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拥堵指数的介绍

交通拥堵指数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一些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它相当于把拥堵情况数字化。本词条内容以北京为例,拥堵指数在0至2之间为“畅通”,2至4之间为“基本畅通”,4至6之间为“轻度拥堵”,6至8之间为“中度拥堵”,8至10之间为“严重拥堵”。

交通拥堵指数的介绍

2,拥堵指数怎么

交通指数是道路交通运行指数(也称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的简称,道路交通运行指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的指标。交通指数取值范围为0~10,分为五级。其中0~2,2~4,4~6,6~8,8~10分别对应“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五个级别,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0~2,畅通:交通运行状况良好,基本没有道路拥堵。2~4,基本畅通:交通运行状况较好,有少量道路拥堵。4~6,轻度拥堵:交通运行状况较差,部分环路、主干路拥堵。6~8,中度拥堵:交通运行状况差,大量环路、主干路拥堵。8~10,严重拥堵:交通运行状况很差,

拥堵指数怎么算

3,交通指数指的是什么

交通指数是交通拥堵指数或交通运行指数(Traffic Performance Index,即“TPI”)的简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相当于把拥堵情况数字化。 交通指数取值范围为0~10,分为五级。其中0~2、2~4、4~6、6~8、8~10分别对应“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五个级别,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

交通指数指的是什么

4,拥堵百分之多少是因为事故造成的

拥堵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因为事故造成的。据交警部门统计,在市区中造成交通拥堵的因素中有半数以上是交通事故,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八成是轻微道路交通事故,总体来看,市区交通拥堵四成由轻微交通事故造成。  “轻微事故看似不起眼,但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造成高架路500米路段上的100辆车被堵,3到5分钟产生大面积交通拥堵,10到15分钟就能够造成整条高架路交通瘫痪。”相关专家表示,在事故等待处理的过程中,待行车辆的尾气排放将增加一倍,PM2.5的排放量是原来的2倍,与通行时段相比,每分钟的油耗也将增加0.26元。根据分析数据,专家称,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城市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交通事故就属于事故,不管事故大小只要有交警处理的,交通拥堵,事故责任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主要是交通事故交警对责任的划分,划分责任以后,驾驶人需要按照事故责任书执行进行赔偿即可。

5,交通拥堵指数的相关新闻

2014年11月5日,10天的单双号限行期昨日迎来第一个单号限行日。北京依然一路畅通,路况全天飘绿。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仅为2.3,属于基本畅通等级。小汽车平均车速可以跑到每小时29.3公里。单双号限行简单理解是大约半数的车当日不能上路,但是从这两天的情况看,单双号限行带来的缓堵效果却超过了50%。昨日,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透露,单双号限行这两天,平均交通拥堵指数下滑了约三分之二,近70%。这说明一部分自驾族即使没有限号,也主动选择绿色出行。(这个不能说明一部分自驾族主动选择绿色出行,在实行单双号限行后,有50%的车不能正常行使,这样道路的交通拥堵指数理论上会提高50%,但是实际上分两种情况:如果限行后车辆的数量在道路畅行的范围,那么交通拥堵指数提高大于50%;如果限行后车辆的数量在道路拥堵的范围,那么交通拥堵指数提高小于50%)提供出行保障单双号限行期间,地铁和公交客流都有所增加。前天地铁客流达到1061.3万人次,增幅与此前交通部门的预测基本相符。公交每日配备了400部机动车随时投入运营,地铁各条线路也视客流情况随时加开临客。

6,北京市的交通拥堵指数计算公式为什么和深圳市的计算公式不同 搜

北京市的交通拥堵指数是5.0,属于轻度拥堵;工作日路网的平均拥堵时间是1小时40分钟,比去年多了30分钟。公众表示,随着堵点、堵时持续增加,有关部门与其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计算出拥堵指数,不如把更多的功夫用在实实在在改善交通治理拥堵上。 交通拥堵指数是一种综合反映道路畅通状况的概念性数值,相当于把道路畅通状况进行数字化。根据这套理论体系,0至2之间为畅通、2至4之间为基本畅通、4至6之间为轻度拥堵、6至8之间为中度拥堵、8至10之间为严重拥堵,分别对应着按照道路限速标准行驶和多耗时0.2至0.5倍、0.5至0.8倍、0.8至1.1倍、1.1倍以上。 这两年来,国内很多城市也陆续“创造”了各自的交通拥堵指数,有的不仅能计算过去,甚至声称还能预测未来。我们不知道一个全年平均的预测数据,能在多大程度上令人信服?但从近两年发布的交通指数频频受到社会质疑的情况看,通过一套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字,来引导已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往往变成“交通状况还不错”的纸上数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国内一线城市和很多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持续恶化,市民出行成本不断增加,不少城市发布的交通拥堵指数与公众切身感受存在反差。 不少网友表示,请问这个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是不是把半夜的车流情况都算上了?用数字区分不同道路等级间的拥堵状况是否科学?对于一个个饱受拥堵困扰的城市来说,在市民深受其苦的堵点、堵时实实在在地采取些措施,显然要比费尽力气搜集数据、计算公式、发布指数更重要。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面对愈发严重的拥堵路况,很多城市的交通管理者给出的建议却是让市民尽量避开高峰期,不要出门。若基于拥堵指数而给出的缓堵建议仅仅就是“避开高峰、不要出门”的话,这个经过复杂计算出来的数字,除了做做数字游戏外,是否还有更实质的作用?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新城镇建设设计所所长张根认为,治病首先是要把脉,拥堵表面上来看是车多路少,但隐藏在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有哪些?城市规划有没有问题?交通管理方式和水平如何?公共交通设施和运行质量怎么样?对这些问题没有真正检讨和修复,城市交通状况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改善,那么发布拥堵指数可能会沦为笑话。 “机动车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东京用了12年,北京只用2年多。”张根说,出行是刚性需求,而出行方式则是弹性的,是可调节的。“缓堵从根本上来说是改善出行结构,塑造一个更合理的出行方式结构。”
因为两个城市面积相差大,北京要比深圳大的多。

文章TAG:拥堵指数拥堵  指数  交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