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上海中小学财政拨款问题

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财政给教育的拨款,的确是分类的。一是工资及绩效工资,是按国家工资标准,职称、教龄等不同,工资高低也不同;二是教育经费,是按生均经费标准拨款;三是专项拨款,比如购买课桌、教学实验设备、电教设备等,还有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但钱拨给学校后,也并非可以随意花,红宝石蛋糕肯定不在支出正常范围。而购买设备,包括电脑等,也应按招标或政府采购的程序运行。如果采购过程中,有以次充优、以假充真的,里面可能有个人行为,相关人员是可以找到责任的。
看看财政部、教育部 2012年12月21日印发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9号)第六章 结转和结余管理。

关于上海中小学财政拨款问题

2,上海外国人子女教育经费个税扣除合理限额有吗

有限额。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百分之100扣除,也可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百分之50。

上海外国人子女教育经费个税扣除合理限额有吗

3,教育事业费支出是什么

教育事业费 教育事业费是指国家用于发展社会各种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主要有:国有中小学校的经费拨款,国有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补助,还有对一部分学生的奖学金、困难补助费。 教育事业费的支出效果,可以分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进行考察。①宏观效果,是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教育费支出与取得的成果,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经费投入产出的合格人才量,或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产出人才量所需费用量。把不同时期单位经费投入与产出合格人才量相比较,就是对宏观效果的评价。②微观效果,指对各个具体教育单位的教育经费支出与产出合格人才量的比较。各教育单位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费用支出的合格人才产出量是反映微观环节的教育经费支出效果的基本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的支出取得巨大效果。1980~1990年以来尤为突出,全国有71%的县普及了小学教育,多数城市普及了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成人教育的技术培训得到了巨大发展。

教育事业费支出是什么

4,急求2008年数学建模高等教育收费问题题目

B题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高等教育事关高素质人才培养、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因此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指标,不同的学科、专业在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后,其质量需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其经费在世界各国都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几部分组成。对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般可通过贷款和学费减、免、补等方式获得资助,品学兼优者还能享受政府、学校、企业等给予的奖学金。 学费问题涉及到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过高的学费会使很多学生无力支付,过低的学费又使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质量。学费问题近来在各种媒体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请你们根据中国国情,收集诸如国家生均拨款、培养费用、家庭收入等相关数据,并据此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就几类学校或专业的学费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你们建模分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的论文必须观点鲜明、分析有据、结论明确。 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五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由此,引出了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问题。关键词: 浅谈 中国 普通高等教育 学费标准中图分类号:G467.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05) 03-016-03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颁布《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第三条规定: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这一规定,说明高等教育的学费是合法收费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学费标准问题。一、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平均培养成本《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第五条规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作出原则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根据“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即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不低于75%)的规定,借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推算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平均培养成本。《200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7309.58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921.23元。两项相加,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10230.81元。据此推测,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为:10230.81元÷0.75=13641.08元《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6816.23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613.56元。两项相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9429.79元。据此推测,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为:9429.79元÷0.75=12573.05元《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6177.96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453.47元。两项相加,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8631.43元。据此推测,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为:8631.43元÷0.75=11508.57元《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5772.58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352.36元。两项相加,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8124.94元。据此推测,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为:8124.94元÷0.75=10833.25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为1万元以上。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呈下降趋势。人们怀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下降,意味着学生学费的悄然提高。对此,迫切要求国家研究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核定办法。二、全国各地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有很大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六十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拔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教育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保证国家兴办的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办法,作为举办者和高等学校筹措办学经费的基本依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不同,管校单位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投入有区别。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分布在不同省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投入标准也不同。《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04]45号):全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5772.58元,全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352.36元。全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8124.94元。北京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5806.43元,北京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9946.66元。两项合计,北京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25753.09元。据此推测,2003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为:25753.09元÷0.75=34337.45元上海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8971.22元,上海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3504.72元。两项合计,上海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12475.94元。据此推测,200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为:12475.94元÷0.75=16634.59元四川省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2040.77元,四川省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878.73元。两项合计,四川省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2919.5元。据此推测,2003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年人均教育成本为:2919.5元÷0.75=3892.67元北京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25753.09元,是四川省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2919.5元的8.82倍。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同,所以全国各地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成本有一定差距是情理之中的。但是,由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职员工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标准,所以,全国各地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成本差距不应当过分悬殊。《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全国共有220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按相同的标准支付学费,对贫困家庭来说,显得力不从心。许多人不抱怨自己收入少,却怪学费高。对此,迫切要求国家研究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核定办法。三、全国各地普通高等学校应当研究教育成本《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第四条规定: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教育培养成本包括以下项目: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正常办学费用支出。1999年1月25日,《国家计委关于调整艺术院校学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1999]79号):根据艺术院校生均培养成本,并考虑学生承受能力,将学费标准由目前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调整为最高不超过1万元。在规定幅度内,培养成本和就业后收入较高的表演、导演、摄影、指挥、美术等专业的学费标准可从高确定;需要国家重点扶植的专业和培养成本相对较低的理论、教育等专业的学费标准应从低确定。具体学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主管部门根据各艺术院校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生源情况及学生承受能力等提出意见,经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及业务主管部门备案。2002年4月30日,《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示范性软件学院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计价格[2002]665号)示范性软件学院学费标准采取按学分核定的方式。各高等学校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行按学分收取学费的最高限额标准为:本科及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每生每学分学费标准最高不超过400元;工程硕士学位学生,每生每学分学费标准最高不超过1000元。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完成本科及第二学士学位学业所需总学分数(含必修和选修课,下同)不高于80学分,完成工程硕士学位学业所需总学分数不高于40学分。各高等学校在全国统一的最高限额内,根据办学成本,提出本校示范性软件学院每生每学分学费标准,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不同的专业,学费标准不同,群众容易理解。对学分制学费,有些人认为是变相涨价。对此,迫切要求国家研究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核定办法。2005年5月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2005]10号)指出:近几年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规范高等学校收费管理的措施:一是经国务院批准,连续四年保持学费标准的基本稳定;二是为提高学校收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教育收费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建立起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三是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逐步将学校收费收入全部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四是加强学校收费票据管理,统一使用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五是在不断规范高等学校收费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治理高等学校乱收费的工作力度,建立了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措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经过各有关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高等学校收费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为提高教育收费决策的科学性,国家将研究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核定办法,指导各地合理制定不同类别学校和不同专业学费标准。可以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准确核定,将为制定学费标准提供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

5,20052006年上海教育经费是多少

1)2005年上海教育经费继续稳步增长。全市教育部门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6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0%。其中:市级教育事业预算数为33.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0%;区县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27.11亿元,增长13.97%。 2)2006年上海教育经费继续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市教育部门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78.93亿元,比上年增长9.54%。其阀丁脆股诒噶错拴氮茎中:市级教育事业预算数为3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区县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40.50亿元,增长8.2%。 参考资料:上海市教育局网
1)2005年上海教育经费继续稳步增长。全市教育部门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6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0%。其中:市级教育事业预算数为33.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0%;区县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27.11亿元,增长13.97%。2)2006年上海教育经费继续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市教育部门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78.93亿元,比上年增长9.54%。其中:市级教育事业预算数为3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区县教育事业预算数为140.50亿元,增长8.2%。

6,请问企业计提的各种专项基金比如教育经费在何时支出哪些可以在教

职工教育是指各种短训班、职工学校、广播电视大(中)学、函授大(中)学、夜大学等各种形式的职工教育。上述各种形式的职工教育所需经费,都应当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和经费来源,在职工教育经费内开支。联合办校的经费,由办学单位合理分摊。  一、按照“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1990年第1号令),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个部分组成。  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提取比例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当年结余可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工会经费中的职工业余教育费,仍然用于职工业余教育方面。基层工会一般可在其留成经费(行政拨交工会经费的60%部分)的25%范围内列入工会预算掌握使用。  原规定由企业成本或营业外开支的有关职工教育的经费,都改在工资总额1.5%范围内开支,营业外不再列支。  基本建设单位举办职工教育的经费,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开支。  关停企业和基本建设停缓建单位举办职工教育的经费,在关停企业清理维护费和停缓建单位的维护费中开支。  二、职工教育经费开支范围:  举办职工教育的企业、基本建设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按下列范围开支职工教育经费:  1.公务费。包括教职员工的办公费、差旅费、教学器具的维修费等。  2.业务费。包括教师教学实验和购置讲义、资料等费用。  3.兼课酬金。是指聘请兼职教师的兼课酬金。  4.实习研究费。学员在本单位生产实习和经批准到外单位实习研究,以及毕业设计所发生的费用,如有生产实习产品收入的,应以收抵支。  5.设备购置费。主要是指购置一般器具、仪器、图书等费用。  6.委托外单位代培经费。是指本单位职工选送到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代为培训,按国家规定应支付的进修培训费。  7.其他经费开支。是指其他零星开支。  下列各项不包括在职工教育经费以内,应按有关规定开支。  (1)专职教职员工的工资和各项劳保、福利、奖金等,以及按规定发给脱产学习的学员工资,不包括在职工教育经费以内,由本人所在单位按规定开支。  (2)学员学习用的教科书,参考资料、计算尺(器)、小件绘图仪器(如量角器、三角板、圆规等)和笔墨、纸张等其他学习用品,应由学员个人自理,不得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开支。  (3)举办职工教育所必需购置的设备,凡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按规定分别由基建投资或企业更新改造资金、行政、事业费中开支,不列入职工教育经费。  (4)举办职工教育所需的教室、校舍、教育基地,应按因陋就简的原则,尽量在现有房屋中调剂解决。必须新建的,老企业可在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中安排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开支;新建单位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职工教育必要的设施,所需资金在新建项目的总投资之内解决。  三.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包括:  1、上岗和转岗培训;  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  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  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  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  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  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  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  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  应注意(1)公司零星购买的书刊应分清不同的用途分别计入“管理费用——办公费”以及“职工教育经费”。  (2)设备购置费。主要是指购置一般器具、图书等费用,学员用书应由其自理,不应计入职工教育经费。  (3)经单位批准或按国家和省、市规定必须到本单位之外接受培训的职工,与培训有关的费用由职工所在单位按规定承担。  (4)经单位批准参加继续教育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集中举办的专业技术、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经费,可从职工所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  (5)为保障企业职工的学习权利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重点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6)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7)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其一次性单项支出较高的费用应从其他管理费用中支出,避免挤占日常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开支。  (8)矿山和建筑企业等聘用外来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接受农村转移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对农民工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所需的费用,可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支出。  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补充  (一)企业新建项目,应充分考虑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设备操作难度等因素,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项目投资中列支技术技能培训费用。  (二)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研究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应按相关规定从项目投入中提取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经费,重点保证专业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企业工会年度内按规定留成的工会经费中,应有一定部分用于职工教育与培训,列入工会预算掌握使用。  每月计提时:借:管理费用等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经费  支出时:借: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经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
正确答案:a 解析: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称作专用基金。专用基金由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其他基金构成。其中医疗基金,即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的范围的事业单位,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开支标准从收入中提取,并参照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公费医疗开支的资金。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教育  教育经费  上海市教育经费支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