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历史课题研究

“课题”就是要尝试、探索、研究或讨论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把课题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课题是指为解决一个相对独立而单一的问题,而确定的最基本的研究单元。我们经常说“立项”,有的人把“课题”称“项目”,实际上课题与项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题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具有较为单一而又独立的特征;而项目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课题所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科研问题,那么历史课题研究很显然便是与历史相关的课题探索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什么是历史课题研究

2,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有什么适合研究的啊 大家给我点建议 课题题目 搜

科研课题即研究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 一、选题的意义 第一,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 第二,是教育科学研究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能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二、课题的类型 教育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研究课题。教育科研课题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从研究的性质看为: 理论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 2、从资料来源和时间看: 历史性课题, 现实性课题, 3、从研究的内容看, 综合性课题。 单一性课题。 4、从研究的手段看: 实验性课题, 描述性课题, 5、从课题选定形式看:新开课题 结转课题 委托课题 自选课题 总之,对于教育科研课题可以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类。不过各种类型的划分都只是相对的,在现实的教育研究中的课题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综合。 三、选题途径与方法 (一)问题来源(选题途径) 1、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 2、从教育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 (1)从如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上去发现问题。 (2)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中发现问题; (3)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发现问题; (4)在移植和借鉴其他领域先进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5)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去发现课题; (6)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3、从过去研究中寻找研究问题。 4、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现研究问题。 (二)选题的思维策略 1、怀疑。 2、变换角度。 (三)选题的原则要求 1、价值性原则。 (1)理论价值 (2)应用价值, (3)综合价值, 例如:“上海高中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2、科学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创新重要表现在: (1)内容上创新, (2)方法上创新, (3)应用上创新, 4、可行性原则 选题不宜过大 选题不宜过难。 选题不宜过于专业化。(四)选题的具体方法 小题大做,即课题的切入口要小,但解释面要大。小题大做的意思就是将课题做深做透。 要注意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步步为营、逐渐发展。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有什么适合研究的啊 大家给我点建议 课题题目  搜

3,尹红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论文:1.独立编著《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4年获校级优秀教材)2.主编《音乐欣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3.主编《大学音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4.主编《音乐课例选(七至九年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副主编(通过教育部立项)《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音乐)小学1-12册、初中1-6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7年陆续出版)6.主编《家乡的歌、家乡的舞、家乡的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7.合著《艺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8.参编《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年出版)9.参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10.参编《高师学生实习指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11.论文《中国八十年代音乐教育》(《人民音乐》1991年第2期,1994年获首届全国音乐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12.论文《试论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第2期)13.论文《新中国师范音乐教育述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2003年荣获重庆市第二届音乐教育论文一等奖、全国第四届音乐教育论文三等奖)。14.论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探索》(《中国音乐》2009年第2期)二、科研项目15.主持2006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与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DLA050175)16.主持2004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材(西师版)配套音乐课例与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04-GJ-10I)17.主持《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西南大学学科教育改革与发展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10-411103)18.参研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课题成果之一为共同编写《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尹红的主要科研成果

4,一校一章程的内涵是什么

一部章程串起近200种制度 孙爱军认为,制度建设是开展办学活动的有力手段。1999年她就任广灵路小学校长,首先建立的制度就是将教师考核评价的末位淘汰制变为弹性评价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然而,在很长时间里,广灵路小学并没有章程,如同其他中小学校长一样,孙爱军对学校章程意识非常淡薄。 2005年9月,虹口区要求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都要制定学校章程,各位校长、园长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协助下,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运行机制,拟定章程文本,反复修改讨论后提交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到2006年5月,全区117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实现章程“全覆盖”。根据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各校于2011年开展了章程修订工作,并于2012年修订完成。 “章程是学校内部的宪法,串起校内各项制度,形成体系,为教育活动铺设起稳定运行的轨道。”孙爱军说。该校于2010年把章程和156项制度汇编成册,涵盖教职工岗位职责、组织机构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安全管理、总务管理等,并成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教材。 前不久,一名孩子在校内就读的教师与孩子的班主任发生矛盾,学校通过人事争议协调小组做双方的工作,平息了事端。随后,学校出台《教职工子女在校就读制度》,在教代会上通过。制度规定,在本校就读的教职工子女不得随便出入父母的办公室,子女与其他同学发生纠纷时,父母不得主动介入,而应由班主任主持解决,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广灵路小学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每次开会都会建立或更新两三项制度,至今已有近200种。严密的制度使学校在良性轨道上运行,教学活动在各项制度护航下平稳有序,部分教师还按照制度约定开设全校公开课。 一校一规划实现学校自主发展 正在虹口区北虹高中读高三的女生小隋忘不了,当初是校长张峻的一番启发,让她坚定了读理科的信心。高二结束时面临文理分科,小隋喜欢物理,希望读理科,但她身体状况不好,班主任劝她读文科。最终,她在导师张峻的开导和鼓励下,选择了理科。 2014年初,北虹高中在高二和高三部分班级试点“学生导师制”,学生从班主任以外的本校教职工中选择导师,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更多针对性的指导。试点发现,这种做法成效显著,因此学校把“继续完善学生导师制”写进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发展规划。 章程和制度体系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制定了规则,而学校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规划的前瞻性引领。虹口区从2000年开始在全区各类学校推行“一校一规划”,大致以3年为一个周期,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 张峻告诉记者,新的规划围绕“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办学理念,分析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未来3年的实施构想,在构建治理体系、创建数字校园、课程建设、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举措,用8个策划周密的行动方案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 如今,“学生导师制”已在北虹高中高一年级全面推开,180名学生与30名教职工自愿结对,获得个性化的指导。3年规划中提出的“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学校结合规划,制订每一年的行动方案,年底进行自评,3年结束时接受区里的评审。学校和教师们都有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3年规划起到了蓝图和引领的作用。”张峻说。 督导室主抓,课题式推进 早在1996年,虹口区就开始中小学校自主发展方面的研究,2000年推行“一校一规划”,2004年做到“一校一评价”,2006年实现“一校一章程”,2008年倡导“一校一制度”,2010年追求“一校一特色”,至今,五个“一”凝结为一整套规章体系,为依法治校保驾护航。 “一套好规章成就一所好学校”,如今在虹口已成为共识。虹口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郑万瑜说:“好校长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往往是不可复制的,有些学校会出现换一任校长翻一次烧饼的状况。章程、规划、制度等则为学校发展建立了基本规范,使学校文化的延续、区域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成为可能。” 在虹口区教育局层面,依法治校的探索和实践以课题形式推进,保持了良好的延续性,各学校也以子课题形式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如“中小学校自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上海市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系列成果编成“走向现代学校”丛书,总结性成果《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构建》于2015年1月正式出版。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说:“在中小学校推进章程、规划、制度、评价、特色等一整套规章建设,既是落实教育法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内在需求,也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路径。依法治校成为看得见、可操作的行动,促成了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依法共同参与的发展态势。” 早在1996年,虹口区就开始中小学校自主发展方面的研究,2000年推行“一校一规划”,2004年做到“一校一评价”,2006年实现“一校一章程”,2008年倡导“一校一制度”,2010年追求“一校一特色”,至今,五个“一”凝结为一整套规章体系,为依法治校保驾护航。 “一套好规章成就一所好学校”,如今在虹口成为共识。虹口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郑万瑜说:“好校长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往往是不可复制的,有些学校会出现换一任校长翻一次烧饼的状况。章程、规划、制度等则为学校发展建立了基本规范,使学校文化的延续、区域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成为可能。” 在虹口区教育局层面,依法治校的探索和实践以课题形式推进,保持了良好的延续性,各学校也以子课题形式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如“中小学校自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上海市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系列成果编为“走向现代学校”丛书,总结性成果《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构建》于2015年1月正式出版。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说:“在中小学校推进章程、规划、制度、评价、特色等一整套规章建设,既是落实《教育法》和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在需求,也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路径。依法治校成为看得见、可操作的行动,促成了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依法共同参与的发展态势。”
参考答案 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励志语录)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教育  教育科  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