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杨国元姜华珺婚礼主题的名字

帅哥杨国华美眉姜华珺喜结良缘。

2011杨国元姜华珺婚礼主题的名字

2,邓亚萍vs张怡宁谁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如果成绩上看,张怡宁是双圈大满贯,邓亚萍只是1个大满贯。邓亚萍共拿到过18个世界冠军,张怡宁共拿到过19个世界冠军。 可是别忘了,邓亚萍没有拿双圈大满贯,是因为世界杯女子单打比赛设立的时间太晚。在1996年也就是首届女子世界杯的比赛中,邓亚萍夺得冠军。可是一年后,年仅23岁的邓亚萍因为伤病和留学的原因退役了,这也是邓亚萍比较吃亏的地方。 在其战绩中,除了世界杯,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乒赛,还是变态级别的全运会和全国锦标赛,邓亚萍也至少拿过两次冠军。 细细分析一下邓亚萍的战绩,她在外战中输了5次,在内战中没输过。甚至可以直接说,邓亚萍从来没有输给过同一个对手两次。 1989年世乒赛,年仅16岁的邓亚萍输给朝鲜选手李粉姬。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在8进4时输给捷克选手赫拉霍娃。 1991年世乒赛团体赛,输给朝鲜选手余顺福,也这导致了中国女兵失去了9连冠的机会,直到2018年马龙实现了中国乒乓球的9连冠军。 1993年世乒赛,在女单32进16的比赛中,输给海外兵团新加坡选手井俊宏。 1994年亚运会女单决赛,她因轻敌和准备不足,输给日本的小山智丽,也就是前国手何智丽。 再来看张怡宁,张怡宁在内战中输给过王楠5次,输给过郭跃1次,输给过郭焱1次。此外张怡宁3年4次输给过她的克星姜华珺。 说到张怡宁的克星姜华珺,此人最拉风的时刻是在2006年国际乒联科威特公开赛上,姜华珺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得女单冠军,倒在她拍下的有张怡宁、郭焱和郭跃三位中国名将。2007年日本公开赛和克罗地亚公开赛,张怡宁两次输给了姜华珺;到了2009年,她又一次输给了这名前队友。可以说,在那几年里,比张怡宁小3岁的姜华珺堪称张怡宁的最大克星。 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的2008年广州世乒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在半决赛中遇上了老对手中国香港队。按照此前的正常排序,姜华珺一定会出任女单第一单打或者第二单打。而在以往,当时中国一姐张怡宁一般也是只任中国队一号,但在这次团体赛中,为了避开姜华珺,张怡宁罕见地出任中国队的第三单打。最终,郭跃3-1力克姜华珺,王楠3-0战胜帖亚娜,张怡宁3-0力克林菱,进入到决赛。 虽说张姜二人球风相克,但为了避开对手改变比赛排序,这在邓亚萍身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这也是和邓亚萍相比,张怡宁比较减分的地方。 在那几年,姜华珺5次对战张怡宁,战绩为4胜一负。能让中国一姐几年内输4次,在这个星球人除了姜华珺就没有第二个人。 从上图可以看出,和邓亚萍相比,张怡宁没有拿过亚洲杯的冠军。也就是说从含金量来说,邓亚萍是全满贯,而张怡宁只是大满贯。 在中国的乒坛上,能达到全满贯的人只有两人,分别是男子的马龙和女子的邓亚萍。

邓亚萍vs张怡宁谁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3,当初张怡宁为什么输姜华珺4次

张怡宁整体式比较强的 但是姜华珺反手很强 我记得看比赛时解说员也说过 她的反手甚至可以和男运动员相媲美 比赛的时候张怡宁是不可能保证每个球都不打她反手的 况且姜华珺的征收也不弱 这也许就是一物降一物吧
姜华珺是一个蜜汁女人,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虽然她战胜张怡宁几次,但是大赛中张怡宁没输过她。姜华珺是那种遇见差的就会更差的那种,所以一般情况她是没办法进去奥运决赛的,更没办法在大的比赛中赢张怡宁的

当初张怡宁为什么输姜华珺4次

4,姜华珺的个人履历

1984年,姜华珺出生在山东滨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姜华珺的母亲是一位护士,父亲高闻却是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一位乒乓球教练。在严厉父亲的影响下,6岁时,姜华珺拿起了乒乓球拍.开始了自己打球的生涯。在中国乒乓球的历史上,不乏子承父业,最后一举成名、青出于蓝的例子。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他们的父亲都是乒乓球教练,但对于姜华珺而言,尽管儿时训练有那么一点“优先权”,经常吃吃父亲开的“小灶”,可她这一路走下来,却没沾多少光,更谈不上顺利。1996年,12岁的姜华珺敲遍了省体工队、八一队的大门,却屡试屡败,站在了自己打球生涯的第一个个字路口上。有人曾经这样劝姜华珺的父亲,“再等等,让孩子先休息一下,过段日子也许就会有消息了。”可倔犟的父亲认为,女儿的球已经到了一定水平,不能耽搁,否则她的技术和状态会一落千丈。最终,在多方努力之下,姜华珺才进入了青岛二体,对于她自己而言,虽然不是省队,但能继续打球,已经非常开心了。而父亲高闻,也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青岛二体,姜华珺在教练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技术,尤其是突出了反手生胶弹击的速度和力量,练就了一手绝活。两年之后的全国少年比赛和北京集训,终于让姜华珺迈进了国家二队的大门。在教练一年多的悉心指导下,姜华珺从同批队友中脱颖而出,并于2000年国家队大调整时和张晶、贾贝贝、白杨、李佳一起迈进一队。国手梦实现了,但摆在姜华珺面前的,并不是国手的光环,而是“技不如人”的残酷现实。“我一进队,就被分在了李隼 教练那个组,当时组里有张怡宁、白杨,后来才进了李晓霞。当时,我的反手虽然不错,但整体打法给人感觉不够清晰,没有自己的特点。以前二队的教练让我正手练习拉球,而且他告诉我,我以前正手练的称不上是拉,只能说是蹭。”迷茫中的姜华珺一直在思索,究竟什么才是横板生胶打法的出路?李隼告诉她:“我给你定的最终方向,就是正手稳,反手凶,比赛中正手不要随便丢球.反手是主要的得分手段。”于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姜华珺一练就是5年,5年间,她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在一队站稳了脚跟,并代表中国队打了s站国际乒联的职业巡回赛。提起那段国手生涯,姜华珺显得非常满足,但也略带遗憾:“队里给的机会不少了,但遗憾还是有的,就是2003年巴黎世乒赛。”47届世乒赛前,在女队两轮大循环比赛中,姜华珺取得了总成绩第6的佳绩,与此同时,她也在思索,自己是否能“打个擦边球”,参加世乒赛,因为两轮大循环的总成绩是教练确定世乒赛人选的主要参考指标。由于种种原因,几个月后,姜华珺虽然去了巴黎,但她的身份并非参赛球员,而是陪练。“也算是亲身感受了一下世乒赛吧,确实和公开赛不一样,可惜的就是自己连个双打也没有报上。”可以说,姜华珺的遗憾不算是真正的遗憾.和其他人比,至少一段时间后,她不仅能代表中国香港队参加公开赛的角逐,而且还有机会在三大赛的舞台上去展示自己。以巴黎世乒赛为分水岭,此后,打法和实力都不被看好的姜华珺从2003年代表中国队参加韩国公开赛到2005年代表中国香港队参加德国公开赛,之间被“憋”了整整三年。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如今,姜华珺还要等待三年才能参加自己梦寐以求的世界比赛,外人看来,这的确有些残酷。但从小就和胜负打交道,从小就适应了这种“成绩说话,胜者为王”竞争规律的姜华珥,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坐板凳都坐习惯了,2005年的联赛,李晓霞打得那么兴,我上场机会也不多。没有国际比赛,联赛打得也不多,所以直接影响了自己的状态,全运会的表现实在有些丢人。”好在。几年来,山东鲁能俱乐部为姜华珺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舞台。平心而论,十运会上,山东女队拿到了团体亚军,姜华珺作为团体第三主力也是有功之臣,单打击败刘娟之后进入八强,姜华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当然,让姜华珺耿耿于怀,认为“丢人”的那场比赛却不得不提——十运会女团决赛。山东队和北京队战成1比1平,第三盘姜华珺出战北京队的小将丁宁,第一局在9:4领先的大好情况下,姜华珺硬是输了。此后,她越打越紧,整场比赛成了丁宁的个人表演,姜华珺溃败后,山东女队也丧失好局,最终1比3与冠军擦肩而过。回忆起那场令人窒息的女团决赛,姜华珺显得有些愧疚,因为那是她最后一次代表山东打全运会了。“全运会前我的状态不错,我自己也经常想,最后一次给山东打全运会,一定要尽全力拼个好成绩,可最后还是输了……”带着这种遗憾,这种乡愁,十运会后,姜华珺挥别了自己生于斯的齐鲁大地,挥别了自己长于斯的国家队,换上了中国香港队的战袍。其实,早在全运会女单比赛结束后,带队参加比赛的李惠芬就在场地边叫住了姜华珺,让她全运会后要注意练练体能,去了中国香港队那边马上就要准备奔赴欧洲打公开赛。对于姜华珺而言,从深圳到香港,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变化,还要经历两种制度两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人说,姜华珺在科威特公开赛上赢了张怡宁、郭焱和郭跃,从场上表现看,她长球了。对此,姜华珺本人却持否定态度,“不可能啊,技术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你想想,我去香港才多久?2005年10月我才过去,香港队打总决赛、世界杯、亚洲杯的时候,我要是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对手的话,就只能和于国诗(香港本地球员)一起训练。”仔细想一想,姜华珺的话不无道理。练,中国队封闭训练时,一天的训练基本保持在6到8个小时,经常会一天三练;而中国香港队的训练却一如既往地早晨9点开始,中午11点多结束,下午3点多开始.傍晚快6点时结束。住,中国队住天坛公寓,外出集训的住宿标准也不低;中国香港队的队员两人一间公寓,公寓里还没有电视。体能,中国队有专职体能教练,有力量房,有严格的体能计划和考核;而中国香港队则一切靠自觉,没有人督促,更没有硬性的计划。“如果非问我为什么这次发挥得不错的话,我想,主要是三点,一,心态好,代表中国队打比赛的时候,总怕输了球以后没有机会出来比赛了,所以包袱特别重,现在心态比较好,输了还有机会,当然,比赛不能打得太难看,也要对得起香港乒总。二,人长大了,生活的目标也不同了,现在对于我,打球尤其是打公开赛.我更把它们看作是我的职业,我的谋生手段。三,我和惠钧、李惠芬教练磨合得都不错,尤其是惠钧,他也是我这种打法,所以平时给了我不少建议。”那个十运会后还被个别山东媒体称作鲁女队无缘团体冠军的“罪人”的姜华珺,摘去了心理压力的枷锁后,一夜之间,又成为了中国香港队的绝对主力和“海外使团”的代表性人物。2006年2月23日,在国际乒联奖金数额最高的科威特公开赛上,姜华珺。像一只久未试翼却陡然间一飞冲天的丹顶鹤,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赛前,包括姜华珺本人,以及她的教练和队友,没有人认为她能夺得女单冠军,更不可能击败一、二、三号种子。追根溯源.姜华珺的这股气,其实是被滨州老乡曹臻在卡塔尔公开赛上给提了起来的。卡塔尔公开赛,姜华珺遭遇和自己打法相同,外战几乎保持不败的中国小将曹臻,大比分0比3落后时,姜华珺突然有些走神了。“那一瞬间,我想了很多,去年的瑞典、德国公开赛我都输了,没打好,这次不能又是第一轮就被淘汰吧,有点太过不去了,刚到香港队。我觉得这样都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姜华珺这样回忆。一旁的看台上,中国队的所有队员都在最近的距离观看这场比赛,昔日教练和队友热辣辣的目光更让落后中的姜华珺燃起了逆境重生的欲望,于是,她又一分一分地咬,奇迹般地从曹臻手中夺走了胜利。之后,姜华珺依旧没能走得更远,她以3比4输给了3年前自己的手下败将施特鲁泽。这场比赛,也让姜华珺意识到了对手的进步和多打国际比赛的重要性。比赛结束后,姜华理发自内心地想,“奖金和成绩只是比赛的一方面。现在,打乒乓球就是我的职业,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尽量赢球。”科威特,姜华珺的福地,赢了强大的张怡宁,赢了自己三年没有赢过的郭焱,赢了年轻的郭跃,姜华珺亲手捅开了那层糊了十几年的窗户纸,妈妈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打电话问她:“赢了呀,咋一赢就赢了三个?”当祝贺、荣誉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变得模糊的时候,姜华珺也和中国香港队的队员们在北京开始了世乒赛前的紧张训练,和巴黎世乒赛不同,这次德国世乒赛,她不但打不了,而且也去不了,所以只能在电视机前给队友们加油了。一个小时的采访将近结束时,姜华珺喝了一口咖啡后告诉记者,2008年能打世界比赛的时候,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只有一个非常朴素的愿望,“但愿如果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别在家门口第一轮就输球,我可不想太丢人。”姜华珺,这位昔日中国女队公认的“电脑高手”,如今在香港苦苦挣扎在语言障碍中的“职业球手”,当她的目标超越了一站公开赛的冠军后,她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在比赛中感受那种“从香港跨入到深圳后,突如其来的舒爽和兴奋”。

5,哪位朋友知道香港姜华珺用的什么底板胶皮 谢谢

以前是STIGA的V1,现在用的是蝴蝶的七层特制板,结构类似于CL,面材LINBA+AYOUS+AYOUS+AYOUS+AYOUS+AYOUS+LINBA. 正手是蝴蝶T05,反手是生胶蝴蝶的speedy PO.
香港名将姜华珺,在颗粒胶选手里处于顶尖行列,手中的配置完全可以成为众多反手颗粒选手的标准配置,御注蝴蝶科贝尔SK7,正手蝴蝶TENERGY套胶,在发力时可以保证对球良好的控制能力,凶狠且不失上台率。

6,如果张怡宁和伊藤美诚比赛你觉得谁将胜出

小球时代,球的旋转较强,伊藤美诚弹击受限,张怡宁胜率大概为6成。 伊藤美诚之前,日本女队的一号单打主力为福原爱。对“爱酱”来说张怡宁几乎是她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苦主,为了避免福原爱吞蛋,张怡宁还不得不利用“发球自杀”来让分。但伊藤美诚的杀伤力要高于福原爱, 她与张怡宁在小球时代(40mm)对战输赢会如何呢? 1.参照张怡宁“克星”姜华珺,伊藤最高有40%的胜率。 都说张怡宁的防守为“天安门城墙”,无人能打透她的防线,但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张怡宁最怕的还就是生胶。 有很多球迷认为张怡宁强大到没有对手, 但她面对香港队的姜华珺曾吞下5连败。 姜华珺曾为原国家队队员,还与张怡宁同出李隼门下,其反手弹击的力量可以媲美男运动员。福原爱的力量难以打穿张怡宁, 但姜华珺反手弹击却可以轻松“穿越”张怡宁的防线。 伊藤美诚的弹击力量大于福原爱,却小于姜华珺, 而她连续弹击的速度、角度却在二人之上,正手近台暴拍的威力也是青出于蓝。 张怡宁与伊藤对阵的话,在40mm小球上可以用增加旋转的办法,来限制伊藤美诚反手弹击的速度。就像她用“旋转”来克制福原爱一样,伊藤在张怡宁手下也就有40%拿下比赛的可能性。 但如果是40+大球,那两者之间的胜负关系就要互换了。 大球时代,旋转明显减弱,张怡宁靠防守难以抵挡伊藤攻势,丁宁曾被打11:0 张怡宁、丁宁、朱雨玲三人同为防守型打法, 这种打法的根基就在于用增加“旋转”来相持, 由于三人防守板数太厚、太扎实,一般进攻型球员在攻到七、八板以上之时,就很容易出现失误。但大球时代(40+),旋转明显减弱, 让防守型打法的根基出现动摇, 因此在面对生胶这种近台快攻时,丁宁被打11:0,朱雨玲先后2次惨败。 1.伊藤夸张发球会搞懵张怡宁,没有“旋转”这个护身符会寸步难行。 丁宁、朱雨玲如果是面对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话,诸如孙颖莎、陈梦等,还可以借力打力,顶多就是对方加快节奏后有些跟不上。但打伊藤这种生胶完全就是束手无策了:首先, 生胶弹击过来球弧线低平、击球下沉,这种球需要你靠力量把其拉起来, 而不是像打反胶那样借力打力去防守;这不是张怡宁、丁宁、朱雨玲等人的强项;第二,大球时代,在失去增加“旋转”这层赖以和对手纠缠的根基之后, 生胶弹击的速度和力量可以完全释放出来。 伊藤反手暴弹、正手暴拍几乎就是全程轰炸模式。 第三,朱雨玲在第2次惨败伊藤时,吃了伊藤14个发球, 国乒所有的对手从打伊藤都是从“狂吃”发球-“少吃”发球来逐渐适应的, 并不是你打一、两次比赛就不吃伊藤的发球了。张怡宁并没有接过伊藤多变、稀奇古怪的发球,在接发球这一环节上她并不占上风。再者,伊藤现在弹击的弧圈都是男运动员拉的球,以张怡宁拉球反攻的力量,对伊藤也没有太大的威胁。 如果是巅峰的张怡宁对阵巅峰的伊藤美诚,我还是那句话,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张怡宁是不可能输给日本人的。 张怡宁的球已经脱离了大家的基本认识,靠的是连绵不绝的太极神功,可以说是最接近“无招胜有招”的选手。从来没有人说过张怡宁的正手弧圈好,发球好,反手好,从来也没人说过张怡宁的前三板出色,张怡宁某一个技术大家都不会。而这一切,伊藤美诚都有,因为伊藤美诚还停留在可以看出她的招数,看出她的强项在哪里的层次,就凭这一点,她距离张怡宁还有点距离。 没有可比性!这跟问叶问和郭靖谁厉害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完全不符合事实,首先我们知道张怡宁和伊藤美诚都不是一个时代的运动员! 而且最重要的是,虽然张怡宁和伊藤美诚都是她们那个时代非常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张怡宁那个时代的乒乓球还没有改球,不管是速度上还是相持上,都比现在要慢很多,在张怡宁时代的时候,打旋转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把旋转拉出来,速度再快也是没有用的! 但是在伊藤美诚这个时代,乒乓球已经改球,变成了40+的塑料球,旋转是大幅度的减弱,反而在速度上变得十分的迅速! 因此也打出了一批时势造英雄的运动员,例如伊藤美诚,陈梦,孙颖莎,王曼昱,都是在改球之后的得利益者! 尤其是伊藤美诚,她的打法就是正手反胶,反手生胶,靠的就是速度,就是生胶打过去势大力沉的球,给对手致命一击! 虽然张怡宁的防守反击是非常好的,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对手。 但是张怡宁和伊藤美诚两个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像我前文说到的,这就和问叶问和郭靖谁厉害,谁实力高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人在自己的时代都是高手,但是练习的技术以及所用的器材完全不一样。 肯定是可以打一打的,但是我认为没有什么太大的可比性!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亚锦赛的时候,杨影在解说的过程中问邓亚萍,如果是张怡宁的话,能不能封住孙颖莎的球? 但是邓亚萍没有说任何话,没有给出任何的指点意见,我认为邓亚萍已经表达了,她也认为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运动员,没有能拿来比较的点! 防守型打法,李晓霞是主教练认为唯一已经超越大魔王张怡宁的人,张打球也不是完完全全上风,都没有杀板,都是防守等别人失误,中国 历史 上就邓亚萍和李大锤暴击打法。李大锤的绰号是教练和队员给的,如果不是被让球,被挤压的原因,李晓霞是不会退役的,最后李晓霞甚至通过微博发声不得不离开国家队,委屈,就是因为人气不高,长得不算还看,即使是唯一一个技术可以吊打国家男二队的大号重锤也一样,现在明显感觉中国队都是打防守反击。伊藤就是弓箭手,只要失误少,防守一方毫无还手之力,朱雨玲丁宁都是毫不逊色张怡宁的防守,完完全全被伊藤打穿,来不及反应,可以打的懵逼了。全力拼,主动攻,远远大于被动防守,张本之前赢马龙也是快速大角度,大锤实力超张怡宁这是最了解张怡宁的李隼说的 看到有人说张怡宁是因为没有对手才退役的,这个也有人信,张怡宁全运会半决赛如果不耍赖,极有可能进不了决赛,不清楚的可以百度,也可以搜索当年比赛的视频,伊藤的打法真克张怡宁,张怡宁属于攻守平衡,两面弧圈打法,稳而不凶,丁宁,朱雨玲都属于这种打法,丁宁曾伊藤0:11输给伊藤,朱雨玲在伊藤面前不堪一击。当年张怡宁怕香港的姜华珺,姜华珺也是正反反生,速度型,伊藤这种反手爆弹,正手爆打的速度型选手,张怡宁遇上加强版的姜华珺凶多吉少。 这个开玩笑了,现在的张怡宁只能打业余比赛了,如何战胜伊藤?如果是巅峰时期的张怡宁能不能赢伊藤也不好说,毕竟两个人不是同一时代。 张怡宁确实牛逼,但你知道张怡宁职业生涯的克星,输谁最多吗?香港的姜华珺,张对她一胜四负。她和伊藤打法一样,正反反生,实力球和其它战绩还不如现在的伊藤。 现在谁还敢说张怡宁一定赢伊藤? 大魔头会打她满地找牙,现在中国这几个女乒主力也就呵呵了! 这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两个人属于不同时期的运动员,就好比关公战秦琼,张飞斗李逵一样!在这里,我们从两人的技术打法风格说下: 大魔王张怡宁的打法颇似武当派,绵里藏针,后发制人! 两人都是右手横握球拍,张大魔王是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两面多拍相持能力无人出其右,绝对属于打不死的“小强”! 其时任主管教练李隼这样评价道:张怡宁的优势在于心胸豁达、心理 健康 、发挥稳定、颇具男性大气。她的打法功底扎实,讲究攻守均衡,球风朴实无华,素以实力制胜,颇像武当功夫的后发制人。 大头伊藤美诚的打法犹如少林拳法,剑拔弩张,先发制人! 伊藤美诚的打法属于正手反胶,反手生胶颗粒,典型的近台快攻猛抽打法。其自我开创的伊式搏杀套路已经自成体系,有机会搏杀,没机会创造条件搏杀,具有命中率高,杀伤力大的特点。同样,她跟大魔王一样,拥有一颗稳定且强大的大心脏!属于先发制人打法。 由此可见,两个人的打法截然不同,有点矛之利和盾之固的味道。说直白点,就是伊藤美诚暴风骤雨般的进攻能否打穿大魔王固若金汤般的防守,同时反过来还要抗住大魔王的防守反击。当然在控制与反控制中,尤其是前三板控制中,我觉得大魔王更胜一筹,你想搏我不给你机会搏,当套路和比赛进入自己的节奏时,问题解决一大半! 当然还要考虑一个因素,现在是大塑料球时代,速度型打法更吃香。毫无疑问,伊藤的打法更适应当下的趋势。 总的来说,我觉得张怡宁赢的概率更大一些。毕竟是大满贯得主,经验很丰富,技术很全面,心态很稳定。如果非要定量,我觉得张怡宁PK伊藤美诚,六四开吧! 以上是我的回答,认可请点赞和关注,有不同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一起讨论! 能打败伊滕的选手有,必须年轻,靠这些人不行了。伊滕的打法就赢在击打球的初始上升期,而不是在上升期快结束时才打,这就快了三分之一拍,其它理由牵强,小枣已连输二次了,心理上处于劣势,要打败伊滕他须启用新手,以快制快。别把伊说的不可战胜,还没这么悬,认真对待是应该的。

7,乒乓球运动员姜华反面生胶是什么

姜华?印象中没这个人哦! 姜华珺就有一个,香港队上一代的乒乓球名将,好象退役了,反手正是生胶。 她反手用的是反手蝴蝶speedy-p.o.生胶,她和郭炎那场比赛两局之间休息都是正面放桌面,所以我看不清楚,打球时看得很模糊,貌似是T05。底板只知道是蝴蝶,根本想不出有什么和她那底板相似的。
没有的话说
多大的宝宝啊 吃什么了?母乳还是奶粉啊?
银河
红双喜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8,请问乒乓球科威特公开赛半决赛姜华君和丁宁谁赢了比分是几比几啊

丁宁迎战昨天淘汰了张怡宁的姜华珺。开场后丁宁进入状态较慢,姜华珺则积极抢攻,她以11比6先胜一局。丁宁第二局注意用发球控制对手,她也积极上手抢攻,她以11比6扳回一城。姜华珺在第三局一路领先以11比7再胜,第四局两人争夺激烈,双方多次战平,15平后丁宁连得两分,17比15,她拿下关键一局。在第五局里丁宁乘胜追击,她以11比6再胜,这让她以3比2反超。   经过局间调整,姜华珺在第六局开始后找回状态,她很快就取得领先,丁宁虽然追回几分,但姜华珺仍以11比5拿下,她将总比分扳为3平。决胜局开始后,丁宁连续用抢攻得手,她很快以3比1领先,姜华珺暂停后丁宁仍保持强势,她继续控制主动权,她以11比4赢得决胜局,这让她以4比3淘汰姜华珺晋级决赛。

9,为什么姜华珺总能赢张怡宁

这大概就是一物降一物吧
打不过他
并不是每次他都赢张怡宁
张怡宁整体式比较强的 但是姜华珺反手很强 我记得看比赛时解说员也说过 她的反手甚至可以和男运动员相媲美 比赛的时候张怡宁是不可能保证每个球都不打她反手的 况且姜华珺的征收也不弱 这也许就是一物降一物吧
张怡宁: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相持阶段处理球能力极强 姜华珺:右手横板弧圈结合快攻 ,在比赛场上,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是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好几次的,张怡宁技术全面,没有什么太大的破绽,她可以避免姜华珺的反手,这样就会留给自己很大的优势,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事,也不是说张怡宁就一定打不过姜华珺,其实她也赢过很多场的,她不是圣人,总不能一直赢的,那不成独孤求败了么,有输有赢才叫比赛,输了会让她更有动力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各自的能力都不错,但各有各的打法

10,乒乓球拍可不可以配置成横拍正手正胶反手生胶的球拍本人擅

“正、生、长是现在乒乓球胶皮中属于正贴的三类(反胶和防弧胶是属于反贴的两类)。 一、从形态上来说,长胶的颗粒高度高,正胶、生胶较矮(好像生胶又要比正胶高一点)。正胶所用的橡胶的硫化程度高,生胶的硫化程度低。 二、从性能上区分。 1、旋转。正胶性能与反胶最接近,有一定的制造旋转能力;而生胶、长胶的制造旋转能力依次下降。对应的,三种胶皮中正胶也最吃转。另外长胶有反旋转性能,简单的说就是搓出上旋,打出下旋。 2、速度。生胶的速度最快,正胶次之,而长胶比较差。其原因在于,长胶颗粒长,触球时会倒伏,来球势能被部分转换为胶粒倒伏所需要的势能,导致长胶弹性较差。生胶、正胶的颗粒短,不存在上述问题,但相对而言由于天然橡胶比硫化橡胶的弹性强些,所以生胶的弹性大于正胶,来球的动能也就能更多地被返回,也就是说,出球的速度更快一点。 三、打法。 生胶、正胶速度快,旋转弱(相对于反胶),主要用于近台快攻(如刘国梁、杨影,直板正胶)或近中台弧快打法(如王涛、姜华珺,横板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简而言之,就是以速度取胜。长胶既没速度、也没旋转,但以其诡异的反旋转性能以及不吃转的优点,多用于控制调动型打法,但是牛人拿长胶也照样可以以进攻为主(如邓亚萍、福原爱,横板正手反胶反手长胶)。 四、特长技术(我自己不打,只能列知道的) 生胶的弹击和长胶的拱 五、其他 1、关于中远台与近中台。 弧圈球先进,在于其旋转与速度并重。之所以说以上三种胶皮均不适合于站位中远台的打法(削球手除外),是因为无法很好地制造旋转从而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站位中远台时用反胶拉弧圈和用生胶直接击打两种情况。前者将一部分能量储存于球的旋转之中,初速度比较小,而后者几乎没有旋转,初速高,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球从弹出到落到对方台面的这段时间,生胶打出的高速球能量损失大。当球弹到对方球台上时,弧圈球中储存于旋转中的能量由于球与球台之间的摩擦而转变为球的平动能,这样弧圈球的二跳速度就要高于生胶击打了,而且弧圈球此时还带有一定的旋转。另一个方面,如果比较近台的反胶弧圈和生胶击打,由于球与球台接触前轨迹较短,正、生胶的高速球能量损失小,二跳速度不会输于反胶弧圈;加上正、生胶选手多击打来球的高点期,而若要拉弧圈则多选择在来球下降期触球,这样可获得更长的触球时间以获得旋转。所以不管从实际球速还是打法速度,正、生胶在近中台就更胜一筹了。 2、具体的品牌和型号。在国际乒联的规定中,正胶和生胶是一类,只有在国内才有这样细致的区分。相应的,国外的正(生)胶套胶的硫化程度都比较适中(只是大部分),而国内的产品则既有“生”味十足的友谊563-1,又有硫化程度很高的红双喜651、友谊802等正胶。另外,还有许多产品的性能处于中间状态,比较重要的是红双喜c7(半长半生)、友谊563(半生半长)、友谊799-1和tsp spectol(这个拼写不确定)(半生半正)、红双喜龙影(旋转很好的正胶,算是半正半反吧)等等。 3、其他一些用颗粒胶的球员 正反反生:陈静、曹臻、唐鹏 正反反长:陈卫星(倒板)、朱世赫(不确定) 正反反正:丁松、本人(嘿嘿) 正正反生:黄文冠 正正反防:林志刚(邓亚萍的丈夫) 正正反反:腾义(?)、詹健(不确定)、沈雁飞(前一向和高军配双打的,现西班牙国籍) 以上都是横板的,直板中,高水平选手正手用生胶和长胶的我还没听说过(好像陈子荷是直板生胶,不确定),直板正胶则是一堆一堆了。 总之,在反胶一统天下防弧胶基本绝迹的今天,三种正贴胶皮倚赖其各自的特点还在专业界艰难地生存。且不说王涛邓亚萍当年如何叱咤风云,在06年的科威特公开赛上,持正反反生球拍的前国手姜华珺(现代表香港队)就连克张怡宁、郭焱和郭跃获得冠军。而对于业余选手来说,用好了这三种胶皮以及防弧胶,都将是不逊于反胶高手的牛人,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乒乒乓乓就是乐,用颗粒胶(以及防弧胶)的球友应该多多努力而不宜妄自菲薄才是

文章TAG:姜华珺姜华珺  2011  杨国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