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英雄3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不是欧阳飞燕

是的,大结局的时候李世民亲口说的“我第一眼看到你,就知道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

隋唐英雄3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不是欧阳飞燕

2,李世民最爱的那个女人是谁

李世民比较爱最爱的女人也就四个:徐惠妃、长孙皇后、武则天、大杨妃。如果要在这四个女人当中选择一个的话,那必定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就再也没立过皇后,两个人的情谊是同生共死,不离不弃,而且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值得被李世民深爱。长孙皇后可以算得上是唐太宗心中的白月光,她不畏权威,敢于大胆进谏,与唐太宗一起创建这贞观之治。在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痛哭,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贤妻,更是一位良臣。长孙皇后从小在高管贵族中成长,她的家族都是贤良之士,有名的就是他的哥哥长孙无忌。她祖辈从北魏开始就是重臣,且世袭封号。到长孙氏出阁的年龄,他的舅舅就给她相中了李世民。从小在书香门第出生的长孙氏,张弛有度,知礼守礼,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和尊敬。李世民继位后,长孙氏被封为皇后,母仪天下。然而,深知外戚专权弊处的长孙氏并没有恃宠而骄大行册封自己的家人,反倒是对于自己家人所处的官职感到诚惶诚恐。李世民介绍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李世民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关中震骇。李世民不辱使命,先解决政治问题、人心向背和粮草匮乏问题,其后通过一系列大战,拉满冷兵器战争的嗅觉极限、战机把握极限和意志力极限、人体生理极限,扭转局面,一举灭定杨汗国,使唐国不衰反盛。

李世民最爱的那个女人是谁

3,李世民一生最宠爱的女人是谁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不见载。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崩。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幼子即唐高宗。

李世民一生最宠爱的女人是谁

4,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

据悉,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有四个,分别是天才美女--徐惠妃,最完美的皇后--长孙无垢 (长孙皇后),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前朝公主--大杨妃!一、天才美女——徐惠妃  才气  如果说李世民是军事天才,那么徐惠就是文学天才。在别的孩子的舌头还在舔脚趾的时候,她的舌头已经开始给爹妈点名了,那时她才五个月大。4岁时,当别的孩子还只认得一二三四的时候,她已经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了。  8岁时,她已经能出口成诗了,而且辞致清丽,颇有水准,所以早早的她就出了名,而且名气翻山越岭跑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虽然不荒淫,但也好色,这样的好女子岂能放过?于是一道圣旨召为才人,将一代才女揽入怀中。  入宫对徐惠来说是一件仅次于来到这个世上的好事,因为宫中的藏书超过任何一个地方的收藏,求知欲极旺的她得以有机会遍览群书,才学和见识也进步的更快了。李世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徐惠日益礼顾,颇怀眷恋,于是将她由二十七世妇最末一级才人一下晋迁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有一次,太宗派人召人请徐惠,徐惠迟迟不来。李世民等了很久,才见徐惠姗姗来迟,便大为恼火。  容光焕发的徐惠见李世民一脸怒气,只是嫣然一笑,挥笔写下了一首诗,递给丈夫。诗文写到: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李世民看了忍俊不禁,气一下子全消了。除文学造诣外,徐惠在政事上也颇有眼光。  李世民晚年多次远征高丽,同时修建了夺处豪华的宫殿,统治渐趋腐化,搞得老百姓怨声不断。贞观二十二年(648),徐惠上《疏建》给李世民,指出“黩武玩兵,先哲所戒”,例举“秦皇并吞六国、晋武奄有三方,反成覆财之业”。  说明“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进谏太宗节俭,不宜大兴土木,“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所虑;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李世民看后顿时悔悟,称赞徐惠所言有理,并重重奖赏了一番。然而红颜薄命,太宗过世后,徐惠相思成灾,太医开方熬药,她竟然坚决不喝,铁了心想随夫而去。就爱情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习惯了一个人的存在,而对方却突然消失了,徐惠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就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年,徐惠得偿所愿,从容去世,终年24岁。

5,李世民一生最爱的人是谁

李世民一生最爱的人是长孙皇后,其余女人不过是过眼浮云而已。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贤后。她生性节俭、深明大义,唐太宗开创李唐江山和“贞观之治”,与她的贤淑是分不开的。贞观十年崩,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宣华夫人或是长孙皇后。
我也觉得是长孙皇后
个人认为是长孙皇后。
李世民一生只爱长孙皇后,其余都是浮云

6,李世民的三位皇后娘娘

中国古代历史上称职的皇后数不清,但是同时将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集于一身的却不多,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唐太宗李世民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批文臣武将外,也和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说起长孙皇后的出身,许多人只知道她是河南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唐朝宰相长孙无忌的同母妹妹,却并不知道她其实是胡人的后代,祖先是北魏的拓跋氏,因为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她们家这一支最后改姓长孙。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八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由她的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长孙皇后不仅聪慧过人,而且通达理仪、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她从小就喜欢看书,据说几乎书不离手,甚至连梳妆打扮的时候也手不释卷。父亲在世的时候,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儿十分宠爱,她的婚事,长孙家族自然也是非常上心。她的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当时的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因为窦氏年幼的时候曾经劝说舅父周武帝,为了北周的大局优待突厥皇后。长孙炽觉得窦氏这样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导出优秀的子女,所以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长孙皇后与李渊家结下姻亲。可是婚约定下后不久,长孙晟就去世了,那时长孙皇后才八岁。她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是少时的好友,高士廉见李世民非常有想法,又知道长孙家和李家曾经定下的婚约,便在长孙皇后的父亲丧期满后开始促成此事,将长孙皇后许配给李世民。于是,长孙皇后在十三岁的时候便与当时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了。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分别是恒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对于李世民来说,长孙皇后在他身份转变的不同阶段中,都成功饰演了不同类型的妻子。李世民二十岁出头就跟随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一路东征西讨、进入关中、建立大唐,随后又和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作战,仅用了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全国。在这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中,长孙皇后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事无巨细,用尽全力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让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中也能得到贴心的关爱。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长孙皇后作为管理六宫的正宫娘娘,对待其他妃嫔宽容大度,不仅不会争风吃醋,还经常规劝丈夫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唐太宗的后宫虽佳丽三千,但是十分和睦,这在历史上是极其少有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作为夫妻相处了多年,他深知长孙皇后的人品和才能,所以经常和她谈论军国大事。但是长孙皇后却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涉国家大事,她认为应该各司其职,就是该我管的事我管,不该我管的事绝对不插手。当李世民想要听她对某件政事的看法时,她婉言拒绝了:“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但是李世民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这就是臣妾的见解。”居安思危和任贤纳谏看似简单,但是能发挥的作用却很大。李世民听完长孙皇后的建议,思考了良久,他发现随着天下大势的基本平定,很多武将都渐渐开始疏于练武。于是为了居安思危,他开始在公务的闲暇时间里,招募武官们进行骑射练习,督促武官们练武艺,用练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职和奖赏的重要参考。就这样,唐朝的尚武传统延续了下去,唐代也是历史上外患最少的朝代。长孙皇后不但很有思想,而且还有过人的智慧。一次,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气愤地说:“不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就不能一解我的心头之恨!”长孙皇后问明了原因,没有说什么,悄悄地回到内室穿上礼服,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说道:“恭祝陛下。”弄得李世民一头雾水,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长孙皇后继续说:“魏征是个耿直的臣子,臣妾听说只有英明的君主才会有这样的人来辅佐,所以说明陛下是一位明君。”李世民听完觉得皇后说的十分有道理,于是消了气,饶恕了魏征。还有一次,李世民的一匹爱马忽然死掉了,他大发雷霆,打算杀掉那个养马人。长孙皇后没有直接为养马人求情,而是给丈夫讲了一个曾经一起读过的故事:“齐景公因为自己的爱马死了,气愤地想要杀掉养马人,晏子就对养马人训斥道:你把陛下最心爱的马养死了,如果国君因为马死了而把你杀掉,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埋怨我们的国君不够宽容,要是再被诸侯们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真是罪不可赦啊!齐景公听了这番话,觉得心中惭愧,便赦免了养马人。陛下,这个故事我们曾经一起看过,您还记得吗?”李世民听完妻子的这番话后心领神会,给养马人免了罪。除了对丈夫十分体贴外,长孙皇后对年老的李渊也十分恭敬,每天早晚一次请安,还经常提醒李渊身边的宫女悉心照料他的起居,是个十分孝顺知礼的儿媳妇。当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的时候,由于长孙皇后一直对李渊尽心侍奉,对他的后宫嫔妃也殷勤照顾,所以争取到了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之心,消除了他们对于李世民的误解。作为一位母亲,长孙皇后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长子李承乾是由乳母养大的,乳母十分溺爱李承乾,她多次要求增加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对长孙皇后说:“太子贵为未来的君王,理应受到天下的供养,但是现在的日常用度捉襟见肘,屋中的陈设和使用的器具都太寒酸了。”但是长孙皇后不为所动,对儿子的乳母说:“他身为储君,来日方长,等以后自己打下了功勋,还用发愁器物短缺、用度不足吗?”长孙皇后所生的另一个女儿长乐公主被李世民视为掌上明珠,长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赏赐的嫁妆比之前其他公主的规格高了很多。魏征觉得此事不妥,向李世民提出了异议。李世民觉得他小题大做,就将这件事转告给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听了颇有感触地说:“我以前一直听陛下说魏征是个贤臣,但并不知道缘由,今天我听了他的这番话之后,恍然大悟,他真的是一位非常耿直的贤能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如果陛下能明白这个道理,那是国家最大的幸运。”长孙皇后派人给了魏征赏赐,并传口讯说:“你真是一个难得的贤臣,希望你能一直这样直言不讳、大胆进言。”公元636年6月,长孙皇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她对李世民说:“我的家族并没什么大的功勋、德行,我恳请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我死后千万不要厚葬,一切从简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一个月后,长孙皇后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7,谁是李世民最爱的妃子

是大杨妃 隋炀帝之女 真名叫杨如夕又说叫杨吉儿 关于大杨妃的姓名 历史上很少有记载 杨妃长得很漂亮又有内涵修养 李世民一直都很宠她 长孙皇后死后 李世民想立杨妃为后 但因她是前朝亡君的女儿 加上长孙无忌的阻挠 所以皇后之位一直空着 并不是李世民有多爱长孙皇后 无心再立后 大杨妃的儿子李恪是李世民最喜爱的王子 这个历史上都有记载的 高宗刚即位 就以谋反之名嫁祸给大杨妃和李恪 不会没有原因的 而长孙皇后是李世民最尊重的女人 十三岁就嫁给他了 跟他南征北战的 哪个妃子跟过李世民出死入生的?长孙皇后是能母仪天下的最佳人选 她治理后宫井井有条 后宫里所有妃子都敬重她 李世民都看在眼里的

8,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谁

第一,长孙皇后,无与伦比。不论是地位,孩子数目和待遇,谥号,死后的哀荣恩宠和很多游览的故事等等,都看得出来。其次,巢王妃杨氏。李元吉正妃。对于李世民这种重视青史名声的人都差点封她为后,但被魏征一句话打消。生了李世民最后一个儿子(也是最后一个孩子),也是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后宫唯一生的孩子(长孙生了最后一个女儿)。第三,徐慧。从五品才人升级到太宗活着的时候的二品。有几个与太宗的故事,太宗死前特许她不出宫为尼(无子女妃嫔要出宫为尼),死后追封一品贤妃。至于武媚娘什么的,十二年一直才人,且一个孩子没有,而一和李治很快生一堆,就知道在李世民时期受不受宠了。
你妈
武则天
武则天
陈圆圆
长孙皇后

9,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最爱的是谁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了。长孙皇后有德,为他处理好六宫之事,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长孙皇后是位典型的贤内助。长孙皇后将家中琐事打理的井井有条,为李世民排忧解难。后来,李世民娶了多任侍妾,长孙皇后处处体谅李世民,和侍妾们友好相处,情若姐妹。  在政事上,李渊受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挑唆,对李世民处处防备。长孙皇后为了夺取李渊的信任,屡次为李世民说好话。长孙皇后是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有着外刚内柔的个性。玄武门之变爆发前,长孙皇后亲自去前方安慰出战的士兵,鼓舞他们的士气。  李世民登基之后,随即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内敛而聪慧,将后宫之事处理的一丝不紊。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修建了高楼便于远望长孙皇后的安息之地。李世民登基不久,就立了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十分爱护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晋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生的小女儿,晋阳很小的时候,长孙皇后就离世了。李世民亲自抚养晋阳公主长大,而晋阳公主也是唐太宗唯一一个抚养的孩子。  长孙皇后去世后,虽然长孙无忌建议李世民再立一位后宫之首,但是李世民依然没有立。至始至终,李世民的皇后只有长孙皇后。

10,李世民偏爱三类女人为何没有武则天

  想要赦免犯人,再多度一些僧人,为她祈福延寿。可是长孙皇后说:“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表示坚决反对。弥留之际,她对唐太宗说:您千万不要重用外戚,现在我娘家人都已经当官了,可是您千万不要让他们当位高权重的大官,“慎勿处之权要”。  为什么呢?因为自古外戚干政没有好结果,您要真对我好,真对我娘家好,就别给他们干政的机会。她还说,我死之后,千万不要厚葬。我活着的时候,作为一个女人,无益于天下;死了,怎么能让国家浪费资财在我的葬礼上呢。真是一个简朴而又识大体的皇后典范。自古外戚干政没有好结果  通过这样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长孙皇后并不是真的对政治漠不关心。其实她对政治深谙其道,所作所为极其到位,但又有分寸。所以当她闭上双眼时,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在内宫失去了一个好帮手!”从此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太宗还特地在宫内建造了一座塔,登塔t望,可以看到皇后所葬之地昭陵,用这种方式寄托他的哀思。武则天进宫前后,徐惠也被征召入宫封为才人  可能有人会说: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是结发夫妻,本来就感情深厚,和武则天没有可比性,而且孤例不为证。只看一个长孙皇后远不能能够说明唐太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而且也看不出武则天有什么欠缺。  那我们就再举一个女人的例子。这个女人和武则天就有可比性了。她也曾深得唐太宗的喜欢。她姓徐名惠,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徐惠从小号称神童,五个月会说话,四岁熟读《毛诗》、《论语》,八岁就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  就在武则天进宫前后,徐惠也被征召入宫封为才人。这个经历不是跟武则天很相像吗?而且起点也一样,都是才人。徐才人进宫之后,知书达理,而且非常关心国家大事。
  先说第一点,摆正位置,恪守妇道。她不行。从狮子骢事件就可以看出,她爱做出头鸟,别人都不吭声,她跳出来,“妾能治之”,把皇帝和其他人放哪儿去了?这就没有摆正位置。  再说第二点,胸怀天下,善谋大事。武则天日后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但是在这个时候她还是个稚嫩的小姑娘,没有表现出这个特点。她也曾尝试过驯马,并且苦练书法。  她发现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就整天临摹王羲之的字,想把这个作为突破口,当皇帝在这方面的一个红颜知己。后来她还真成一代书法大家了。但是无论驯马还是写字,对于皇帝来说,都只是业余爱好,不是正事。武则天  皇帝最爱什么呢?最爱江山。他需要一个能帮他坐稳江山的女人,而不是一个能陪他吃喝玩乐的人。所以,武则天的切入点选错了。  再看第三点,温柔敦厚,外柔内刚。武则天更做不到了。武则天是一个动不动就拔刀子的人,是个古装版的野蛮女友。这个年轻的太子,后来给了武则天机会  这三点武则天都不符合,她的性格就注定了她在唐太宗的宫廷里得不到机会。既然已经得不到什么机会,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也许就认命了。  可是武则天不是一般人啊,她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当她发现在唐太宗这里得不到机会的时候,她把目光转向了一个新的目标。谁呢?此人姓李名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就是以后的大唐高宗。  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之间是相互转化的,武则天的刚硬、勇敢,爱出风头,不能吸引唐太宗,但恰恰能够吸引唐太宗软弱的儿子。  就是这个年轻的太子,后来给了武则天机会,让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她命运的改变,也就此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为之增添了千古评说的绚丽一页。

文章TAG:李世民最爱的3个女人李世民  最爱  最爱的  
下一篇