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日益减少的同时,因水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水质性和功能性缺水现象亦日益突出,已成为突出的、全球性的共同的问题。早在上世纪初,欧美有些国家就关注水环境的污染,并且开始研究与防治。近几十年来,各国为控制水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耗巨资对有些主要湖泊和城市河道进行了大范围治理。大量实践证明,水环境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这种治理常常费时长及费钱多:国际上治理最成功的美国华盛顿湖,耗资1.3亿美元,前后经过17年治理才达到目标;而面积仅1km2的瑞典的Frumman湖,费时22年,耗资90万美元才治理完毕,等等。据于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尤其是近十余年来,日本、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纷纷对以往的水环境治理思路进行反思,提出了生态治水的新理念,尊重河湖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对其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湖的综合服务功能能展现很好。 农业面源污水由于量大面广,其治理难度不亚于点源,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尤其是近年治理发展趋势来看,主要采用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土地处理系统等来进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就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生态/生物方法是修复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推崇的举措之一。这种技术实际上是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化,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尝试。而在具体的实施时,更趋向于多种技术的集成。具体由哪几种技术集成,则需要根据目的水域的污染性质、程度、生态环境条件和阶段性或最终的目标而定,亦即在实施前要对目的水域作系统周密的论证,而后制定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大量实践证明,以相应的实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开展相应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同时引进异地实用高新技术进行本地化研究与示范,是条有利于快出成果并且直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行途径。如日本在琵琶湖和霞浦湖等建立了针对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实验示范基地,取得了环境教育、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展示效果,为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对水域的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控制污染源,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末端治理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才能见效,不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徒劳。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已明确水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在对污染水域进行治理时,用生态学方法使生态问题得到最终解决。近年,强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甚至更加强调生态修复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所有的生物处理都是生态修复。目前,国际上据原理已在使用的或已进入中试阶段的污染水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法三大类。其中的技术名称包括底泥疏浚、人工增氧、生态调水、化学除藻、絮凝沉淀、重金属化学固定、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生物膜。(见表) 表 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技术分类 技术名称 选用污染水域范围 主要作用 物理法 底泥疏浚 严重底泥污染 外移内源污染物 人工增氧 严重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生态调水 富营养化,有害无毒污染 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 化学法 化学除藻 富营养化 直接杀死藻类 絮凝沉淀 底泥内源磷污染 将溶解态磷转化为固态磷 重金属化学固定 重金属污染 抑制重金属从底泥中溶出 生物/生态法 微生物强化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植物净化 富营养化、复合性污染 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 生物膜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在水域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流循环的中枢,也是水域营养物质的储积库和特殊的缓冲载体,在水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会通过泥-水界面向上覆水体扩散,尤其是城市湖泊和河道,长期以来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氮磷和污染物的量往往很大,在外来污染源存在时,这些物质只是在某个季节或时期内会对水环境发挥作用,然而在其外来源全部切断后,则逐渐释放出来对水环境发生作用,包括增加上覆水体中的污染物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治水  思路  上海市治水思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